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毛烏聶蓋村:昔日“后進村”下起了 “振興棋”

2021年08月19日17:38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初秋的驕陽鋪天蓋地,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毛烏聶蓋村,偌大的地壟裡隻有一個人,頂著熱辣辣的風,一寸一寸步量過已經覆滿了“綠絨”的土地,遇到石塊撿起來,看見雜草隨手拔掉。

“這500多畝地,全部種的蕎麥,村裡已經注冊了綠色蕎麥產品的商標。”在搖曳的蕎麥地裡,邊偉龍一邊說話,一邊擦汗。這是今年村集體經濟的新項目,如果試種成功,他還准備擴大規模。而在春耕期間,這500多畝地還是閑置多年的撂荒地。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硬是把撂荒地變成了良地。為了節省費用,他甚至跑到幫扶企業借回了大型拖拉機,自己當司機起早貪黑地干。

邊偉龍是毛烏聶蓋村的第一書記,說起村裡的“前塵舊事”,他可謂是“門兒清”。也正是這種“胸中有數”,才能為村裡的發展找到“棋路”。

毛烏聶蓋村與陝西神木大柳塔毗鄰,榮烏高速和包茂高速交匯與此,與鄂爾多斯國際機場、火車站相距數公裡,交通便利。這是優勢。但劣勢也讓很多人“聽”而卻步。耕地資源缺乏、常住人口老齡化嚴重、基礎條件差、村集體經濟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后進村”的名號越叫越響,怎麼辦?村裡的三委班子一直沒個准主意,一則是眼界不夠寬,二來是村裡沒個真正的“定盤星”。

邊偉龍來了后,經過一番摸排調研,和村委、村民代表合計了幾次,一拍即合決定以村集體為引擎,帶領村民在產業上做文章,這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招數。在幫扶企業的支持下,村裡買回了大型耕種設備,撂荒多年的土地耕種又泛起了黑色的波浪,村集體還引進了巴圖塔磚廠,又辦了農牧業公司。總投資200萬元的蕎麥種植及雜糧加工廠項目就是此商貿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已見雛形。幫扶企業,神東公司幫扶46.8萬元購買的農機設備春耕時已實現盈利5萬余元;根據目前長勢,一個多月后500蕎麥可創造近40萬元的收入,除去成本預估收益20萬元。在一項項產業鋪就的“棋盤”上,村裡有了“聚寶盆”,讓一些閑散勞動力找到了“搖錢樹”。當毛烏聶蓋村人看到了“錢景”,村民積極外出考察學習技術,主動改變傳統種養殖模式,致富的心勁兒如芝麻拔節,一浪高於一浪。

“村裡有了大型機械,免費幫我們耕種。養了豬、羊,第一書記還有村集體幫我們找銷路。這麼好的機會,我還要干幾年。”80歲的趙增桐說,他可不想錯過這麼多“好事兒”,眼下還種著十多畝地,養豬、養羊,樣樣不落,還不時和鄉鄰們“取經”如何提高生產效益。

三年來,邊偉龍像個“村裡人”一樣,操心著每戶人家的大事小情,哪家孩子上學遇到困難來找他,哪家老人生病沒法去醫院給他打個電話,哪家產業發展遇到瓶頸……隻要村民有困難,他都是跑在最前面。即便抽空回趟家,后備箱一定裝滿了雞蛋、肉類、大蔥、土豆等各種農產品,那是村民的心血,他要拉回城裡幫著賣個好價錢。

他的這種“憨小子”精神,給毛烏聶蓋村注入了新活力,讓村民看到了黨的干部如何實心實意地為他們謀發展、找出路。

“來,大家笑一笑,咱們拍個照,都把剛才唱紅歌的精神頭拿出來!”隨著手機屏幕的閃動,邊偉龍為村裡的紅歌合唱隊定格下了美好瞬間。

今年“七一”,邊偉龍在村裡組織起了一支紅歌合唱隊,鼓勵他們參加鎮裡的比賽。結果,大家還捧回了個大獎。

“多參加這種文化活動,可以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也讓外界了解我們的農牧民是積極向上的、非常可愛的、幸福的。還可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讓他們在唱歌中了解共產黨的偉大,堅定他們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毛烏聶蓋村黨支部書記高俊成很珍惜這種“拋頭露面”的機會。

毛烏聶蓋村的“變”,不僅在“面子上”,還在“裡子”上。“村裡經濟發展了,村民富了,心氣順了,矛盾少了,民風鄉風自然好了。”對此,村民李靜深有感觸。

如今,村裡構建起一套整治人居環境的機制,建了大大小小的垃圾池12處,基本都實現了“水沖廁”,村容美觀、窗明幾淨,隨處可見。邊偉龍還自願擔當起了村裡的義務理發師,定期給大爺大娘們“改頭換面”,遇到行動不便的,他就上門服務,讓老人們啥時候都精精神神的。

“我們村的變化真的是脫胎換骨,投放的項目現在已經見到效果了,村集體經濟保守估計可以年增收15萬元。有了產業,村民就有了營生做,村裡就少了閑人、閑話。最關鍵的是大家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更高的期待,這是最大的動力!”高俊成坦言這種變化,是過去未曾出現過的。

而這種變化,只是“空前”,而不是“絕后”。毛烏聶蓋村眼前的“致富寶”越來越充實,老百姓小康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張曉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