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大海心相连 “职”等你来手相牵

2020年04月23日11:01  
 

“通过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4月22日,内蒙古通辽市首家劳务输出协会成立,威海劳务用工线上招聘会同步启动。

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内蒙古第二人口大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数量逐年上升。如何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推动城乡就业协调发展,是当地就业部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成立专门的劳务输出协会,为凝聚和服务农村牧区劳动力搭建平台,为帮助和扶持劳务中介机构发展提供载体,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拓宽渠道。”通辽市就业局局长白春山介绍,通辽市把劳务经济放到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通辽市年均转移农牧民就业46.5万人,其中,跨盟市劳务输出12.7万人,跨自治区劳务输出14.3万人,年均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1.2万人次。2019年,通辽市农牧民转移就业46.4万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的37.2万人。目前,包括威海在内,通辽市已经与浙江宁波市、浙江温州乐清市、天津静海区、山东烟台莱山区等五个地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

“刚刚起草了《通辽市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每年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到2022年达到50万人。”通辽市就业局局长白春山介绍,通辽市将通过开展劳务培训、建设“劳务直通车”站点、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建立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队伍、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等方式,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威海市作为用工需求旺盛的城市,目前缺工5.3万人。前不久,威海市到通辽市开展跨区域招工对接,与通辽市结为目标对接城市。双方就劳动力输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等院校和职业(技工)院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现场签订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双方还就劳务派遣,校企合作、人力资源供求等事宜达成了长期互补合作关系,为两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

“威海高度重视用工环境改善,全力打造‘最暖用工城市’品牌,让劳动者到威海就业有保障、有地位、有作为、有发展。”

威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衍辉介绍说,威海市人社局专门开发建设了“威海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岗位匹配、智能推送、形象展示、远程面试等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不见面、不停歇的“线上人力资源市场”。还出台了一揽子极具含金量的人力资源新政,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动者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支持。

据了解,威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工1.2万人,建筑和房地产企业缺工1.36万人,重点服务业企业缺工6600多人,海洋渔业缺工1.27万人,批零住餐企业缺工8000多人。从缺工岗位情况来看,操作工、组装工、缝纫工、包装工等一线工人用工需求量最大,岗位需求1.7万人;其次是销售、客服、快递等各类服务人员,岗位需求7000多人;再次是设计、研发、工程师等各类技术人员和电工、车工、铣工、数控等技术工人,岗位需求5000多人。

通辽市在劳务输出协会成立的当天,举办威海劳务用工线上招聘会,通过劳务输出协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实现人岗相宜。(王海霞)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