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过推进‘一揽子’改革举措,加快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迈进的步伐”“要打好‘绿色牌’”“要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组织开展肉牛种子工程、玉米品种培育”……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为现代农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近年来,开鲁县以高效节水为切入点,以农牧民增收为立足点,以龙头带动为着力点,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这一领域深耕细作,现已建成23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2020年,全县玉米标准化种植160万亩、小麦标准化种植10万亩。红干椒规模化种植60万亩、蔬菜规模化种植40万亩、杂粮杂豆规模化种植10万亩、青贮规模化种植40万亩。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在开鲁县蓬勃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鲁县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三农”工作始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县成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各镇场、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专班推进此项工作。通过10余次实地踏查,研究确定了集中连片的50万亩农田,涉及东风镇、建华镇、开鲁镇3个镇、67个自然村,覆盖2.45万户6.88万人口。通过集体研判重点问题,逐项工程确定建设标准、协调资金保障,定调子、定方式、定目标、定时限。各分管副县长一线推进工程建设,对各自战线建设任务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各镇场“一把手”协调配合,抓规划、抓设计、抓采购、抓施工,对各项工程统筹协调、无缝衔接,有力确保了工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建成建好。
典型示范引领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走进开鲁镇民主村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小麦复种芥菜示范基地,小麦已开镰收割,民主村村主任文正全介绍说:“小麦收割后下一茬复种芥菜。芥菜亩效益2000块钱左右,水、电、肥等投入,头茬麦子的收益就足够了,所以种芥菜出的2000块钱就是净剩的。小麦复种芥菜,一亩地要比单纯种玉米多收入1000多块钱。”
据了解,该基地集成应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生产、生物防治、黑土地保护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壤墒情监测、“气象+服务”等先进技术。为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集中流转土地1万亩,通过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统一整地、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今年,开鲁县重点推进5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实施“田、林、路、井、电、技”配套建设,最大限度节水节能降耗、防风防灾减灾、减少投入品使用,集中农业高效节水与综合水价改革、智慧农业、村级集体经济与结构调整、“种养加”循环发展、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共6项建设内容,努力打造成“以高效节水为核心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智能化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控肥控药控水控膜为核心的绿色农业示范区,以全产业链打造为核心的产业融合示范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真正落实在了行动上。
深化农业改革 促进农业效益再上新台阶
综合水价改革、土地集中流转、水肥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合作经营、可溯源体系建设……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开鲁县始终坚持效益优先前提,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为解决“水粮”矛盾,开鲁县推广应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现已建成20万亩玉米、28万亩红干椒、1万亩小麦、1万亩圆葱的浅埋滴灌、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示范区。经测算,采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的大水漫灌对比,亩均节水70%、节电60%、节肥40%、省工50%、控药40%;每100亩耕地可多整理出种植面积15亩。玉米亩增产300斤、增收340元,红干椒亩增产240斤、增收1100元,小麦亩增产400斤、增收800元,圆葱亩增产1000斤、增收500元。全县50万亩示范区可年增收3.8亿元以上。
同时,开鲁县作为自治区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在东风镇工业园区搭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平台,充分运用井电双控等智能节水技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阶梯水价,有效落实节奖超罚等具体措施,切实建立起长效运行机制,真正做到“量水而行”、破解“水粮矛盾”,为通辽市乃至自治区水价综合改革探出了一条新路。(记者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