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縣:全力爭創“畝均效益論英雄”樣板區

2020年07月29日15:50  
 

去年以來,五原縣對標市委提出的“畝均效益論英雄”理念,全面加強基礎建設,通過園區引領、科技支撐、品牌帶動等舉措,推進農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步伐,全力爭創全市“畝均效益論英雄”樣板區。

夯實基礎 增強發展后勁

7月20日,在坐落於五原縣隆興昌鎮2萬畝鹽鹼化耕地改良項目區內的綠色有機特色農產品鮮食西紅柿種植示范基地,綠油油的西紅柿苗生長旺盛,有的已經挂果。以前,這裡是“滿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鹼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盡撂荒”。近年來,隆興昌鎮運用成熟的土地改良技術和自身產業發展優勢,打造鹽鹼地改良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區,在荒灘鹽鹼地上建起了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今年,該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建立了千畝鮮食西紅柿種植示范基地,由巴彥淖爾市領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五原縣聯星村連心合作社共同經營管理,實現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園區對果蔬實行價格指數、種植業“雙保險”,讓當地農民和合作社種得放心。同時,流轉土地農戶、貧困群眾可到園區打工增加收入,園區西紅柿從種植、管護到採摘,用工時間達5個月,按每人每天140元計算,每人5個月可收入2萬元左右。

“‘畝均效益論英雄’理念的落實,我們理解最終要體現在‘種出好產品、賣上好價錢’上。而‘種出好產品’,需要有好環境,這就要實施產地淨化行動,認真落實‘四控’要求。”五原縣副縣長韓俊義說,要圍繞高標准農田建設、鹽鹼地改良、水肥一體化配套以及標准化畜禽養殖圈舍建設,夯實畝均一二三產綜合效益提升基礎。

去年以來,五原縣全力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實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的大破大立整治模式(即打破農戶的承包界、雜亂的地塊界、混亂的渠溝路,統一開挖渠溝、修整道路、植樹造林、平整土地、劃分地塊,重新分配經營),全縣230萬畝耕地完成一輪配套,實現“渠溝路林田井電技”全配套。高質量推進鹽鹼地改良。全縣有鹽鹼化耕地123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53%),通過採取“基礎工程+水肥一體化+地力提升+鹽鹼地改良”的方式,改造鹽鹼化耕地39.5萬畝,其中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產業園成為全國樣板。高效率利用水資源。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圍繞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管理節水,引進以色列耐特菲姆節水滴灌、智能控制等多項國內外先進節水技術,重點推廣膜下滴灌、無膜淺埋滴灌、黃河水澄清滴灌,水肥一體化配套面積達到19.7萬畝。同時,全力推進畜禽養殖圈舍標准化建設,建成金草原、力農、青青草原等肉羊規模養殖場152家,培育標准化養殖示范戶2.1萬戶,新建肉雞自動化養殖圈舍500棟(每棟1500平方米,已建成投用143棟)。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投入,實現了種植養殖的高效益。

園區引領 多點持續發力

“大棚裡頭茬種了蜜瓜、白梨脆香瓜等,已經下架了,現在二茬種西紅柿,兩茬種下來,畝均收入預計能超過2萬元。”在位於五原縣塔爾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中美金伯利農場設施農業帶動區,五原縣塔爾湖鎮鎮長韓鵬程告訴記者,“設施農業帶動區前面這片是中美金伯利農場大田作物高油酸花生示范區,訂單種植,訂單企業是魯花。”

今年,塔爾湖鎮按照市委“一意見三辦法”,堅持“三品”共建、“三體”共育、“三生”共融,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規劃建設塔爾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起“一地四區四村十園”總體發展格局。園區總佔地面積5萬畝,涉及4個行政村、16個村民小組、1204戶5759人。

“一地”,即以“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創建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四區”,即中美金伯利農場大田作物高油酸花生示范區、中美金伯利農場設施農業帶動區、中奧番茄品種展示區、河套黃河謠生態文化旅游區。“四村”,即聯豐民俗文化村、勝豐蒙元文化村、現代星級文明村、春光傳統村落保護村。“十園”,即十個特色產業核心園,包括巴美國家濕地公園、巴美產業融合園、民族文化團結進步園、特色養殖科普教育園、水產養殖度假美食園、萬畝果園、瓜果蔬菜採摘交易園、牧草冷涼蔬菜示范園、千畝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及澤隆、澳淳奶業產業園。

“通過園區整體規劃建設,示范引領推動全鎮全縣產業升級,力爭實現畝均綜合產值達到2萬元。”韓鵬程說。

今年,五原縣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農企共贏”的思路,大力實施“百企百園、一園多企”工程,圍繞“六新”要素(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主體、新動能、新目標),培育引進“農字號”企業142家,建成各類農牧業園區138個,覆蓋全縣78%的行政村、51%的農戶,構建起以縣城為中心、交通干線為延伸、輻射全縣域的產業園區布局。帶動形成訂單合同、“農企銀”協作、科技支撐、股份合作、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多種農企利益聯結模式,帶動農戶3.8萬戶,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提升。園區成為畝均效益論英雄、品牌創建、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大平台。

科技支撐 加快成果轉化

從2014年起,三瑞農科投入科研資金 6780萬元,經過幾年的科學研究、試驗示范,今年,三瑞農科正式推出11個換代新品種,新品種商品性好、產量高、抗性強、畝均收入高。從今年起連續3年,三瑞農科還將與所有科技示范戶簽訂“畝均效益論英雄”對賭合同:凡使用三瑞農科品種的示范戶,按照三瑞農科的種植技術方案,全程一對一進行技術服務,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地區保証最低畝收入。如果不能達標,三瑞農科退還購種款。

今年,五原縣依托三瑞農科等企業研發中心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深化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科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引進院校專家科研人員70多人,建成博士工作站和科技小院7個,應用新技術40多項,推廣貝貝南瓜、西霖蜜瓜、白羽肉雞等新品種50多個,實施了黃柿子品種改良、燈籠紅香瓜提純復壯、紅肉火龍果等優質果蔬選育工程,實現六大產業、特色產業良種全覆蓋。引導支持企業、科研院所等科技團隊深入開展生物育種、鹽鹼地改造、高效節水、農機裝備等技術攻關,鼓勵企業以自主研發專利為主、以專利交易為輔,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成果轉化,面向農業全產業鏈覆蓋科技資源。

品牌帶動 促進產業發展

“這幾天5畝冷棚燈籠紅香瓜基本下架,加上即將上市的3畝大田燈籠紅香瓜,今年大概能收入20多萬元。”五原縣勝豐鎮新豐村村民胡二對記者說。胡二種燈籠紅香瓜已有十幾年,是遠近聞名的種瓜能手。他的香瓜每年從3月份上市,能一直賣到八九月份,四川、廣東都有他的固定客戶。

勝豐鎮燈籠紅香瓜種植歷史悠久,因其皮薄肉厚、香脆爽甜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4年,勝豐鎮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五原燈籠紅香瓜”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証。2019年,“五原燈籠紅香瓜”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証書。依托這一品牌,勝豐鎮建成燈籠紅香瓜田園綜合體,總規劃面積3萬畝,核心區面積3000畝。該鎮燈籠紅香瓜每年從2月份開始移苗,4月初成品上市,每畝產成品瓜1800多斤,銷售價格10~40元,溫室年收入5萬多元,鋼架拱棚年收入1萬多元,露地拱棚年收入5000多元,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去年以來,五原縣堅持把“創品牌、提品質、強監管”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圍繞“天賦河套”品牌,培育國家地理標志品牌4個、自治區著名商標8個、名特優新產品2個,認証綠色食品47個、有機產品9個,金草原18款羊肉產品被授權使用“天賦河套”品牌,納入中央黨校指定供應商。推進品質提升。大力開展產地淨化行動,全域推進“四控兩化一整治”,通過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控肥措施,2019年減肥1347噸﹔建成11個農藥包裝廢物回收點,已回收200.69噸﹔通過各項節水措施,實現年節水0.31億立方﹔建立殘膜回收點13個,推廣國標地膜105萬畝,農膜當季回收率達到80%以上﹔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通過商品有機肥生產、集中收集處理、農家肥堆漚等方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率達到95%。農作物秸稈五化利用(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率達到85%以上。健全監管體系。建成縣級農產品檢測中心、11個鄉鎮檢測室和21個重點園區檢測點,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獲批國家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50家“農字號”龍頭企業納入國家農產品質量監管追溯平台、68家農畜產品生產企業納入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監管追溯平台,主要農畜產品實現全程可追溯,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和有機產品認証示范縣。

與此同時,該縣以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圍繞全市“六大產業”,成立葵花、肉羊、果蔬、肉雞四個全產業鏈專項推進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葵花產業,全面啟動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會籌備工作,依托三瑞公司,建設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投資2.5億元的中國葵花城項目開工建設。肉羊產業,以建設國家級區域性肉羊核心繁育基地為目標,金草原種羊繁育場開工建設,整村推進胡羊養殖“25+1”模式,羊肉小鎮啟動建設,肉羊標准化飼養水平不斷提高。果蔬產業,依托鋤禾、民富、民隆、力華得等企業,建成設施農業9.25萬畝,總產量近8萬噸,畝均效益3萬元﹔發展鋼架大拱棚1.1萬畝,畝均純收入8000元﹔種植高油酸花生5000畝,栽植雞心果、紅綠早熟梨等經濟林2萬畝。肉雞產業,潤海源肉雞全產業鏈項目快速推進。玉米產業,中能公司30萬噸玉米制乙醇、27萬噸高蛋白飼料項目有序推進。奶羊產業,以建設全國頂級的奶羊良種繁育基地為目標,依托樂科君羊、蒙蓄園、青青草原、華頤樂等公司,年均擴繁奶綿羊3萬隻。同時,大力發展肉豬、肉驢、蛋鵝、鴕鳥、肉牛等特色產業,著力構建多元發展、多級支撐的產業體系。(王羽南)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