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見証幸福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阿拉善在行動

2020年07月06日10:06  來源:內蒙古日報
 

額濟納居延綠洲。李常輝 攝

6月的阿拉善綠野飄香,牧歌飛揚。

站在綠樹掩映、繁花似錦的巴彥浩特鎮營盤山上放眼遠望,盛夏的巴彥浩特城區美景盡收眼底:繁華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整潔的街道縱橫交錯,碧水如鏡的巴音生態湖游人如織,巍峨的定遠古城古朴典雅,一個個功能齊全的住宅小區風格迥異,一片片新建成的生態游園和街心花園綠蔭蔥郁……勾勒出一幅生態良好、景色秀美,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祥和的美麗畫卷。

“這些年來,政府每年都實施一批民生工程,就拿巴彥浩特鎮來說,通過城區環境改造,城市變得越來越美了,人居環境也變得越來越舒適了,我們感覺生活在這裡很舒服!”談起民生工程帶來的獲得感,每天清晨到營盤山生態公園鍛煉的退休居民王凱利感觸頗深。

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進關乎民生的脫貧攻堅、城鄉基礎建設、生態建設和民生保障及社會事業建設等,採取一系列舉措,全心全意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步構筑起“大民生”格局,一項項民生新政、一樁樁民生實事落地生根,讓當地群眾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

從全方位著手

用心用情用力為民造福

連日來,阿左旗巴彥浩特鎮額魯特一村裡一派繁忙,數十名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的施工人員頂著6月的炎炎烈日,正在緊張施工作業。

“我們這個小區是20多年的老小區,這裡住戶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由於年久失修,牆皮脫落了,家裡的暖氣管道老化了,道路也破損了,不僅住著不舒服,特別是遇到下雨天,坑坑窪窪的路面都是積水。現在看到政府投資給我們這老舊小區改造,別提多高興了,我們住戶打心眼裡感謝政府的惠民政策。”額魯特一村住戶楊立治說。

今年阿拉善盟計劃實施21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建項目,總建筑面積達35.1萬平方米,總投資7642萬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3700萬元。改造內容有小區硬化、綠化、亮化,地下管網、強弱電線路的改造,以及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目前,老舊小區改造正在克服疫情影響加速推進中。

解決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是民生之重。近年來,以改善城區人居環境為重點,阿拉善盟將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與城市拓展區開發相結合,大力實施民生“安居工程”。截至2019年,該盟已實施 25174戶、 269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和城市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資 87 億元,讓一大批棚戶居民圓了新居夢。在改善棚戶區居民住房條件的同時,該盟還加大老舊小區的改造建設,2015年至2019年累計改造老舊小區52個,項目總投資1.27億元。今年該盟計劃完成棚戶區改造1030套,實施年度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1個,進一步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阿拉善盟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緊盯就業工作重點和薄弱環節,統籌推進就業創業工作效能。2019年,阿拉善全盟新增就業5024人,其中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3034人﹔登記失業率為2.83%。今年該盟計劃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牧民轉移就業3000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十三五”以來,阿拉善在進一步鞏固15年免費教育成果的同時,全盟累計投入11.12億元,新建、改擴建16所幼兒園、新建中小學3所,累計改造校舍面積28.02萬平方米,全盟辦學硬件條件大幅改善。目前,該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人口覆蓋率達100%。今年,正在加緊推進阿拉善盟一中新址建設,力爭在年內投入使用﹔同時將新建4所幼兒園和5個校園體育場館。

健康是民生大計。近年來,阿拉善盟實施了全盟“醫養結合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標准化裝備建設項目”、標准化蘇木鎮衛生院和嘎查衛生室建設、旗縣級醫院能力提升等重點項目建設,使全盟城鄉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和能力得到極大的改善。今年,為適應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該盟將實施城市傳染病救治網絡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提升等5大類15個項目,著力提升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為百姓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務。

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落腳點,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標准和農村牧區年保障標准,目前全盟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標准和農村牧區年保障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939元和每人每年8643元﹔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如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每人每月408元……阿拉善盟一件件惠及於民的好事實事,讓駝鄉居民感受到為民造福的熾熱溫度。

從關鍵點攻堅

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每天一大早,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永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駝奶。“現在產奶的母駝有70峰,一天擠兩次,每天大約擠奶130公斤到140公斤。”永紅說。

今年41歲的永紅是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在政府的扶持下,他申請了創業貸款,購買了48峰奶駝開始走上發展駝產業脫貧致富之路。如今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駝“土專家”和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6年前我還是一個貧困戶,沒有存款沒有好房子,現在我通過養駝產業年收入過百萬,不僅我富了,嘎查的好多牧民也通過養駝產業走上了富裕路,這都是政府的扶貧好政策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永紅笑容滿面地說。

阿拉善盟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普惠群眾的重要舉措來抓,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按照“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四個不摘”要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不斷推進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2018年全盟2個自治區級貧困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摘帽,全盟39個貧困嘎查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在全區率先完成“人脫貧、村出列、旗摘帽”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截至2020年初,全盟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44戶9587人,其中正常脫貧(享受政策)1094戶2175人,穩定脫貧(不享受政策)2850戶7412人。

“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攻堅舉措、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強化問題整改成效、深入推進精准施策、健全完善長效機制等工作,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實現脫貧攻堅決戰的完美收官!”阿拉善盟扶貧開發辦負責人說。

在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阿拉善盟以城鄉均衡發展為考量,全力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布局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城鄉品位逐年提升。

近年來,阿拉善盟結合城市“雙修”工作,以宜居宜業宜游為主線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加強綠化美化、公園建設和濕地恢復。巴彥浩特依托“一核鑲城、一環縈城、兩軸穿城、綠廊織城、綠園綴城”的城市規劃布局,重點實施了山體、水體、草原、綠地4項生態修復工程,對城內的營盤山、鹿圈山、雙子山等低山丘陵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對城邊賀蘭草原、丁香生態公園、營盤山生態園、敖包生態公園實施了修復工程,修復面積約2693.8公頃﹔逐步實現以植物、水體景觀為主體、以開放性綠地體現城市特色,以自然生態景觀林和生態文化型園林體現“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共生”的生態宜居城市風貌。2019年阿左旗被住建部評為“國家園林縣城”。

城市環境變美了,鄉村建設隨之跟進。阿拉善盟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相結合,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向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鄉村延伸,2015年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從鄉村生態美、環境美、生活美、人文美和宜居宜游上考量,把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投巨資因地制宜實施了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為主題的宜居宜游建設,改善了嘎查村農牧民住房條件、人居環境,並從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上進行了完善。

通過近幾年城鄉齊頭並進建設,如今的阿拉善構筑起了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的“大城鄉”宜居宜業宜游格局,使該盟居民盡享改善城鄉環境的“民生紅利”。

天藍、水清、地綠

生態建設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走進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曼德拉蘇木沙林呼都格嘎查,隻見數萬畝梭梭林鋪向天際,牢牢鎖住了這一帶移動的巴丹吉林沙漠。自小生長在這裡的牧民謝軍仁感慨地說:“幾年前,每到春季刮風時,嘎查黃塵滾滾,現在經過我們植樹造林和對生態的保護,沙塵暴越來越少了。”

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盟,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生態脆弱區佔到整個面積的94%,是自治區乃至祖國西部生態安全的咽喉和要塞,生態保護和建設成為阿拉善的頭等大事!

保護和建設好阿拉善的生態環境,關乎阿拉善各族群眾的福祉,事關西北、華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

為了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阿拉善盟以綠色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圍繞建設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屏障的戰略目標,確立了“把阿拉善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示范區”的生態建設定位,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草)、“三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重點建設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採取“以灌為主、灌喬草相結合,以封為主、封飛造相結合”的防沙治沙技術措施,形成了圍欄封育—飛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體”的生態治理格局。使全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截至2019年末,全盟累計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務7803.23萬畝,連續6年每年完成營造林生產任務超過百萬畝,連續10年每年完成草原保護建設1000萬畝以上,全盟草原和森林資源總面積分別達到28005.67萬畝和3238.5萬畝。

阿拉善盟把生態建設的重點放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在這三地連續35年實施飛播造林治沙,累計飛播造林631.7萬畝,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了兩條總長460公裡,寬3到20公裡的大型防沙、阻沙“鎖邊”防護林草帶,有效遏制了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了“綠帶鎖黃龍”的壯麗景觀。如今,飛播造林治沙已成為阿拉善生態建設的最大亮點和全國治沙示范。

持續植樹披綠,阿拉善盟森林面積、資源總量實現雙增長。至目前,全盟已建成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植物種類數量不斷增加,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中,賀蘭山國家級森林保護區森林面積由過去的32.1萬畝增加到58.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1.6%增加到57.33%,區內林草植被總蓋度達到了80%,主要野生動物馬鹿由2001年的2000多頭隻增加到7000多頭隻,岩羊由1.6萬隻增加到近5萬隻,整體生態狀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生態改善進一步提升了阿拉善群眾的幸福感。如今,放眼阿拉善大地,綠帶逶迤,天空湛藍,“大漠綠”與“阿拉善藍”交相輝映,一個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的生態鏈正在形成。

高質量發展一路前行

百姓實惠與日俱增

漫步阿拉善高新區巴音敖包工業園,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和一個個高新技術企業如火如荼的生產建設場景。在內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硝磺草酮等原藥及中間體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20多座廠房拔地而起,廠房內工人們正在加緊進行設備調試工作。

“我們這項目主要從事高效、環保、綠色農用除草劑、殺菌劑及其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分兩個階段建設,截至目前,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已達5個多億。目前一期項目年產5000噸硝磺草酮已順利試車,雙氟磺草胺項目,配套甲基磺草酮原藥的兩個主體原材料項目正在建設,預計7月份進入設備安裝階段,9至10月份進行試生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68.5億元、利潤總額7.8億元,安置就業300人。”該公司總經理曹備昌說。據介紹,硝磺草酮和苯嗪草酮原藥屬於高效、環保綠色類農用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

阿拉善高新區作為阿拉善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在持續深化高質量發展中,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發展落腳點,以工業領域綠色制造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工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促進園區工業企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目前,該高新區工業企業達2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涌現出中鹽內蒙古化工、慶華、泰興泰豐、聖氏化學等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引進了湖北犇星、浙江中山、江蘇世杰等產能和技術領先的農醫藥企業,規模化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光伏產業和綠色生態產業,加快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了“低小散”到“高精尖”的華麗轉身,引領了阿拉善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阿拉善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42億元,同比增長9%,佔阿拉善盟的37%,位居全盟首位﹔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4億元,同比增長42.8%,佔全盟4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53億元,同比增長35.54%,佔全盟30%。

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阿拉善盟持續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該盟以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緊緊圍繞做強做亮“蒼天般的阿拉善”旅游品牌,充分發揮文化節慶活動對旅游發展的撬動作用,以全域旅游帶動文化,文化促進全域旅游,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實施旅游+戰略,推動全盟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以發展“旅游+節會”為著力點,成功打造了“阿拉善文化旅游節”“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阿拉善奇石節”“巴丹吉林沙漠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額濟納·金秋胡楊生態旅游節”“阿拉善丁香旅游節”、 駱駝那達慕、衛拉特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文旅節慶活動,不僅為旅游愛好者提供了豐盛的旅游大餐,也為展示阿拉善旅游文化資源、招商引資搭建了平台。如今,這些旅游文化節已成為“蒼天般阿拉善”對外開放、吸納游客的金字招牌。

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中,“越野e族”英雄會和金秋胡楊生態旅游節可謂是該盟文旅融合的最大亮點。“越野e族”英雄會自2011年入住阿拉善盟以來,迅速發展,已成為了全球最大越野嘉年華和中國最大的汽車越野賽事品牌,每年舉辦期間,騰格裡沙海一夜之間,變身為幾百萬人的“英雄會”不夜城,來自世界各地和國內數十萬車輛和數百萬越野人縱情金色沙海,挑戰巔峰極限﹔在額濟納胡楊景區,每到金秋,大片的胡楊宛如大地鋪向天際的金色地毯,富麗堂皇美不勝收,吸引數百萬的游客觀光賞景,流連忘返於如詩如畫的胡楊林!據統計,僅2019年,全盟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26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20.3%。

蓬勃發展的文旅產業也為老百姓拓寬了增收渠道。目前,該盟近7萬人借助生機勃勃的文旅產業從事餐飲業、旅店業、農牧家游、民族服飾首飾、奇石等服務業增收致富。

工業經濟和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讓阿拉善廣大城鄉居民實實在在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使駝鄉百姓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吳海龍 張俊在 劉宏章 魏那)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