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直達城市末梢 讓數據和業務進行不同程度的融合

首府全力構建可持續公用事業綜合監管新模式

2021年02月19日09:55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近日,記者在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看到,從城市大腦點開感知體系一張圖時,全市感知設備的分布和狀態情況便全部呈現在大屏之上。

  記者在感知體系大屏上看到,大屏正實時顯示著鼓樓立交橋的3D模型和各種監測參數。建設於1997年的鼓樓立交橋,距今已有24年的歷史。作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交通樞紐,車流量大,使用率高,隨著年限增加,橋梁的管理和安全隱患日益凸顯。本次橋梁監測系統建設,突破老舊重大橋梁運維瓶頸,針對有中等缺損的三類橋梁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護,發現隱患,及時預警,保障群眾出行安全。該系統使用 “蒙芯”物聯網感知芯片,在橋梁監護預警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通過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和視頻等物聯網設備,對橋梁的健康進行實時監測監控,實現遠程巡查和智能化監管。通過一路一檔、一橋一檔實現對道橋基礎數據的管理,動態掌握每座橋梁、道路的基礎情況、病害情況,確保其處於安全運行狀態。

  除了橋梁監測系統,本次還試點建設了感知路燈、感知井蓋以及感知排水系統。

  市住建局對科爾沁快速路和新華東街的路燈進行智能化改造,實時了解城市亮燈情況,實現遠程對路燈的“遙控、遙測、遙調”,故障路燈能夠在地圖上定位顯示,告別了亮燈情況靠人工巡查的模式,同時能夠在保証亮燈率的前提下,節約能耗,實現對路燈的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管控。

  在智慧排水場景建設方面,通過對城市易澇點、下穿橋積水點、窨井和污染源安裝液位儀、水質檢測器等物聯網設備進行遠程實時監測,城市內澇及時預警,污染源排放及時報警,相關業務部門提前介入處置。告別了以往出現暴雨積水等問題后才會派人到現場處置的模式。通過排水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實時監測、統一管理,對於城市排水管理、污染源監管和防汛應急具有重要意義。

  在智慧井蓋場景建設方面,目前,呼和浩特市在興安北路、烏蘭察布東街等重點路段試點安裝500套智慧井蓋傳感器和防墜網,實現對原有井蓋的管理升級。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實時將井蓋的狀態傳回監測系統,實現對井蓋的全天候監測。當井蓋發生非正常打開時能夠及時報警並且顯示位置,系統根據報警情況向數字城市管理平台推送處置案件,有助於快速解決問題,防止因井蓋非正常打開造成的人車傷害。

  目前,呼和浩特市試點在全市重點道路、橋梁和排水管線建設4類感知設備,同時接入供熱、管網、道路等15類數據,將這些接入的設備和數據信息最終匯集到城市大腦大數據中心,為各部門的行業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構建起可持續的公用事業綜合監管新模式,讓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直達城市末梢,讓數據和業務進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助力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圍繞公共設施的日常管理養護,從感知報警到派遣處置,呼和浩特城市大腦感知體系實現全市市政公用設施的實時監測、智能告警和高效派遣,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同時也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保障群眾的出行安全性,提高群眾對城市管理的滿意度。(記者 劉麗霞)

(責編:趙夢月、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