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塞上江南煥新顏——巴彥淖爾闊步邁進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

2021年07月17日17:10 |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小字號

田園城市

梵高《收割中的田園風景》

最早描述出“田園城市”的人,大概就是英國社會活動家埃比尼澤·霍華德了。

120年前,霍華德最先提出了“田園城市”的設想,他心目中的“田園城市”,是集公共建筑物、公園、娛樂場所、住宅、學校、兒童游樂場所、教堂、工業用地以及農業用地為一體的理想城市,這裡兼有著城市和鄉村的優點,既能夠提供現代人所需要的生活場所,又能夠接近鄉村自然空間,還能夠完美地解決人口擁擠、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一切城市病。

霍華德心目中的田園城市,用環狀的大道,補充著城市公園,有一定的人口限制。)

 

霍華德甚至將他的這套設想付諸實踐,建設了新城韋林,然而種種原因,120年前的“田園城市”實驗終以失敗告終。

此后的100多年裡,田園城市的理論被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個城市的角落,然而,卻都與霍德華最初的藍圖願景相差甚遠。追根究底,症結就在於工業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發展模式都是以城市為中心,鄉村更多是附屬於城市的存在、其發展始終受到壓制。鄉村與城市的發展遠遠不能對等,“城鄉磁鐵”的效應就不能體現。

(霍華德規劃的韋林花園城)

 

“田園城市”的夢想何時能照進現實?

時光蹁躚,進入新世紀,融入了城市部分功能或業態的鄉村型聚落形態的“田園城市”的理念悄然開始在中國生長。

人們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要建成一個真正的生態田園城市,必須具備三個重要的要素:自然之美、生態友好、城鄉一體。根據這幾個要素,在周邊擁有大面積農田的城市更具有建設園林城市的可行性。

(中國“新田園城市”理論中,城市功能的跳升)

 

在中國,都江堰灌區、淠史杭灌區,河套灌區,並稱全國三大特大型灌區。是全國農業發展潛力最大、能力最強的杰出代表。我國園林城市的成功,便是從這三大灌區之首的都江堰灌區開始。

這給以北2000公裡另一個擁有特大型灌區的西部地區——巴彥淖爾打開了一扇門。

(三盛公水利樞紐)

(攝影| 張桂林)

河套灌區同樣擁有著1100萬畝水澆地,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黃河流域唯一的特大型灌區,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胡煥庸線西北少有的農業地區,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罕見的綠洲。

(攝影| 張桂林)

 

除此之外,它還有山水林田湖草沙最齊全的生態要素,

(攝影| 馬愛梅 邢皓 烏日更 李海濤 其格楚海)

還有“河套安,天下安”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加持。

(建於戰國時期的高闕塞)

(攝影|斯慶畢力格)

與其它兩個特大型灌區相比,它有著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也有著更大的可能在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實踐中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

(攝影| 王聯柱)

擁有這一切的巴彥淖爾,將憑借什麼脫穎而出?

山河造景

山是陰山,河是黃河。

(攝影|張春華)

陰山與黃河之間,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幾乎擁有除海洋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號稱世界地質公園。它就是以混搭風著稱的巴彥淖爾。

(攝影|高向龍)

在中國的版圖上,由於青藏高原的阻擋,季風吹來的印度洋水汽無法北上,讓地處內陸而干旱少雨的中國西北地區變得更加干旱,戈壁、沙漠大范圍出現。其中就有巴彥淖爾。根據氣象學的認定,年降雨量低於400毫米的地區是不會有森林出現的,而巴彥淖爾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如果沒有奇跡,這將是一個荒涼干旱、人畜稀少、天災頻繁的地區。

(攝影| 羅躍忠)

然而,黃河出現了。

(攝影| 張蒙)

(攝像| 張蒙)

由於河套平原與眾不同的北低南高的地形,黃河在路過這裡時在地勢的引導下向北流去,在中國的地圖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幾字”,經過了巴彥淖爾全境。不僅為這裡帶來了取之不盡的水源,而且沖刷出了膏腴肥沃的河套平原,擁有了游牧世界罕見的廣闊耕地。

(攝影| 王鵬宇)

而橫亙於巴彥淖爾中部的陰山不僅阻擋了南下的冷氣和西來的黃沙,更是將因黃河和湖泊產生的濕氣牢牢地鎖在了河套平原,為河套平原帶來了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光照水土條件。

(制圖| 楊嵐凱)

陰山和黃河給巴彥淖爾造就了“一半田園、一半草原”的獨特顏值。山南,耕地眾多,樹木蔥蘢,百花盛開,一派農耕社會的繁華景象﹔而山北,烏拉特草原則寒冷荒涼,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戈壁灘,一如西北的眾多草原,充滿了游牧文明的滄桑感。一半風吹草低,一半麥浪翻滾﹔一半碧波蕩漾,一半牧歌悠揚

(攝影|徐自宏)

(攝影|張蒙)

(攝影 |孔利霞)

(攝影 |馬愛梅)

(攝影|包長明)

(攝影|宗玉敏

(攝影|寇新煥

黃河流經巴彥淖爾345公裡,年均過境流量高達316億立方米,更為這裡留下了300多大小湖泊,面積達70.5萬畝,同時,境內密密麻麻的灌排系統超過7萬公裡,這些水系讓河套平原變得潮濕水潤,成為了西北內陸水資源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

(攝影| 烏汗)

巴彥淖爾由此具備了“一半北國、一半江南”的氣質。這是全國唯一一座由千萬級體量的田園風光和廣袤草原風情“混搭”的城市。黃河和草原在這裡牽手、龍舟和賽馬在這裡遇見,湖泊和雲朵在這裡相戀,水車和勒勒車為這裡裝點。精彩紛呈的多重元素使之既有江南水鄉的柔雋神韻,也有北國風光的雄渾大氣。

(攝影| 段憶河)

廣闊的耕地,帶來農業的飛速發展,巴彥淖爾的農業不斷向精耕細作前行,加上氣候適宜、環境優美、特產豐富,比起追求精致的衣食住行,這裡的人們熱衷於打造綠色產業集群集聚區,熱衷於推進鄉村振興、精細化農業的發展,熱衷於建設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而歷史上移民文化傳承下的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令巴彥淖爾展現出了“一半策馬揚鞭,一半精耕細作”的城市品質。

(攝影| 張蒙)

城市中,既可以見到傳統的中式園林,也有蒙古族風格的蒙古包群,有佛教寺廟,也有喇嘛廟。

(圖源自文博會巴彥淖爾展廳)

3000年的歷史中,陰山與黃河賦予了巴彥淖爾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所有生態要素,山是巴彥淖爾的歷史屏障、水是巴彥淖爾的生命紐帶、林是巴彥淖爾的颯爽風貌、田是巴彥淖爾的命脈、湖是巴彥淖爾的靚麗點綴、草是巴彥淖爾的主基調、沙是巴彥淖爾的自由靈魂。齊全的生態要素成就了巴彥淖爾的高顏值:從金色的胡楊林、到綠色的白樺林、以及低矮的戈壁草叢,從單調的戈壁雅丹、到變幻莫測的巴音滿都呼丹霞、到河套平原的陰山斷裂帶,從高山到峽谷,從河流到湖泊,從草原到沙漠,它能滿足你對於詩和遠方的一切想象:無論是蒼茫的草原風光、還是秀美的田園景致,無論是蒼涼的大漠戈壁,還是靈秀的水鄉風景,甚至於郁郁蔥蔥的森林、浩如煙波的雲海……這是夢裡水鄉,也是馬背上的搖籃。

(攝影|包長青)

(繪制| 楊嵐凱)

包容開放推動了巴彥淖爾的發展與崛起,讓她擁有了“都市田園、風情草原”的顏值,擁有了綠色、生態、和諧的自然之美。

(攝影|陳強)

美麗家園

2017年12月,市委書記常志剛第一次提出了巴彥淖爾生態田園城市應有的模樣:

“現代經濟體系與綠色生態環境相互協調,現代城市文明與傳統鄉村文化融合互動,現代城市風貌與秀美田園風光交相輝映。”

(攝影|張蒙)

這正暗合了生態田園城市的三大要素:自然之美、生態友好、城鄉一體。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青山綠水保留給城市居民,這是生態田園城市的應有之義。

(攝影| 高明志)

很快,生態田園城市開始破題。

(攝影| 包永利)

2018年10月23日,投資50億元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以項目評審答辯全國第一的成績獲得國家批復。

(攝影| 齊鴻雁)

很多年來,烏梁素海的治理老生長談。然而,“就水治水”的傳統做法,不僅年年治年年效果不大,也使生活在其它地方的人們認為烏梁素海的治理與自己無關而並不關心。

烏梁素海治理(攝影| 楊曉軍)

烏梁素海清淤(攝影|羅躍忠)

所以,這個項目得到批復時,大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它不僅開啟了巴彥淖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串聯起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也為巴彥淖爾人開啟了新的視野、創造了新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城市記憶。

雖然位於東端的烏梁素海隻有293平方公裡,不足巴彥淖爾全部面積的5%,但它切切實實反映著巴彥淖爾是否有綠水青山:若烏蘭布和沙漠不斷東傾,則烏梁素海水質會受到影響﹔若河套灌區農業面源污染重,則烏梁素海也會受到嚴重污染﹔若烏拉特草原荒漠化、沙化、貧瘠化,則烏梁素海的水源將得不到有效涵養﹔若烏拉山地質環境和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則將有大量的砂石淤積烏梁素海流域……

 

要建設美麗家園,綠水青山是基礎。要建設理想中的田園城市,自然天賦是重要的,卻不是唯一的。若沒有持久的良好的生態,那麼,縱是塞上明珠也早晚有一天會被戈壁沙漠碾碎。

(攝影|胡東育)

“巴彥淖爾將通過內源、點源、面源的綜合治理,實施陰山山脈生態修復、烏拉山森林保護、烏拉特草原自然恢復等工程,徹底解決烏梁素海生態隱患,推動全流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生態文明示范區、鄉村振興樣板區、對蒙開放先行區、美好生活共享區,把巴彥淖爾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關於巴彥淖爾打造“田園城市”,常志剛如是說。

(攝影|羅躍忠)

2019年4月16日,數台工程車開進了紅圪卜揚水站,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項目正式開工。該試點工程項目分為7大類、17大項、38子項,對烏梁素海流域內河套地區的沙漠、礦山、林草、農田、濕地等生態要素開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攝影| 羅躍忠)

(圖源自文博會巴彥淖爾展廳)

這個未來將徹底改變巴彥淖爾的藍圖,開始在一片茫茫的荒灘上萌芽。

(攝影|楊添順)

這是巴彥淖爾市委確定全新的發展戰略——以天賦河套為引領,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之后的一次重大行動。

(攝影|高曉龍)

隨后,巴彥淖爾市開展了河套農畜產品品牌化體系、標准化體系、可追溯體系“三大體系”的建設,與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合作,分行業、分類別、分環節制定“天賦河套”團體標准93項、綠色有機標准183項。

在這些標准的倒逼下,河套大地的生態在漸漸地變好。生態補水以及嚴控工業、生活污水讓烏梁素海河道水動力得到改善﹔烏拉山造林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生態安全﹔農田“四控”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質﹔鹽鹼化耕地改良讓坑坑窪窪的廢地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米糧川﹔而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項目的推進,則在茫茫沙海中營造了一片片綠洲……

烏拉山(攝影|羅躍忠)

(攝影|羅躍忠)

“綠色是巴彥淖爾的底色和價值,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決不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路子,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市委書記常志剛說。

(攝影|張蒙)

的確,一座城市確立什麼樣的發展定位,體現了這座城市的發展抱負,最終影響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前景。

(攝影|徐自宏)

一個全新的、綠色的、美麗的巴彥淖爾逐漸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攝影|烏汗)

田園有了,生態有了,生態田園城市仿佛觸手可及。

(攝影|王聯柱)

城鄉一體

多年的追夢之旅讓巴彥淖爾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自身的環境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關鍵在於怎樣去發展。

(攝影|徐自宏)

園林城市在世界上已有幾百年的探索,國內外也不並不缺好山好水、風景優美的地區,為何田園城市的探索卻失敗多成功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以城市為主體的發展方式中,鄉村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受到壓制,而很難與城市形成勢均力敵的“磁鐵效應”,因此,多數田園城市逐漸發展為大城市外圍地區的開發,鄉村一圈圈地變為城市,再也不是田園城市一開始設想的樣子。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攝影| 段憶河)

(攝影| 羅躍忠)

理想的方式是,將城市與鄉村看作一體,城鄉相互連接,以鄉村田園為載體,承接城市的部分溢出功能,為城市功能尋找綠色場所,增加鄉村功能,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互助式成長。

(攝像| 高曉龍)

巴彥淖爾市委很敏銳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攝影| 張桂林)

2018年,四屆四次全會擘畫了了生態田園城市的藍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高質量發展,把巴彥淖爾建設成為綠色產業聚集區、生態文明示范區、鄉村振興樣板區、對蒙開放先行區、美好生活共享區,努力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實現塞上江南、綠色崛起。

(攝影| 高曉龍)

從這一戰略看,巴彥淖爾取意田園城市但絕不僅僅或者簡單等同於田園風光。我們要建設的是最具人氣的城市客廳,要實現的是最經典的田園落筆。

“一市五區”的藍圖體現了這樣幾個理念:

(攝影| 張燕)

第一,城鄉發展全域化理念。“天賦河套”的引領下,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實現了巴彥淖爾工業產業和農業產業的相協調,進而實現了農村與城市相協調,在這一產業構建下,農村與城市相互需要、相互吸引、相互扶持。

(攝像| 張蒙)

第二,城鄉互動理念。“五區同創”體現了中小城市承接大城市溢出功能的思路,在這一思路下,中心城市臨河的周圍出現了許多新城鎮,如八一鄉,承接了臨河的工業園區功能,如雙河鎮,承接了臨河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功能,又如甘其毛都,承接了臨河的對外開放功能……這樣做既打造了主體城市這個現代產業載體、金融中心等現代服務業,又做到無污染、空氣好、風景美。在這一格局下,臨河“園在城中”、承接功能的中小城鎮“城在園中”、廣大農村“人在園中”已初見端倪。

(攝影| 張蒙)

第三,城鄉機會均等理念。傳統工業比重下降,強調現代農業與服務業,在這一思路下,農業與工業漸趨居於平等的地位,在廣大農村將完善必要的基礎設施條件,由此帶來城鄉居民將在就業、住房、醫療、教育、交通、服務等方面享有均等的服務機會。

(攝影| 齊鴻雁)

第四,城鄉發展網格化理念。“五區同創”避免了一個中心攤大餅式的老式園林城市建設方式,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加持下,城鄉將日益實現勢均力敵,帶來的是多個中心、網絡化的城鄉空間布局。

(攝影| 張臨芳)

城市化過程中,確定目標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攝影| 孔利霞)

2020年,高質量發展的巴彥淖爾,田園城市的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巴彥淖爾市的生態地位、產業地位更加突出、更為重要。

(攝影| 劉滌)

同樣是這一年,巴彥淖爾取得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16個第一,收獲了諸多榮譽與目光,見証著這座城市建設田園城市的硬實力。

(攝影| 張和平)

率先在農業領域提出“畝均效益論英雄”理念﹔

(攝影| 王聯柱)

全國城市中首個同步引進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術和以色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攝影| 高曉龍)

建立了第一個地市級的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院士專家工作站﹔

(攝影|楊學仁)

在內蒙古率先提出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把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作為第一戰略﹔

(攝影|烏日更)

(攝影|邢皓)

“天賦河套”榮獲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指數排行、區域農業形象品牌榜位第一名﹔

十三五,我們做到了全力保護河套平原這一塊淨土的承諾,重點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高新技術等產業, 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5家,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攝影|李琎鑫)

“十四五”新的征程已開始,巴彥淖爾的巨變仍在繼續。

(攝像|張蒙)

在高質量發展上、在生態和經濟上全力迸發的巴彥淖爾,於“十四五”開局開啟了全新的格局。在“十四五”規劃中,這座本已非常耀眼的新型城市,彰顯了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展現出了非同凡響的抱負:

(攝影|張國玉)

二〇三五年,巴彥淖爾全面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發展,科技創新支撐綠色高質量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建成具有巴彥淖爾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圖源自文博會巴彥淖爾展廳)

五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不禁感嘆白駒過隙。

(攝影|高向龍)

曾經受到污染的烏梁素海、開採過度的烏拉山、不斷東侵的烏蘭布和沙漠,現在展示出了它們綠色美麗的一面﹔

(攝影|楊文致)

(攝影|羅躍忠)

(攝影| 包永利)

曾經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河套農產,現在已是叫響全球的“天賦河套”,30余種產品被授權使用,遠銷國內外,“朋友圈”遍布全球。

(攝影| 高曉龍)

曾經“進城市先進村”的公路入口,現在已是一個個美麗園林﹔曾經一望無際、一片黃土的城外郊區,現在已與老城區比肩而立。

(攝影| 苗增泰)

曾經深居“胡煥庸線”西北、毫無生態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的巴彥淖爾,現在已是我國重要的陸路口岸,是黃河流域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樣板區。

(攝影| 劉滌)

如今,這裡既有美麗的一片片花園,又有繁忙的一處處工廠﹔既有城市的高樓大廈,又有鄉村的田野麥浪﹔既有慢悠悠的老本味,又有快節奏和現代化﹔既有繁華時尚,又有休閑舒適﹔既有“天賦河套”商圈霸氣外露,又有“老臨河”的街道古朴動人……草坪與樹花、城牆與高樓、現在與過去,在綠意蔥蘢和琳琅滿目間,透出城市的從容與淡定,活力與激情。

(圖源自文博會巴彥淖爾展廳)

(攝影| 張蒙)

如果說這是現代生態田園城市直觀的感受,那麼,2017年到現在,短短的4年,全市完成林業生態建設321萬畝,目前,巴彥淖爾市森林覆蓋率達8.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27.7%,恢復濕地6萬畝,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4.1%,先后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國家第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則是“田園”一詞的精確注腳。

(攝影| 張蒙)

2021年7月,在黨的百年華誕到來之際,在十四五“開局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市委書記常志剛再次擘畫巴彥淖爾的美好明天:

“努力建設山清水秀、景美人和的巴彥淖爾,鄉村全面振興、現代農牧業蓬勃發展、‘天賦河套’品牌唱響全國、走向世界的巴彥淖爾,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裕、幸福和諧的巴彥淖爾,現代城市風貌與秀美田園風光相互協調、交相輝映的巴彥淖爾,努力成為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生態治理和綠色產業發展的標杆和樣板,整體實現發展轉型之變、綜合實力之變、精神風貌之變,真正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實現塞上江南、綠色崛起!”

(攝影| 張臨芳)

巴彥淖爾從不辜負承諾,巴彥淖爾也從不會停止奔跑。

(攝影| 張蒙)

在空間與時間的對話中,在歷史與現實的互動中,巴彥淖爾正如早晨八點的太陽,冉冉升起,升騰出無盡的希望、無限的可能。

(攝像| 張蒙)

“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將是一座最適合人生活的生態田園城市。(韋嘉

(攝影|孔利霞)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