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雙循環” 內蒙古如何抓住機遇?

2020年12月15日09:46  來源:內蒙古日報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蒙古如何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

近日,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舉辦了主題為“謀劃新開局,引領新征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第64期內蒙古發展改革論壇,圍繞內蒙古如何積極融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自治區黨委政研室(改革辦)、北辰智庫、自治區能源局、內蒙古農業大學及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們深入研討、諫言獻策。

專家們認為,“雙循環”發展格局將經濟調控政策的著力點更多地向國內傾斜將會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內蒙古在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既要勇於承擔責任,更要善於抓住機遇:要抓住國家強化糧食安全機遇,把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做優做強﹔要抓住國家強化能源安全機遇,加大推動現代能源化工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的力度﹔要抓住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機遇,爭取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礎設施﹔要抓住國家推動消費擴容機遇,努力提高內蒙古城鄉居民收入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要抓住國家擴大精准有效投資的機遇,繼續發揮好上項目、穩投資的關鍵作用﹔要抓住國家向世界分享市場的機遇,擴大內蒙古的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拾級而上,方得始終。“十三五”時期,內蒙古實施“能效領跑者”專項行動,推動重點用能行業綠色化改造,原煤、火力供電、水泥、硅鐵、燒鹼等單位產品能耗優於國家能耗限額標准先進值。推進工業節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5.74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8.2%。打造綠色制造體系,創建綠色工廠102家、綠色產品31個、綠色供應鏈4條、綠色園區15個,制定綠色制造標准23項,其中3項成為國家標准。國家級、自治區級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渣場、供熱等環保設施全部建成,自然保護區內62家工業企業全部退出。

成績是持續發展的奠基石。迎接“十四五”,專家們建議從重點實施綠色、清潔、數字三個轉型入手,考慮內蒙古能源行業“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路徑。針對內蒙古人均碳排放量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任務艱巨的實際,推動能源生產方式和使用方式雙變革,以打造國家低碳能源基地為方向,破解內蒙古能源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制約。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軟實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近年來,內蒙古營商環境建設雖有所進步,但與全國其他先進省市相比,總體滯后,形勢逼人。專家建議,內蒙古要借“十四五”時期中央“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之機,配合國家政策順勢而為,同時更要多方協同,做好內蒙古自己的事情。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十四五”時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內蒙古還存在很多欠發達生態功能區,作為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必須要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與會專家提出,自治區黨委政府應進一步簡政放權,持續加大生態功能區旗縣的扶持力度﹔相關縣域編制“十四五”規劃時,也要注意體現協同性和文化性,特別要重視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

“十四五”即將啟航,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內蒙古將在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中再展新姿。(記者 李永桃)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