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增綠 產業增值 企業增效 農牧民增收

阿拉善盟:生態沙產業走上共贏之路

2021年05月01日08:48  來源:內蒙古日報
 

  4月的阿拉善草長鶯飛,綠意萌生。走進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沙林呼都格嘎查梭梭林基地,登高遠望,隻見返青的數萬畝人工種植梭梭林茂密地鋪向遠方,在陽光下隨風搖曳,甚是壯觀。“在沙漠裡種梭梭林嫁接肉蓯蓉,這可是我們致富的錢匣子,每年賣蓯蓉的收入就達幾十萬元。現在,全蘇木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梭梭,最多的有幾千畝。”正在梭梭林旁種植梭梭苗的牧民謝軍仁說。“4月份是種梭梭最好的季節,這段時間我們每天都忙著種植!”

  謝軍仁以前一直以放牧為主業,由於沙漠草場干旱缺水逐年退化,每年羊出欄賺來的錢,除了購買草料和補貼家用,也就賺個溫飽。退牧后,在當地林業部門的指導下,他開始種梭梭林嫁接肉蓯蓉,經過不斷發展,目前他和12戶農牧民成立了板灘井蓯蓉專業合作社,近兩年合作社年純收入能有100多萬元,每年每戶社員除賣原材料外,還能從合作社分紅2萬元。“過去我們這裡沙漠多、植被少,風沙也特別大,通過種梭梭發展沙產業,這些年嘎查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植被多了、環境美了,風沙少了,多年不見的綠色植被也返青了。”謝軍仁說。

  種植梭梭林嫁接肉蓯蓉發展生態沙生新產業,是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盟情發展綠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推進綠化進程和生態建設步伐,依托以梭梭林等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向沙漠要綠色、要效益,因地制宜著力培育肉蓯蓉、鎖陽、沙地葡萄、文冠果等為主的特色沙產業,實現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

  為了鼓勵牧民積極發展生態沙產業,阿拉善盟出台鼓勵農牧民種植梭梭林和發展沙產業優惠政策,確定梭梭種植戶給予適當獎勵性補貼,並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實行沙產業片負責制。通過政策扶持,啟動了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黑果枸杞“三個百萬畝”林沙產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形成了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個沙產業基地。如今,阿拉善“肉蓯蓉”、“阿拉善鎖陽”被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注冊為地理標志著名商標。阿拉善盟也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肉蓯蓉之鄉”稱號。

  為使生態沙生產業形成產業化,阿拉善盟以“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為目標,依托肉蓯蓉、鎖陽等沙草充足的原料資源,先后培育和引進了48家企業投資沙產業,大力實施“企業+基地+科研+合作社+農牧民”的產業化模式發展沙產業,不僅有效保障和穩定了農牧民發展沙產業的收入,提高了沙產業深加工的附加值,更構筑起了沙產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目前,已完成梭梭人工林種植508.3萬畝,接種肉蓯蓉76.2萬畝,年產肉蓯蓉1500噸﹔接種鎖陽24萬畝,年產鎖陽2000噸以上﹔圍封保護黑果枸杞8.8萬畝﹔種植黑果枸杞、沙漠葡萄等精品林果業7.6萬畝﹔形成了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加工轉化率達到68%。林沙產業年產值達32.6億元。

  蓬勃發展的生態沙產業如今已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阿拉善通過“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直接和間接從事生態沙生產業的農牧民約2萬人,人均年收入3到5萬元,部分牧戶達到10至30萬元。實現了“沙漠增綠、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

  據阿拉善盟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競軍介紹,今年阿拉善盟在生態沙產業發展上,將林沙產業作為引領鄉村振興、改善農牧區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主要抓手,年內要推進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等百萬畝產業基地建設,圍封復壯天然白刺林8.3萬畝,圍封天然梭梭林12.7萬畝,圍封天然黑果枸杞3萬畝,人工種植梭梭42.1萬畝,人工接種肉蓯蓉28萬畝,人工接種鎖陽4.52萬畝,精品林果種植0.475萬畝。讓農牧民通過綠色生態沙產業發展實現治沙致富雙贏。(記者 劉宏章)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