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马兰魅力”在发展中愈发浓郁

2021年06月15日11:01  来源:鄂托克前旗发布
 

勃发的生机被清风裹挟着,又一次吹绿沉寂了一冬的鄂托克前旗草原,万亩马兰花儿竞相绽放,大片蓝紫色花海在风中摇曳生姿,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愈发生动迷人。

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交界之处,接连东西、沟通南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贾云集的繁荣之地,更是军事谋略者必争之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征红军进驻鄂托克前旗草原,一批批心系抗日救国的各族儿女纷纷加入蒙汉骑兵游击队,一位位少数民族干部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统一战线、团结抗战的革命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解放的构想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1936年,三段地工委成立,开辟了党在内蒙古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党的民族政策在这里得到了发展,党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之路也在这里起步。2016年,鄂托克前旗重建三段地工委旧址,同时打造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鄂托克前旗各族儿女高举革命火把的故事在这里流传。“每年都会有很多来自省内外的学员们来这里进行红色研学,尤其是今年社会各阶层都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我们作为现场教学老师就是要把鄂托克前旗的党史故事讲细讲深,让更多的学员们了解鄂托克前旗的红色历史。”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现场教学老师米小娟说到。

任时光更迭,马兰花在草长莺飞之际依旧傲然挺立,她和众多鄂托克前旗人一道,从红色信仰里汲取力量,在红色文化中坚定理想,在红色产业下奋然崛起,目睹着鄂托克前旗在发展中脱胎换骨、破茧成蝶的完美嬗变,见证着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光辉成就。

“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我们的万亩马兰花竞相开放,我们就是要以花为媒,通过花季系列旅游活动把鄂托克前旗以‘红色’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整体引爆,从而推动全域旅游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旗文化旅游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鄂托克前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云龙说。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释放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红色研学产业,着力打造红色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旗。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核心,以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为延伸的红色培训教育基地拔地而起,城川红色拓展基地、城川红色教育集训中心、城川场景式教学馆等红色项目接连落地,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培训课程和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吸引着众多学员前来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来到了城川红色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重温党的历史,今天参加了忆苦思甜红军饭这个实践项目,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这样的研学项目也让我们重温旧时光,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内蒙古陕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行行长赵武说。从青少年到党员干部,每一位来到鄂托克前旗进行红色研学的学员都收获颇深,鄂托克前旗的红色品牌全面打响,红色效应持续放大,红色精神接续传承,红色文化在这里迸发出无限魅力。

目前,鄂托克前旗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已列入中组部、自治区组织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等40余个基地称号,并列入自治区十大红色旅游线路之一。2017年7月以来,基地共承接来自北京、广西、海南、湖南、深圳、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各盟市、旗县等主体班次1583期68002人,其他培训班及学习团队10219个57.8万人次,培训学员总数64.6万人次。红色研学产业成为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支有生力量。

走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抬头仰望可见蔚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俯身低看便是无尽的草原上马兰花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了鄂托克前旗的历史财富,如何将这些资源活化并生动起来,让“红色+”迸发出新能量?鄂托克前旗人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做出了响亮回答。

“从2019年开始,我们鄂托克前旗就着力将红色研学与乡村旅游进行融合,目前打造的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苏坝海子‘一锅饭’这些红色研学点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今年,我们又打造了呼和陶勒盖民族风情露营地,让学员们感受到革命老区这种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魅力。”鄂托克前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云龙说。如今,鄂托克前旗的红色产业蓬勃发展,拓展基地、研学项目、网上展厅、主题剧场等红色平台接连破土而出,开发游红色地、干牧家活、品农家饭等多样性旅游产品为鄂托克前旗的红色产业注入新动能,一条高品质的红色旅游线路将现有景区、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贯穿全境、独具地方特色,集培训、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链接带动周边农牧户广泛参与的红色研学产业链。100多户农牧户在自家门口卖起了土特产、做起了牧家乐,每年增收1万多元。

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红红火火的红色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一张红色名片将鄂托克前旗的红色资源变现,红色旅游拉动下的旅游业,已成为鄂托克前旗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牧民增收新的动力点。

在鄂托克前旗草原上,马兰花绘就的生态底色、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底蕴厚重的红色文化,共同烘托出一个独具魅力、别具风情的“草原文明城、品质鄂前旗”。(裴飞雄 刘思扬)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