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2020年08月21日17:11  
 

8月20日,內蒙古某企業集體協商會議召開。集體協商又稱為集體談判,指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安全與衛生等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平等商談的活動。

在集體協商會議現場,企業方代表、職工方代表、人社局勞動關系科、總工會法律女工部及集體協商指導員齊聚一堂,就企業工資分配制度、(職位)工種工資標准和分配、職工工資水平、分配形式和調整幅度、企業職工工資發放時間和支付辦法、企業職工獎金、津貼、補貼發放標准和辦法、勞保、保險福利、休假、技能培訓等方面進行現場協商。

職工代表提出的漲工資的建議,是大多數職工的意願和訴求。企業方代表、就員工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現場答復。“工資的浮動有相關的政策依據,用人單位利潤總額增長10%以上,職工工資總額以及職工年平均工資水平按一定比例增長。同理,如果用人單位利潤下降超過5%,職工工資總額以及職工年平均工資水平按一定比例下降。由於受疫情影響,經濟總體下滑,為保障職工現有的生活水平,我們能夠保証不下調職工工資,也保証按時足額發放。企業的困難是暫時的,所以暫時不能上浮職工工資,請職工方理解和支持。待企業形勢好轉,漲工資也是必然的。”

“我之前對漲工資的這些規定也不太了解,現在才知道我們職工平均最低工資超過3000元,遠遠高於當地發布最低工資1660元的標准。今年企業運營銷售和利潤收入狀況不如以前,按規定還會降工資。我們不但沒降,還能按時發放,作為職工方代表,我理解並感謝。”這名提建議的員工表示,將把企業方給予的答復向職工進行詳細的解釋。

除了備受關注的漲工資問題,職工方代表還就勞動保護、教育培訓、高技能人才待遇、加班工資、業余文化生活等問題向企業方進行了提問。

據了解,通遼市把集體協商作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有力手段,積極健全和完善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制度,確保人社局、總工會、工商聯各組成部門履行好各自職責。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規程》等相關法律法規,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職工訴求,幫助企業留人留心,不斷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還利用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指導簽訂集體合同,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了解企業用工情況,排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隱患,引導職工正確處理維權和維穩的關系。截至目前,已完成勞動用工網上備案12182戶,涉及職工199636人。(王海霞)

(責編:趙夢月、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