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乌兰牧骑:杭盖草原上的百灵鸟

2020年07月15日15:52  来源:学习强国
 

杭盖:一个古老的蒙古语单词,它的意思是,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和树林的世界。而杭盖草原是蓝天与绿地相接,山峦如万顷草场的波峰,一峰涌着一峰,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在这风景秀丽的杭盖草原上,有着一只能歌善舞的“百灵鸟”,他把自己的歌声洒向草原,将自己的舞姿留在草原,他就是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牧骑,一支活跃在农村牧区的红色文化工作队。

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上的银色毡房。(摄影:许文军)

科右前旗乌兰牧骑始建于1959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较早的乌兰牧骑之一。多年来,他们一直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以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札萨克图地域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着“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八项职能,深受科右前旗各族人民的喜爱与欢迎。

演出前,队员们与现场的小朋友一同游戏。(摄影:许文军)

7月12日,笔者跟随他们一同“奔向”科右前旗乌兰毛都——美丽的绿水种畜场巴音海日罕旅游度假村,将一场精彩的文化艺术盛宴送到当地人民群众中。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并未影响队员们的热情,到达目的地后也并未休息,而是立即化身“建筑工人”,开始搭建当天演出舞台。“我们的队员都是一专多能,穿上演出服就是专业的演出人员,脱下演出服就是后勤的工作人员。目前无论是人员的专业性上还是设备的先进性上,我们都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对乌兰牧骑的热爱和对乌兰牧骑精神的坚持。”有着35年乌兰牧骑生涯的副团长包险峰向笔者介绍道。

队员们正在搭建演出舞台。(摄影:许文军)

7月12日中午十二时,演出以舞蹈《春到草原》拉开帷幕,在马头琴《黑牧日》的演奏里渐入佳境,在歌曲《天赐内蒙古》中走向高潮。现场观众不断鼓掌、拍照、录像,并为演员们送上采来的鲜花,借此表达对演员的喜爱。而在众多陌生的观众中却有两副熟悉的面孔,他们就是潘海山夫妇。“我们一家都是科右前旗乌兰牧骑的忠实粉丝,他们的每场演出都会观看。今天听说他们要来乌兰毛都景区,我们特地驱车从乌兰浩特市赶来,就是为了给他们加油鼓劲的。”在演出现场对科右前旗乌兰牧骑这么认可的,还有来自青岛的游客刘崇考:“我们一家五口人是来内蒙古自驾游的,没想到能在景区里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真的是不虚此行。”

队员们正在表演舞蹈《春到草原》。(摄影:许文军)

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最终在队员们的汗水里和观众的掌声中结束,而当天的演出也仅仅是他们众多辛苦付出的一个缩影。仅2019年,科右前旗乌兰牧骑文化艺术演出场次达130余场,观看人数达8万余人。演出形式多为民族歌曲、舞蹈、小戏小品、原生态民族器乐、电声乐演奏等,脚步遍布科右前旗的农村、牧区、军营、哨所、矿山、学校、社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此外,科右前旗乌兰牧骑还积极派出多名文艺骨干,对各单位的文化演出活动和乡、镇文艺工作站等进行无偿辅导,受众人数达万余人。同时也派专人组成科右前旗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赴各嘎查村、社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辅导,真正实现把文艺演出送给人民群众,把文艺培训送到基层一线。

观众们正在拍摄队员的精彩演出。(摄影:许文军)

科右前旗乌兰牧骑的努力和付出,不仅得到了人民群众与上级部门的肯定,也得到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认可。199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十佳乌兰牧骑”;200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文化下乡先进单位”,同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一类乌兰牧骑”;2018年被评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2019年荣获“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称号。此外,科右前旗乌兰牧骑所创作的作品也饱受嘉奖:歌曲《妈妈告诉我》、舞蹈《英雄草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男女群舞《牧野踏浪》获第九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男群舞《金色摇篮》均获创作、表演二等奖;舞蹈《金色摇篮》获得自治区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舞蹈《胡兀尔赞》获第三届中国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表演、创作优秀奖……

演出结束后观众与队员们合影留念。(摄影:许文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科右前旗乌兰牧骑这支杭盖草原上的百灵鸟,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将继续不折不扣地贯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传递党的声音,扎根人民,服务群众,不断续写新时代札萨克图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传奇故事。”科右前旗乌兰牧骑团长刘金莲坚定地说。(许文军)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