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戈壁红驼产业,真牛! 

2020年06月09日16:25  
 

6月的乌拉特草原,天空辽阔,纤云不染。阴山以北的草场披上新绿,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竞相开放。远处,成群结队的牛羊、骆驼在阳光下悠闲地啃食着青草,一派生机勃勃。

作为全国戈壁红驼的主产区,乌拉特后旗素有“中国红驼之乡”“驼球之乡”“双峰驼之乡”“速度驼之乡”等美誉,戈壁红驼数量由2002年的4000峰增长到目前的超6万峰,约占全国骆驼总数的20%。

2019年,“乌拉特戈壁红驼”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并取得了“戈壁红驼”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骆驼养殖及驼产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已经成为全旗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打产业,引领牧民增收致富。

骆驼“打工” 牧民“躺赚”

6月8日,笔者在位于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的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戈壁红驼高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看到,一栋栋新建驼舍整齐排列,首批40多对红驼母子已经成功“入住”了它们的高档新居。

“这40多对骆驼是我托养在基地的。我与英格苏公司合作后,不仅能在这里免费托养骆驼,每年每峰产奶母驼还能有2400元的租赁收益。以我家这46对母子骆驼为例,托养在这里一年,租赁费有11万多元,真的是骆驼替我‘打工’,我在家‘躺赚’的模式。”把骆驼送到基地托养的获各琦苏木满都拉嘎查牧民王亮打趣地说。

王亮所说的“躺赚”模式,其实是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行的与牧户的紧密联结利益机制。“企业采取‘公司+养殖基地+示范户’的经营模式,为牧户解决了骆驼养殖过程中在哪挤、谁来挤、在哪养、怎么养等问题,同时有效增加了牧民收入,实现了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基地场长乌思夫补充道。

这一骆驼托养模式非常受欢迎,笔者采访当天,潮格温都尔镇西日淖尔嘎查牧民阿日文斤等3户牧民也骑着摩托车,将34对骆驼母子赶到养殖基地。“把骆驼托养在基地,既能恢复草原生态,又能降低喂养成本,还能有租赁收益,这对我们牧民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我们非常满意!”牧民阿日文斤笑着说。

从2003年开始,乌拉特后旗立足地区实际,大力发展戈壁红驼产业,积极引导牧民牧养戈壁红驼。

目前,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数量已由4000峰增长到6万多峰,戈壁红驼牧养已成为该旗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打产业,全旗边境1镇2苏木,建立了5个核心群集中牧养骆驼,各嘎查村牧户牧养骆驼少的有50多峰,多的有400多峰,牧民走上了养驼致富之路。

产业“棋”活 致富路宽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属于世界珍贵畜种,是乌拉特部落牧民长期生产实践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是国家二级保护畜种,素有“草原珍珠”美称。驼奶营养醇香、驼肉鲜美健康、驼绒蓬松保暖……戈壁红驼浑身是宝,如何让骆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牧民腰包鼓起来?

今年1月,乌拉特后旗政府与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戈壁红驼产业化发展。一张戈壁红驼产业“1+6+200”实施规划图描绘出公司对未来红驼产业的发展布局:

“1”,即规划建设一座戈壁红驼产业园区;“6”,即建设6个高标准化养殖基地;“200”,即与200户骆驼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牧户。

戈壁红驼产业园区项目位于巴音宝力格镇,于今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254亩,分为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29600万元。园区将新建乳制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驼产业研究院、文化展示中心、生物科技公司等,用于戈壁红驼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建设周期3.5年,预计2023年12月全部竣工。

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军说:“公司将实施集约化生产,建设集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对发展壮大本地区的戈壁红驼产业、实现农牧民的稳定增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实,早在戈壁红驼产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一年多前,乌拉特后旗政府就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专门的驼产业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研发出驼鲜奶、驼酸奶、驼奶冰激凌、驼乳益生菌粉等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已开始生产并销往北上广等高端消费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的目标就是以骆驼科研课题为支撑、骆驼产品研发为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导、骆驼良种繁育基地为示范、骆驼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生产为基础,通过正确引导、合理规划、政策扶持推动骆驼产业形成集科研、良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到2023年,全旗双峰驼数量稳控在6.5万峰,能繁母驼比重提高到40%,累计发展骆驼专业合作社15家,培育市级骆驼家庭生态牧场200家,年生产加工鲜驼奶3000吨,精细分割驼肉1000吨,加工驼毛绒200吨,出栏成年骆驼8000峰,力争骆驼产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让更多的牧民从中受益。”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产业办主任苗英山说。(吕园 胡东育)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