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农牧民转移就业有“妙招”

2021年01月04日10:46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2%。近年来,随着农村牧区土地流转和养殖业集约化发展,通辽市现有近50万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如何帮助这些有就业意愿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实现就业?不仅要实现就业,还要保持稳定就业,通辽市探索出一条“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的就业路,建立“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者”四位一体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模式,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实现了农牧民工稳就业促增收。

政府搭台引导。通辽市委、市政府将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通辽市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全市9个旗县市区、市直22个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力量协调联动,共同参与,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组建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强化人员配备,专门负责农村牧区劳务输出工作,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强化区域协作,开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劳务协作,加大域外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目前,已与山东威海等12个省市区签订了战略劳务协议,在6个劳务输入集中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点,为大规模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基础。

协会规范促进。成立劳务输出协会,将市内劳务中介组织、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及域外重点劳务中介组织纳入协会,形成横向联通输入、输出地,纵向贯通市、旗、镇(乡)、村(嘎查)的市场化劳务输出网络。 整合全市农村牧区劳务输出行业优势,建立劳务供求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协会及时向会员单位和广大农村牧区劳动者提供国家、自治区、通辽市有关政策、劳动力资源信息、用工需求信息、职业培训信息等咨询服务,帮助会员和农村牧区劳动力及时了解劳务输出领域新动向;另一方面,会员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向社会发布用工、培训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中介主体运行。充分发挥劳务中介机构信息优势及对外联络优势,搭建劳动力资源与市场合理配置的对接平台。劳务中介机构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和农牧民就业的个性化需求,从发布就业信息到举办洽谈会到岗前培训,最后到安排就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劳务中介机构延伸服务领域,与社会培训机构、市内外用工企业建立联合体,开展劳务协作订单培训,为农牧民提供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鼓励和支持劳务中介机构给予劳动者最大程度的跟踪服务,在重点企业选派驻企人员,专门负责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提高话语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根据农牧民就业意愿变化,进行相应的工作岗位调整,切实做到因人选岗、人岗相适。

经纪人有效帮带。建立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队伍,目前已认定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1724人。劳务经纪人根据用工市场和农牧民就业需求实际,“一对一”“面对面”向农牧民推送最新岗位需求信息,介绍相关岗位情况,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选择适合的就业岗位。劳务经纪人定期与本村外出务工人员沟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反映和实际困难,并及时向当地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及时解决务工人员遇到的问题。

通过“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力”四位一体劳务输出服务模式,截至12月底,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4.4万人,其中稳定转移就业35.7万人。(王海霞)

(责编:赵梦月、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