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踐行新發展理念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1年06月09日09:19  來源:內蒙古日報
 

  走進大漠阿拉善,無論置身於繁華的城鎮,還是現代新農村新牧區的田間草原,處處能感受到這個邊陲大盟踐行新發展理念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與魅力。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持續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全面推進生態治理、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民生福祉,描繪出了一幅綠色與發展和諧統一的美麗畫卷。今天的阿拉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生態改善、民族團結、邊疆安寧、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實施“三位一體”生態治理,讓阿拉善綠起來

  5月底,記者一行在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茫來嘎查百萬畝梭梭肉蓯蓉基地登高遠望,茂密的梭梭林鋪向天際,盎然綠色遮蓋住了昔日肆虐的漫漫荒沙。不遠處,農牧民們幾人一組,正在今年新栽種的梭梭林裡實施澆水作業。

  “近年來,我們種植了梭梭林,這些年嘎查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風沙少了。”正在給梭梭澆水的牧民王剛說。

  面積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盟,是自治區乃至祖國西部生態安全的咽喉和要塞,但全盟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生態脆弱區佔到整體面積的94%。為了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阿拉善盟以綠色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圍繞建設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屏障的戰略目標,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草)、“三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重點建設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採取“以灌為主、灌喬草相結合,以封為主、封飛造相結合”的防沙治沙技術措施,形成了圍欄封育——飛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體”的生態治理格局,全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截至2020年末,全盟累計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務8670.13萬畝,實現了連續7年每年完成營造林生產任務超過百萬畝,全盟草原和森林資源總面積分別達到28005.67萬畝和3580.42萬畝。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在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的一片飛播區內,隨著盛夏的到來,花棒、沙拐棗、白沙蒿等沙生植物已全面返青,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部分植物的枝干已長到了2米多高,讓夏日的大漠煥發出勃勃生機。

  截至2020年底,阿拉善盟重點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連續40年實施了飛播林草治沙,累積飛播造林653.7萬畝。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了兩條總長460公裡,寬3到20公裡的大型防沙、阻沙“鎖邊”防護林草帶,有效遏制了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了“綠帶鎖黃龍”的壯麗景觀。如今,飛播造林治沙已成為阿拉善生態建設的最大亮點和全國治沙示范。

  近年來,阿拉善盟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實現了森林面積、資源總量雙增長。目前,全盟已建成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植物種類數量不斷增加,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中,賀蘭山國家級森林保護區森林面積由2001年初的51.83萬畝增加到58.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1%增加到57.33%,保護區內林草植被總蓋度達到了80%,主要野生動物馬鹿從2000多頭隻增加到7000多頭隻,岩羊由1.6萬隻增加到近5萬隻,整體生態狀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聚力高質量發展,促工業經濟穩健前行

  這幾天,位於阿拉善高新區的內蒙古齊暉藥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醫藥中間體二期項目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我們一期項目投資4億元,於去年正式建成投產,產品大量出口,產品訂單飽滿。我們二期的項目已經完成安裝調試,已經開始試生產。預計近期能實現達產,達產后生產銷售額能達到5億到6億元。”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謝小強告訴記者。

  據了解,內蒙古齊暉藥業有限公司於2019年3月總投資10億元分兩期建設醫藥中間體項目,生產阿苯達唑、芬苯達唑、甲苯咪唑、地克珠利、五氯柳銨5種獸用原料藥,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至12億元,稅金1.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0個。

  工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園區和產業優化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十三五”期間,該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調整優化工業布局,推動工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納各類企業1562戶入駐工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由2015年的116家增長至2020年的144家。現代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壯大,20多種化工產品產能佔全球市場份額50%以上,其中靛藍、金屬鈉、光引發劑產能居全球第一。如今,園區經濟已成為阿拉善盟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作為阿拉善盟工業經濟的前沿陣地,近年來,阿拉善高新區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目標,堅持把“綠色”作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建設生態工業園,全鏈條謀劃項目、落實項目,隨著一批批產出高、科技含量高、拉動產業升級強的好項目相繼建成落地,現已基本構建起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生態產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格局。“十三五”以來,該高新區精細化工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12%提升至23%﹔新材料產業方興未艾,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佔比達到10%。作為阿拉善盟產業集中集聚區,僅2020年,該高新區重點對接洽談項目138個,簽約36個,總投資466.3億元,落地30個,總投資357.7億元,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0.1億元。2020年,阿拉善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3億元,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5%,增速位居全區前列﹔財政總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4.79%,為全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項目建設是推動工業經濟的主要抓手。阿拉善盟堅持“以項目為王”,始終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的第一抓手。今年4月22日,該盟召開全盟推進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動員會,20個重大項目同步開工,涉及新材料、新能源和精細化學品等領域,總投資達228億元,掀起了項目集中開復工的熱潮。

  據悉,今年該盟計劃實施重大工業項目35個,總投資563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90億元。為加快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和建設進度,該盟在3月初啟動重點項目“集中審批月”活動,集中盟旗兩級審批部門推動項目前期手續應辦盡辦。同時,該盟壓實各級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建立盟級重點項目三級包聯責任管理機制,盟級領導深入包聯項目建設現場,通過實地察看、現場辦公等形式,協調解決手續辦理、水電氣供應等影響項目建設的痛點堵點問題。目前,全盟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穩步推進,這些項目的建成將為阿拉善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推動該盟高質量發展穩健前行。

  傾力改善民生福祉,件件實事辦到百姓心坎裡

  連日來,位於阿左旗巴彥浩特鎮東城區的阿拉善盟一中新校區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記者看到,該校區主體工程已完工,工人正在加緊進行室內外裝修、路面硬化工作。

  據了解,阿拉善盟一中新校區作為阿拉善盟教育重點民生工程,總用地面積12.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78萬平方米,包括文體圖書科技樓、教學樓、實驗樓、行政辦公樓、宿舍樓、學生餐廳、教師公寓、操場等相關配套設施。項目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標准進行設計,抗震設防等級9度,項目建成后可容納3000人就學、1600名學生住宿,將更好地優化教育資源,促進該盟普通高中教育更好更快發展。

  解決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是民生之重。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將財政“蛋糕”更多地傾向民生,書寫高質量的“民生答卷”。從安居、就業、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社會保障以及飲水安全等領域,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步構筑起“大民生”格局。一項項民生新政、一樁樁民生實事落地,讓當地群眾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描繪出一幅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畫卷。僅2020年,該盟民生支出79.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

  與此同時,該盟以改善人居環境為著力點,全力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和基礎建設,城鄉布局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城鄉品位逐年提升。

  近年來,該盟結合城市“雙修”工作,以宜居宜業宜游為主線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加強綠化美化、公園建設和濕地恢復。盟府巴彥浩特依托“一核鑲城、一環縈城、兩軸穿城、綠廊織城、綠園綴城”的城市規劃布局,重點實施了山體、水體、草原、綠地4項生態修復工程,對城內的營盤山、鹿圈山、雙子山等低山丘陵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對城邊賀蘭草原、丁香生態公園、營盤山生態園、敖包生態公園實施了修復工程﹔逐步實現以植物、水體景觀為主體、以開放性綠地體現城市特色、以自然生態景觀林和生態文化型園林體現“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共生”的生態宜居城市風貌。2019年,阿左旗被住建部評為“國家園林縣城”。

  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實施,使阿盟居民盡享“民生紅利”。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新的起點。如今的阿拉善盟以民生為底色,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在大漠書寫一份更有質量更有溫度的新時代民生答卷。(記者 張兆成 劉宏章 馬建荃 李晗 徐躍)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