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市:草原明珠煥發時代風採

2020年11月13日09:58  來源:內蒙古日報
 

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正在建設的國家草原公園——毛登牧場。賀蘭山 攝

傳統那達慕。 崔巍光 攝

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讓產草量逐年增加。 賀蘭山 攝

千年古剎貝子廟。

“中國馬都”核心區生態旅游景區風光。

國家自然保護區——白音錫勒濕地風光。

輝騰錫勒植物園柳蘭花海。 賀蘭山 攝

錫林浩特市是錫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也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十三五”以來,錫林浩特市各族干部群眾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譜寫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絢麗篇章。

近年來,錫林浩特市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法治縣(市、區)、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區創業型城市、自治區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區首屆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等稱號,位列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三十二位,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昂首前行

集中連片的風力發電機巨葉翻滾,舞動著清潔能源強勢崛起的浪花。在錫林浩特市塔吊林立的建設工地、日新月異的工業園區、一個個落地生根的重大項目涌動著蓬勃的朝氣,應和新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錫林浩特市正闊步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錫林浩特市逐步擺脫速度情結、路徑依賴,頂住壓力、忍住陣痛,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發展新路子,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三次產業結構比重演進為7.6:43.7:48.7,經濟結構調整更趨合理,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已經形成,經濟綜合實力始終在全區第一方陣。

2019年,在錫林浩特市東工業園區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錫林郭勒盟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風機50台,實現產值3.7億元。今年,公司研發生產國內海上最大風電11.5MW機組和陸上最大風電5.2MW機組,其中陸上風電機組也是亞洲已吊裝陸上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

錫林浩特市依托豐沛的風光資源,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並圍繞產業特點,積極扶持培育配套的裝備制造產業,逐漸形成了從生產發電機組、風機塔筒、風機葉片到風機總裝、后期維護、運行監控的一整套產業鏈條。

目前,錫林浩特市裝備制造產業已經成為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具有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的產業集群,在滿足當地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設備供貨的基礎上,產品不僅可以輻射烏蘭察布、赤峰、通遼、呼倫貝爾等周邊盟市,還遠銷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等省份,具有較強的區域競爭優勢。

錫林浩特市在畜產品加工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大庄園、中蘊馬業、伊利安慕希等一大批重點項目投產運營,綠色畜產品加工朝集約高效、優質高端邁進。

中蘊馬業生產的酸馬奶、活益健馬奶益生菌、馬奶啤、極馬力等各種馬奶產品,開啟了馬產品的時代新篇章。近年來,錫林浩特市按照“強基礎條件、抓賽事龍頭,重文化傳承、帶產業發展”的整體思路,制定了發展規劃,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馬繁育與品種改良相繼繁榮,馬奶產品成為一枝獨秀,並不斷煥發新活力,馬產業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馬文化和馬旅游深度融合,具有錫林浩特特色的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已逐漸成型。

今年1-9月份,錫林浩特市地區預計生產總值180.5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億元,增長18.1%﹔公共預算收入18.3億元,增長40.8%,超額完成年初既定目標任務。

在畜牧業提質增效方面,該市“減羊增牛”戰略成效顯著,優質良種肉牛引進數量和黃牛改良率穩步提高,牛存欄增長量首次突破3萬頭,馬匹出欄連續兩年增長11%以上,培育奶業振興企業6家,認定自治區級家庭牧場50家。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3家,超億元企業達17家,創歷史新高。神華、大唐、北方、蒙能4個特高壓配套火電項目陸續建成或投產,京運通、烏達萊、華潤、神華、明陽5個特高壓外送風電項目基本建成,不斷打造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大庄園、中蘊馬產業、伊利安慕希、宏源薯條加工等一大批重點項目投產運行,農畜產品加工向集約高效、優質高端邁進﹔以海裝、晨飛、鑫源盛等項目為主的全產業鏈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已經形成,協鑫長晶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粉煤灰綜合利用等環保項目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不斷積聚。

在文化旅游業發展方面,錫林浩特市充分發揮“中國馬都”品牌優勢,連續舉辦了17屆國際游牧文化節,承辦了8屆“中國馬術大賽”、7屆“中國馬都大賽馬”活動,打造大型馬文化實景劇《蒙古馬》,地區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增強。錫林河生態恢復涵養帶項目把全民健康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各重要節點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草原明珠”的活力和生機。

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錫林浩特市將持續、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大力推動新興動能培育,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旗縣建設,持續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畜產品加工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向中高端發展。“草原明珠”這座富有生機和張力的城市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穩健前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腳步越走越實。

守望相助共建美麗家園

近年來,被譽為“草原明珠”的錫林浩特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全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穩步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得到有效推進。

注重宣傳教育的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創新載體,大力開展黨的民族政策理論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的民族政策理論的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將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全過程,將民族政策理論、民族法律法規列入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和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內容。每年5月結合“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月”和9月“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通過《馬背道德講堂》《民族團結進步大講堂》等活動深入社區嘎查、學校、企業、部隊、機關開展集中宣講近100場,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彩頁、翻譯編印《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黨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規》等蒙漢雙語宣傳材料6000余份。

錫林浩特市始終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內涵,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實有效發揮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牧區、進校園、進軍營、進宗教場所,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奠定良好思想和工作基礎。同時,積極開展經驗交流、實地觀摩等多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將創建工作與各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切實管用的方式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確保創建工作扎實、健康、有序開展。

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快發展民族經濟、做好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引導工作,普惠民生。錫林浩特市是蒙古族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保留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有極具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祭敖包”和“那達慕”,有國際游牧文化節、馬都大賽馬等品牌活動。近年來,錫林浩特市立足品牌優勢不斷加大傳統文化保護力度,以精品文體系列活動、烏蘭牧騎巡回演出、潮爾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建設傳統文化活動室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緊緊圍繞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發展民族經濟,採取差別化和有針對性的產業幫扶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少數民族發展扶持資金項目,2015年至今,共投入少數民族發展扶持項目資金共1775萬元,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少數民族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嘎查集體經濟,穩步推動企業增效、牧民增收,為切實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以加大經費保障、改善辦學條件、注重隊伍管理為目標,大力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成果,全市民族教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不斷完善少數民族群眾及轉移進城牧民在養老、醫療、子女就學等各項服務體系,三級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牧區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總計征集就業崗位1.8萬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00人次。加強少數民族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春、秋季干部培訓班,嘎查“兩委”干部培訓、選派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到基層鍛煉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少數民族干部綜合素質和干事創業能力與水平。

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

近年來,錫林浩特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不斷加強森林草原保護與建設,著力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筑祖國北疆萬裡綠色長城,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市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組織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行動,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深入開展燃煤污染、揚塵、露天礦坑綜合治理,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錫林河水質達標率100%,建成綠色礦山2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5.68平方公裡。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嚴格執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重點區域綠化等工程,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林業建設是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錫林浩特市積極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園林城市”,加強林業和園林綠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重點打造的由額爾敦敖包公園、城市濱河公園、植物園、濕地公園、馬都廣場、南山森林公園、南山地質環境治理和錫林湖公園八大工程組成的錫林河生態景觀帶,先后實施了重點區域綠化、森林撫育、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等重點工程,城防林建成面積已接近10萬畝,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經過多年的努力,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局部生態明顯改善,防沙治沙效果明顯,生態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錫林浩特市累計完成林業生態建設140.21萬畝。其中,飛播造林6萬畝、封沙育林105.51萬畝、人工造林10.3萬畝、退耕還林8.9萬畝、苗木基地0.1萬畝、工程固沙2萬畝﹔造林補貼試點項目7.4萬畝。

2019年,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在錫林浩特市成功舉行,根據會議精神,該市啟動實施退化草原人工種草試點,實施重大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基本治理原則,從天然草原現狀出發,以推進草原生態持續發展為宗旨,以保護和恢復草原植被為核心,以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標,加快退化草原恢復和治理工作。

為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有效發揮其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的重要作用,錫林浩特市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形成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更加有力、保護更加嚴格的新格局。對各自然保護地進行科研監測,定期掌握資源詳細情況,開展了濕地水環境質量監測、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鳥類與魚類資源動態監測、植物動態監測、旅游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動態監測、水文觀測、氣象監測等工作。加大環保宣教力度,培養公眾對自然保護地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更好地展示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火山地質公園、遺鷗保護區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程度,利用濕地日、環境保護日、愛鳥周等節日,在市區及濕地范圍內,積極開展各項宣傳工作,弘揚區域深厚的草原文化。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錫林浩特市各族人民群眾大力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常態化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把錫林浩特市建設成為富裕之城、文明之城、美麗之城、幸福之城。(巴依斯古楞 王帆 王文龍 賀琦)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錫林浩特市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