巴彥淖爾市農牧民產業鏈上享紅利

2020年11月29日08:19  來源:內蒙古日報
 

  初冬時節,走進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東興村的內蒙古鮮農萬畝現代農業園區,隻見一座座溫室大棚內鮮嫩的黃瓜、紅彤彤的柿子等新鮮蔬菜挂滿枝蔓,一派綠意盎然的豐收景象。

  種植戶辛世忠和妻子一大早就來到暖棚裡採摘黃瓜,打包過秤后交由公司統一出售。他樂呵呵地說:“種黃瓜效益挺好,我承包了一棟面積3畝的大棚,今年種植了兩茬黃瓜,預計能收入20萬元。這裡種苗、技術都不用我們操心,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我們隻管把地種好就行。”

  內蒙古鮮農公司副總經理崔敏介紹,近幾年,公司投資建成了觀光採摘、休閑娛樂、農事體驗、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為一體的萬畝田園綜合體示范園,溫室種植20多個品種瓜果蔬菜,種植戶年均增收5萬元,園區直接給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700多個,帶動周邊農戶1500多戶。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巴彥淖爾市以“天賦河套”品牌為引領,全力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重點培育發展糧油、肉乳絨、果蔬、蒙中藥材、飼草等優勢特色產業,統籌整合涉農涉牧資金,加大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帶領農牧民融入產業化發展鏈條,實現農企雙贏。

  目前,巴彥淖爾市擁有恆豐、兆豐、河套酒業、中糧、伊利、蒙牛、聖牧高科、富川、鮮農、金草原等一大批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形成了糧油、肉乳絨、果蔬、蒙中藥材、飼草、生物質6大優勢特色產業鏈條。

  2019年,全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牧業產業化企業達到295家,實現銷售收入399億元﹔年交易額500萬元以上的農牧業產業化流通企業55家,完成交易額29億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705家,入社成員61370人﹔認定家庭農牧場1182個,這些市場主體成為拉動河套特色農牧業產業鏈在田野間不斷延伸的主導力量。

  內蒙古金草原公司從2018年啟動實施10萬隻基礎母羊放母收羔“25+1”農企利益聯結模式,即25隻基礎母羊配1隻種羊,公司做擔保並協調金融機構為農戶發放低息貸款,農戶利用貸款從公司買羊。在母羊產羔斷奶50余天后,公司將以公羔羊每公斤高於市場價6元和母羔羊每公斤高於市場價4元的價格回收農戶的羔羊。所有售出的母羊均由公司附贈保險,構建起“企業+銀行+養殖戶+保險”的多方位聯動農企合作機制。

  隆興昌鎮榮豐辦事處義豐村三組農戶王鋒利去年從內蒙古金草原公司買了100隻基礎母羊進行養殖試驗,結果當年就收回了成本。他信心滿滿地說:“好品種才能‘養’出好收成,今年再養上200多隻,收入幾十萬元不成問題。”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因地制宜推廣了訂單契約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農戶”“公司+牧場+農牧戶”等多種主要農企利益聯結方式,積極引導當地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廣大農牧民參與到利益聯結機制構建過程中,企業通過深加工推進訂單生產,由此輻射帶動農牧民開展種植養殖,風險共擔,利益均沾,推動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的關系由鬆散的買賣型向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轉變,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戶增收。

  杭錦后旗雙廟鎮二支村成立了義成興農牧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簽訂麥后復種白菜訂單,進行酸白菜生產、加工、銷售,每年腌制銷售酸菜成品100多萬斤,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帶來30多萬元的收入,推動村集體增收,帶領村民致富。

  村黨支部書記李軍介紹:“今年投資了200多萬元建成了腌制、包裝車間,現在有了自己的品牌,每年可向周邊農戶簽訂200多畝麥后復種的白菜訂單,農民每畝地增收1500多元。”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巴彥淖爾市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的蓬勃興起,吸納帶動約15.5萬戶農牧戶進入產業鏈條,約佔全部農牧戶的59.6%,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農牧民來自利益聯結機制方面的收入約佔全部收入的75%。(記者 韓繼旺)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