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田園”民主村

2021年04月09日09:17  來源:內蒙古日報
 

  四月河套,春景漸濃。走進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干召廟鎮民主村4組,平坦整潔的小油路旁,一處處極具鄉土氣息的農家庭園錯落有致,房前屋后杏紅李白,簇簇梨花含苞待放,一路花香一路景。

  “這兩年村裡發展起了旅游業,果子特別好賣,游客採摘,客商直接來地頭購買,前年掙了5萬多元。去年開花受了凍,收入受了一定影響。”果農段生亮老兩口經營著10多畝果園,種著早酥梨、小雜果等10多個品種,談起村裡的新變化很感慨。

  春有百花夏有果,秋有番茄冬有園。如今,民主村依托千畝果園、400畝設施農業園、塞上園林觀光產業園,打起特色旅游牌,通過舉辦梨花節、採摘節等文化旅游活動,年吸引游客超過30余萬人,將瓜果蔬菜賣到全國各地。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7萬元左右,先后摘得“全國最美鄉村”“全國森林鄉村”等桂冠。

  天暖了,花開了,賞景的游客多起來,農家樂也開始忙碌開來。“以前就是靠天吃飯,我家年收入也就是兩三萬元。現在不光是農家樂有收入,採摘、種地都能掙錢,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140多人,一年純收入不低於10萬元。”“農夫之家”農家樂女主人段鳳蓮笑著說,“我們主要經營河套燴酸菜、燉羊肉、燉紅公雞等農家特色菜肴,所用食材都是村民自己種養的,絕對綠色。”

  2016年,段鳳蓮瞅准鄉村旅游發展商機,率先辦起村裡農家樂,端上了生態旅游飯碗。“現在農村生活一點也不比城裡差,很多城裡人周末或者節假日都願意來農村,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介紹,民主村立足資源稟賦,依托“天賦河套”品牌,探索“多彩田園”產業發展新路徑,打造“一林二養三瓜菜”產業模式,拓寬了百姓增收渠道,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我們村現在種的4000多畝果樹,1000多畝西紅柿,西紅柿都是訂單種植,基本都外銷到了北京、安徽、上海、山東等地。果樹上結的李子、杏兒、西梅、紅早酥梨、綠早酥梨大部分供游客採摘。”張三明說。

  村庄變景點,農村煥新顏。民主村2018年與江蘇一家園林綠化公司合作,投資1178萬元建成塞上園林觀光產業園。這裡2000平米的日光智能溫室鮮花盛開四季常青,1000畝的果苗基地郁郁蔥蔥。

  “我們從江蘇引進適合在本地生長的3種櫻花樹苗,建成了集觀賞性、經濟性為一體的櫻花、絢麗海棠、紅果冬青育苗基地,為城市綠化提供種苗。同時為村裡年老的村民提供種苗,讓他們在家中花盆或庭院裡扦插培育,之后由村裡進行統一銷售增加收入。”張三明說。

  希望的田野,孕育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民主村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已成為具有河套特色、惠及四方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村集體經濟年創收50萬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輻射帶動周邊5個行政村、500戶以上農戶創收增收,為實現生態美、產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提供了河套發展模式和樣板。(記者 韓繼旺)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