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提升依法治市水平

2020年12月07日10:18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模擬法庭釋理說法。

為群眾講解掃黑除惡相關知識。

開展執法檢查。

為農村群眾開展普法宣傳。

普法宣傳。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集中宣傳。

開展柔性執法宣傳。

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會。

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咨詢服務。

國家安全日宣傳。

免費發放普法資料。 

追美好生活,行法治之路。

城市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法治的支撐﹔社會的和諧穩定,離不開法治的保障。

走進呼和浩特,繁華街巷的井然秩序,講述著這座城市法治為民的故事,詮釋著這座城市法治為基的生活節奏和勃勃生機……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法治逐漸成為建設幸福呼和浩特的靚麗底色,從簡政放權到地方立法,從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到建立決策制度體系,從行政部門執法監督到創新社會矛盾化解機制,不僅展現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力度和決心,更彰顯了執著服務民生的堅定信念。

在全區率先完成市本級權力清單編制公布工作﹔被評為“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利用互聯網+政務平台打造了全新的遠程勘驗模式,走在了全國前列……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工作,不斷夯實法治政府建設基礎,政府效能顯著提高,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明顯增強,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全區叫得響的法治品牌和亮點,在法治政府建設之路上一步步踏出了堅實的足跡。

強化依法治市工作 法治政府建設力度加大

“法者,天下之准繩也。”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工作,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全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聚焦關鍵少數,以責任促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認真貫徹執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切實履行依法治市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此外,呼和浩特市認真落實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將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列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每年集體學習不少於2次。

2019年,呼和浩特市成立了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由市委書記任主任,統籌部署依法治市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呼和浩特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全市各旗縣區黨委均成立相應的依法治旗(縣、區)委員會。各旗縣區、市政府各部門和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充分發揮黨委(黨組)在法治建設中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認真推動法治建設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

呼和浩特市還出台了《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實施方案》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實施意見》,科學制定年度依法治市工作要點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計劃,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工作。

此外,呼和浩特市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的原則,積極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應的統一﹔市委常委會議每年定期聽取市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研究相關重要問題﹔市委、市政府還結合首府實際,制定了呼和浩特市“七五”普法規劃,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計劃和普法責任清單,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2019年,呼和浩特市被評為“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

“詢事考言,循名責實”。 呼和浩特市還把推進法治建設情況作為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述職內容,將各旗縣區和市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抓、各部門行業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法治建設新格局。

推進“簡政放權” 依法行政駛入“快車道”

有權不可任性。我市把權力運行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大刀闊斧簡政放權,推行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現在審批事項少了,辦事速度快了,政務環境優了,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明顯看得見、摸得著,我們非常滿意。”呼和浩特市某工程建設公司員工王曉雅說,“前幾年,辦營業執照得半個月左右時間,現在當天就可以拿到。”

同樣,在首府城區開面館的胡小英也感受到了與以往不同的辦事效率。她說:“開第一家店時,辦營業執照時排隊就排了兩個下午,到拿上衛生許可証,總共用了十來天﹔現在辦這些就不需要帶著各種煩瑣証件了,過來取號、填表,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我們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於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各個方面,用法治引領和護航經濟社會發展。”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呼和浩特市緊盯“放管服”改革痛點難點堵點,切實做好“一窗受理”“一號申請”“一網通辦”工作,為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注入強勁活力。

“放”。主抓公權運行“關鍵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審批。2018年,呼和浩特市在全區率先完成市本級權力清單編制公布工作。2020年,在部門機構改革職能調整的基礎上,再次開展權責清單調整工作,取消、下放(含執法重心下移)市本級行政權力事項2016項,調整保留市本級行政權力事項3834項,壓減比例44%,並向社會予以公布。此外,“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則為行政審批事后監督筑牢防線﹔“多証合一、一照一碼”制度的實行,優化了營商環境,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添動力。

“管”。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嚴格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工作機制,確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嚴格規范收費行為,統一公布了《呼和浩特市本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呼和浩特市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含涉企)目錄清單》,並對收費目錄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同時,為了使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貫徹執行,還啟動重大行政決策后評估程序。

“服”。“寧願自己多辛苦,不讓群眾多跑路”。呼和浩特市政務服務全面提升質量和水平,成為市民與政府之間的“連心橋”,打造出獨具呼和浩特特色的政務服務品牌。呼和浩特市在破解影響營商環境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上尋求突破口,在 “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上下功夫,通過精細化協調、標准化建設、創新化服務,先后制定了“容缺受理”“預勘服務”“遠程勘驗”等舉措,創新和優化政務平台“軟環境”,並利用互聯網+政務平台打造了全新的遠程勘驗模式,走在了全國前列。遠程勘驗的形式大大節約行政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大幅縮減審批時限,讓辦事企業和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審批時限壓縮后帶來的獲得感。

“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開會議來議去”的現象沒有了,代之以“一站式”限時辦結的快捷程序。近年來,“放管服”改革給呼和浩特市企業帶來的紅利實實在在,成績有目共睹。網上登記、電子營業執照、簡易注銷、名稱自主申報便利化改革全面推進……與過去相比,手續少了,証照辦理時間大大縮減,創業主體更多了。持續推進的投資審批、涉企收費等領域改革,以及試點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等,為企業發展營造了更優市場環境。

以良法促發展 政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對立法,呼和浩特始終堅持這樣的理念:要緊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等重大戰略部署﹔制度建設要對改革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出台的每一項飽含民生情懷的法律,讓法治的光芒照亮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讓立法與改革開放相伴而行。

經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批准,修改后的《呼和浩特市養犬管理規定》獲得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呼和浩特市養犬管理規定》自2005年9月1日公布實施,已經施行了15年。隨著養犬數量迅速增長,因違法違規養犬和不文明養犬行為產生的各類安全、衛生、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原有的養犬管理規定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新修改后的《呼和浩特市養犬管理規定》注重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精准立法,把立法工作與全市犬患矛盾緊密結合,凸顯出多處亮點內容。

“《呼和浩特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征集意見建議,快來參與!”市民李磊說,像這樣的立法征求意見還有很多。

“開門立法”。近年來,我市主動公開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充分聽取基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完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立法的工作機制﹔開展立法調研及立法論証會、征求意見會、座談會,保障了公眾對政府立法工作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政府立法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

呼和浩特市還不斷拓展公眾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除依法需要保密的,所有法規規章草案均通過網絡、報紙等媒體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開展立法后評估,重點對法規規章的適用性、可操作性進行評估。這些工作的背后,是我市科學、民主立法機制的進一步健全。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會發展的步伐行進到哪裡,立法就要跟進到哪裡。為此,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重點領域,以立法助力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有序推進。近五年來,呼和浩特市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22件、政府規章14件,市本級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60件、政府規章41件。讓改革在法治下破題、在法治下推進,夯基壘台、積厚成勢,迸發出源源動力。

程序遏制權力任性 依法決策水平穩步提升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要從政府決策抓起。讓政府決策不再拍腦門,要靠完善的程序。

2019年9月,國務院《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正式出台施行。為此,呼和浩特市堅持把依法決策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關鍵環節,確保政府的行政決策、出台的規范性文件及具體行政措施的合法性。

開展“民生實事”網上征集和“重大民生決策事項”網上調查,使行政決策更貼近和反映民意﹔主動邀請利益相關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社會各階層、各方面人員代表列席政府有關重大事項決策性會議,增強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透明度……

同時,呼和浩特市還高度重視法律顧問在促進科學決策中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均聘請了法律顧問,會議議題在提請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前均進行合法性審查,確保決策全過程在法治化軌道上運行……切實為政府依法決策當好參謀助手和法治把關人。

法治,是地方長治久安的根本,更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保証。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本地實際,准確把握建設法治政府的本質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面依法治市(旗、縣、區)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全部成立,認真履行市縣兩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統籌協調,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入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活動和法治鄉村建設,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社會氛圍,“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清單管理全面實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普遍建立,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明顯提升,法治宣傳“遍地開花”,公共法律服務“全線貫通”,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法治政府建設考核評價制度全面實施,督察檢查力度顯著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為推進首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社會滿意度不斷上升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依法行政,立法是基礎,執法是關鍵,監督則是保障。

2019年“十一”黃金周,外地游客李先生在呼和浩特市一景區外停車后,被收取了超標停車費,隨即打電話投訴。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迅速派出執法人員趕到現場處理。“一件小事能夠及時解決,應該給予點贊!”李先生滿意地豎起了大拇指。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任務。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加快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目前,全市45個鄉鎮和9個具有管轄農村牧區職能的街道均成立了副科級事業單位綜合行政執法局,將原有站所執法力量和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同時,還有序推進交通運輸、農牧業、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市場監管等行業領域執法,從整合行政執法職責、優化資源配置、理順職責關系、健全執法體系、健全配套保障等方面不斷努力,五大領域均組建成立綜合行政執法隊伍。

呼和浩特市還將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率先在全區制發《呼和浩特市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編制指南(試行第一版)》,組織39家法定執法主體完成了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的編制和更新工作﹔在全區率先編制了呼和浩特市行政許可、依申請行政確認、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行政征收等6張通用流程圖……大大提升了行政執法監管水平。同時,不斷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機銜接,強化案件移送、受理、立案、偵查、審判和監督力度,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呼和浩特市還緊盯事關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嚴查違法行為。

疫情期間,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印發了《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員會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治保障的實施方案》,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環節發力,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務。強化疫情防控期間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防范治理、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勞動力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金融領域違法行為、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加強疫情防控執法檢查……為快速有效阻斷新冠肺炎疫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項項卓有成效的舉措,也讓呼和浩特市行政執法正自覺地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有效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進程。

健全多元化矛盾化解機制 依法能力不斷攀升

法治的生命和靈魂是公平正義,它的公正體現在每一起個案之中,存在於每一個當事人的感受之中。

為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呼和浩特市率先開展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呼和浩特市行政復議委員會,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保障,專家參與”的體制改革模式,集中了全市除公安外所有委辦局的行政復議職權,統一由市政府行使。2015年至今,呼和浩特市本級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425件,比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第二個五年規劃時期(2010-2014)案件數量增長96.8%,年案件增長率10%,行政復議糾正錯案數量113件,糾錯率27%。同時,還全面加強行政檢察和行政復議監督銜接。通過邀請檢察官參加陪議、旁聽、聽証等方式,參與行政復議案件的辦理,從而對涉案具體行政行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支持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在聯合化解行政爭議時,聯合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切實做好維穩和輿情應對。

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糾紛化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呼和浩特一直在努力。

近五年來,市消協累計受理消費者投訴4559件,辦結4131件,辦結率達到61%,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58萬余元﹔全市公安派出所累計辦理治安調解案件494件。截至12月3日,全市共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1469個,共有人民調解員3881人。建立道路交通、醫療、物業、婚姻家庭等7類專業調解組織。2016年至今,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案件35119件,調解成功34441件,調解成功率98%,涉及人員73221人,涉及金額70347.26萬元。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

此外,呼和浩特仲裁委也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嚴把案件質量關,五年來累計審查立案3031 件,涉案標的182.47億元,仲裁社會公信力不斷提高。

法治之光引領社會有序前進 繪就幸福底色

“小事兒連民心”,法治建設是否有成效,群眾最有發言權。

武川縣后水泉村村民老張家去年種的土豆豐收了,出售土豆時,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張卻對銷售合同格外在意。他告訴記者,由於不懂法,前年賣土豆用“口頭協議”,導致產生糾紛無法維權,要不是相關部門幫忙要回上萬元的土豆款,真的是“顆粒無收”了。老張表示,通過這件事,讓他深受教育,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懂法、用法。

如今,像這樣懂法、用法的群眾在呼和浩特越來越多。

近年來,在法治春雨的澆灌下,孕育和新生了大量的法治“干細胞”,使呼和浩特的“法治味”愈加濃厚。讓老百姓在休閑之余“眼前有法”,讓法治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教育熏陶、引導規范、凝聚激勵作用——從學齡兒童到耄耋老人﹔從宣傳民法典、國家憲法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全民禁毒宣傳月等主題活動,到執法機關走上街頭接受群眾法律咨詢﹔從報紙、電視到動漫、新媒體等新渠道開展普法活動,一個全社會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呼和浩特形成。

為深入宣傳民法典,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呼和浩特市不斷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的熱潮——把對民法典的宣傳教育融入執法、司法和服務、管理過程中,全市各級各部門共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340場次﹔開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在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期間,舉辦大型法治宣傳活動,進行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開展民法典宣傳教育活動200余場次﹔結合疫情,制作普法短視頻《與法同行 抗疫有我》﹔成立“呼和浩特市律師民法典宣講團”,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宣講﹔制作民法典普法動漫,累計點擊播放1.5萬次﹔在各級媒體開設民法典宣傳專欄……推動民法典精神走進基層、深入人心、落地見效。

審批事項少了,辦事速度快了,政務環境優了,執法效能高了。法治理念如春風般浸潤在首府群眾心中,百姓尊法、學法、守法、自覺用法,全市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成績不僅印証過去,也昭示未來。呼和浩特市法治政府建設將繼續砥礪前行、行穩致遠,為譜寫新時代首府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保駕護航。(記者 劉軍)

(責編:趙夢月、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