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用心傳承經典 造福廣大患者
醫生,一個日夜操勞的職業,加班、急救是醫生的家常便飯。面對疑難雜症,醫生不僅要將病症消除,還要讓患者減輕精神以及經濟上的負擔。他們用自己的使命和大愛,守護著人間。
自古以來,蒙古民族過著游牧生活,在與干旱、寒冷、潮濕、風雪等自然斗爭中,不斷積累了許多適合當時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地理氣侯特點的醫療知識和方法。在長期的實踐中,蒙醫逐漸發展起來,並逐步形成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地域特點和獨特理論體系、臨床特點的民族傳統醫學,隨著社會的發展,蒙醫藥也在不斷進步、創新。
蒙醫傳統診療思維 科學辨証患者病情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院長、蒙醫血液病學科帶頭人陳沙娜查房,為患者診病。人民網 王慧攝
“蒙醫,要用傳統的蒙醫思維去辨証病症,在治療的過程中要科學的結合現代醫學的手段為患者治療。”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院長、蒙醫血液病學科帶頭人陳沙娜出生於蒙醫世家,自幼便得到蒙醫真傳,從事蒙醫臨床工作18年來,她對蒙醫的診病、治療有著獨特的蒙醫思維,在科學運用現代醫學手段的基礎上,發揮著蒙醫治療血液病的獨特優勢。
“蒙醫在治療血液病上有獨特的理論基礎和獨特的方劑。在診治血液病的過程中是以蒙醫的理論為基礎進行診斷,用的藥是蒙醫的經典方劑。”在陳沙娜多年來的探索中,已經形成了治療血液病的蒙醫體系方案,並針對不同類型的血液病形成診療標准和指南。陳沙娜告訴記者,“在2012年,我收治了一位由外院轉來的患者,那個女孩隻有27歲,換上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通過使用蒙藥方劑,從血小板是0升到62,效果很顯著。”如今痊愈的患者都跟陳沙娜成為了好朋友,陳沙娜還在微信上時常叮囑他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蒙醫心身互動療法 解決患者患病根源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醫心身醫學科主任納貢畢力格現場講課。人民網 王慧攝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醫心身醫學科主任納貢畢力格,一直致力於蒙醫醫學的研究,在吸收和借鑒結合二十多年臨床工作的實踐經驗,提出了蒙醫心身互動療法。他說:“蒙醫心身互動療法是建立在蒙醫心身醫學框架內的一種借鑒現代心理學技術方法,一種全新的治療模式。心身互動療法借鑒了很多西方治療的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精神分析療法、音樂療法、積極療法等一系類心理治療的具體技術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維、立體的一套綜合性的心理治療。“
在眾多的聽課患者當中有一位年輕患者,她從深圳來到呼和浩特就為了聽課。她說,“自己小時候生長的家庭環境不好,常年受欺負,以至於婚后也不幸福,導致了常年的抑郁,不愛和人說話,不願意出門,經常把自己封閉起來。后來家人帶我來到了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聽了七十多節大課,多年的抑郁症恢復了,不用再吃激素類藥了,自身原有的基礎性疾病也緩解了許多,蒙醫心身互動療法讓我有了正常的生活。”
蒙醫專科特色療法 治療效果立竿見影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關節病科主任德勝在門診位患者診病。人民網 王慧攝
“‘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傳播的疾病。蒙醫治療布魯氏菌病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又由於蒙藥價格低廉,治療功效優良,獲得民眾的廣泛青睞。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醫布魯氏菌病科及關節病科(簡稱布病·關節病科)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特色專科’,具有較久的蒙醫特色技術傳承。是首家大型民族醫院設置布病臨床科室。“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關節病科主任德勝說。
“患上‘布病’的人,渾身疼痛,發症多,可導致腰椎改變,胸椎改變,嚴重者可達到手術指征,並且患病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幼,我們科室裡收治的患者中最小的10個月,最大的87歲。”說起記憶深刻的病例,德勝回憶道,“一位興安盟的干部退休后養羊,結果患上了‘布病’,從片子上看脊柱已經突出,很多醫生建議趕緊手術,否則會癱瘓,可由於患者年齡偏大,家屬不同意手術,於是決定通過蒙醫蒙藥進行保守治療,結果治療效果很好,現在已並痊愈,避免了手術帶給患者的風險。”
蒙醫骨傷特色療法 經典傳承大放異彩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醫骨傷科主任巴虎山為患者治療。人民網 王慧攝
“骨科的發展離不開現代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過去治療骨傷都是憑臨床經驗,傳承方式是局限的,服務對象也有局限性,現在是本科、碩士、博士教學,而這種師帶徒形式仍然保留著。”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醫骨傷科主任巴虎山說,“過去治療只是看外表好了就可以了,誰也不清楚裡面的愈合狀況,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CT、X光片的出現能夠更科學、更標准的判定病情的狀況,同時也印証了蒙醫傳統正骨的科學性。”
“噴酒按摩是蒙醫整骨的獨特療術,是一種集物理、心理以及生物力學的綜合療法。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加上手法上的以力對力,動靜結合進行治療。”巴虎山介紹說,一位大學生因踢球導致腳部骨頭受傷,腳掌朝后,情況十分緊急,孩子剛拿起電話叫家人來醫院,話還沒說完,巴虎山運用蒙醫整骨術療法瞬間將孩子的腳掌復位,令在場的人驚奇不已。
蒙醫創新經典方劑 發揮蒙藥特色優勢
退休后被返聘回到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的杭蓋巴特爾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為患者診病。人民網 王慧攝
68歲的杭蓋巴特爾一直擔任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腫瘤科主任,退休后返聘回到醫院仍然在腫瘤科工作。“從下鄉到服務基層,一直致力於研究家族傳下來的經典方劑,行醫三十多年,結合臨床經驗將家族經典方劑進行改良創新。”杭蓋巴特爾說,“我已將自己配置的將近20種藥方無償交給醫院,醫院是我的平台,創新藥方的研制離不開醫院,這些藥方應該回歸醫院,救治更多的腫瘤病人。
2017年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腫瘤科被評為蒙醫腫瘤的領先科室,同年在杭蓋巴特爾的帶領下,醫院成立了“名醫工作室”,同時在基層醫院設立了8個點,杭蓋巴特爾定期去講課,手把手教學,主要目的就是將蒙醫治療腫瘤的思路、經驗傳承下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