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縣:8000多貧困戶庭院經濟戶均增收3550元

2020年10月10日08:52  來源:內蒙古日報
 

  日前,記者來到突泉縣寶石鎮寶勝村宋福榮庭院,剛走進院子就聽見了蘆花雞的歡快叫聲。隻見宋福榮的妻子貝洪芹從菜板上抓起一把把白菜和蔥扔進了雞籠裡,90余隻雞迅速圍攏過來。

  73歲的宋福榮是土生土長的寶勝村人,2015年老兩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至2019年,宋福榮老兩口養了300余隻雞,貨靠譜,人實在,不少顧客都慕名而來,紛紛向他訂貨,老兩口成了當地的養雞名人,宋福榮也順利脫了貧。

  “原來就靠那點地掙點錢,后來有病了就種不了,就靠包地維持生活,現在通過產業分紅和蘆花雞養殖,生活越來越好了,對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宋福榮說。

  這兩年,突泉縣把發展特色養殖作為“造血”式扶貧新路子,把“投資少、周期短、行情好、見效快”的特色養殖蘆花雞列為貧困戶脫貧項目,帶動7000余戶貧困戶發展庭院畜禽牲畜養殖,已飼養蘆花雞54萬隻,養殖牛、馬、驢、羊、豬2.6萬頭(隻)。

  自從脫貧攻堅開局以來,突泉縣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思路,大力扶持農民發展庭院經濟,在不斷地實踐和摸索中,突泉縣庭院經濟已實現從單打獨斗到組織規范、從一村多品到一村一品、從自給自足到增收帶貧的三大轉變,全縣1160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近8000戶參與其中,覆蓋率達到70%,戶均增收3550元以上。各類庭院經濟項目在全縣總面積325.3萬平方米的農戶庭院裡“開花結果”,產出了大效益。

  入秋之后,突泉鎮前進村村民李學全輕鬆了許多,家裡的大田長勢不錯,隻等豐收。除了每天到地裡巡查外,老李把更多時間留給了自家的菜園。3畝地大小的菜園裡種滿了白菜、大蔥、辣椒等蔬菜,因為侍弄的精心,菜園裡的菜也生長的格外起勁兒,一串串辣椒挂在秧上,一顆顆白菜挺在田間,紅綠相間十分好看。

  “村裡倡導發展庭院經濟,我就在自家院子裡種上了菜,不僅自給自足,還能賣點錢。我現在一年種2茬,紫皮蒜起完之后,就種上白菜、辣椒,現在院子裡的白菜、辣椒保守說能掙五六千塊錢,絕對算是高產作物了。”老李說,過去他根本沒拿自家庭院裡的這點地當回事兒,現在能有這麼大的效益,也是他沒想到的。

  仲秋時節,鳥瞰突泉鎮新生村,寧靜整潔,家家戶戶的庭院裡滿滿當當,五顏六色,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那一串串酸甜誘人的葡萄了。

  “快請進!”種植戶孟凡香家的院子裡果香扑鼻,她正提著籃子在葡萄園中採摘,見到記者進院熱情地邊打招呼邊說:“侍弄葡萄大意不得,隔幾天就要摘一次,摘早了、晚了都不行,影響品相,直接和價格挂鉤。”

  同行的新生村黨支部書記張永久介紹:“現在全村葡萄栽植面積480畝,建成冷棚144棟,暖棚10棟,年產葡萄96萬斤,注冊了‘葡香園’商標,採取‘企業+基地+農戶’聯盟經營模式,一畝收入達1.5至2萬元,帶動本村58戶貧困戶通過種植葡萄順利脫貧,戶均增收近0.57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近7萬元。”(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張夢迪)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