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般的阿拉善:文旅融合活力四射

2020年08月24日08:52  來源:內蒙古日報
 

登上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額日布蓋山,初秋牧草的清香扑面而來。遠遠望去,建在山裡的一頂頂潔白的蒙古包群,與碧草、藍天、白雲交相融匯,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牧野畫卷。這是牧民那仁達來在自家草場上建起的“杭蓋牧家游”。

“‘杭蓋牧家游’就建在原生態的草場上,游客能充分體驗到現代與原生態交織的牧家新生活。眼下正是牧場最美的時節,每到周末都有許多城裡的客人來游玩。”那仁達來和家人一邊忙著招待游客一邊說。

那仁達來是巴彥高勒蘇木烏蘭塔塔拉嘎查牧民,隨著近年來阿右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他開始思謀著辦牧家游致富。2018年那仁達來依托自家草場優美的環境,投資近70萬元,建起5座蒙古包搞起了“牧家游”。雖說是位普通牧民,但那仁達來有經商頭腦,眼光也遠,總能想出一些新點子。今年6月21日,那仁達來邀請內蒙古知名樂隊組合黑駿馬成員烏日格希拉圖在草原上舉辦了個人專輯《夢想成真》發布會。借助名人的名氣,既宣傳了家鄉的美麗風光,也為他家的 “牧家游”打了廣告。

“牧家游主要提供景色觀光、體驗牧民生活、品嘗風味美食等服務。憑借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自開辦牧家游以來,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光去年牧家游純收入達10多萬元。”那仁達來說,“靠旅游業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憑借的是阿拉善盟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提供的致富途徑。”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地處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有全球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有世界三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有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聞名的居延漢簡、歷史悠久的黑城遺址、美術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畫……這些在全區乃至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阿拉善不僅旅游資源富集,還有著深厚而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裡是漠西衛拉特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蒙古三大部落文化融合之地,宗教文化、農耕文化、清皇家文化等在這裡交融發展﹔阿拉善的岩畫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的寶庫,被專家確定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這裡是一代宗師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圓寂之地,是蒙藏文及古梵文著名學者和佛學大師阿旺丹德爾的故鄉,是蒙古族土爾扈特部東歸英雄世代生活的家園……這些歷史人文為該盟文化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阿拉善為了讓富集的文旅資源走向全國和世界,並成為阿拉善富民強盟的重要戰略性支柱產業。近年來,阿拉善盟持續推進文化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緊緊圍繞做強做亮“蒼天般的阿拉善”旅游品牌,充分發揮文化節慶活動對旅游發展的撬動作用,以全域旅游帶動文化,以文化促進全域旅游,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該盟以發展“旅游+節會”為著力點,成功打造了“阿拉善文化旅游節”“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阿拉善奇石節”“巴丹吉林沙漠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額濟納·金秋胡楊生態旅游節”“阿拉善丁香旅游節”、 駱駝那達慕、衛拉特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旅游文化節慶活動,不僅為旅游愛好者提供了豐盛的旅游大餐,也為展示阿拉善旅游文化資源、招商引資搭建了平台。以發展“旅游+文化”為落腳點,進一步推動了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挖掘文旅融合演藝項目,先后推出了《王府盛宴》《和碩特婚禮》《奇石交響樂》《阿拉騰陶來》《神游通湖》等大型實景劇,既豐富了全盟文化體育旅游節慶活動品牌,也讓節會帶動了全盟60%以上的旅游市場。

通過多年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如今阿拉善文化旅游業已成為對外開放、吸納游客的金字招牌和“綠色”富民產業。僅2019年,全盟共接待國內外游客共226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20.3%。(記者 劉宏章)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