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遼墓壁畫:千年藝術珍品 再現往日時光

2021年06月17日08:22  來源:內蒙古日報
 

  寶山遼墓2號墓石房北壁壁畫《頌經圖》(局部)。

  寶山遼墓2號墓石房南壁壁畫《寄錦圖》。

  遼墓壁畫 唐代畫風

  步入內蒙古博物院《大遼契丹》展廳,數百件遼代文物精品神秘而耀眼,國寶級文物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有一幅壁畫的畫風顯得“格格不入”。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在畫前駐足,向我們特別介紹:“這幅壁畫名為《頌經圖》,出土於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寶山遼墓,它的奇特之處在於,畫中是一位唐朝女子在教一隻鸚鵡,背景還出現了南方植物——竹子,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遼墓壁畫為什麼是唐代風格?種植於南方的竹子為何在此出現?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逐漸揭開了寶山遼墓壁畫的神秘面紗。

  這一切還要從壁畫的發掘地寶山遼墓說起。

  1993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對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寶山遼代早期契丹貴族墓地進行發掘。其中,最重要的收獲之一,就是發現了大量不同風格的壁畫。

  1號墓中的《降真圖》《高逸圖》和2號墓中的《頌經圖》《寄錦圖》尤其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刊載於《文物》1998年第1期的發掘簡報著重介紹了2號墓石房內南北壁帶有榜題的兩幅壁畫。據考証,這兩幅壁畫是以唐代流行的“楊貴妃教鸚鵡圖”和“蘇若蘭織錦迥文圖”為藍本繪成。

  無論是在繪畫風格上,還是繪畫題材上,這幾幅寶山遼墓壁畫都顯示出了強烈的唐五代漢地藝術風格。

  一般而言,壁畫中描繪的契丹族人物筆法簡練、追求寫實,而以傳說故事為題材的《頌經圖》和《寄錦圖》,以修竹、棕櫚為主要背景物,畫面著重傳統風貌,工筆細膩、色彩濃艷,極具觀賞性。這與契丹繪畫風格形成了強烈對比,相較於其它遼墓壁畫,具有明顯的獨特性。

  心生仰慕 臨摹效仿

  據發掘簡報記載,2號墓石房中的兩幅壁畫都是選擇女性傳說故事為題材,這顯然與墓主人的性別有關,故而推測寶山遼墓2號墓主人為一成年女性。

  繪於2號墓石房內北壁的《頌經圖》,高0.7米、寬2.3米,用工筆重彩繪制,具有晚唐風格,是再現楊貴妃真容的稀世繪畫珍品。

  壁畫右上角題詩一首:“雪衣丹觜隴山禽,每受宮闈指教深。不向人前出凡語,聲聲皆(是)念經音。”

  《頌經圖》描繪的是楊貴妃教鸚鵡誦讀心經來幫助其避禳禍難。畫中楊貴妃衣著華麗,神色泰然,端坐於高背椅上,身邊有仕女與男仆站立左右,貴妃面前一張桌案上鋪展著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鸚鵡“雪衣娘”立於桌案右側,似在全神貫注地念誦佛經。

  貴妃與鸚鵡的故事,在唐代鄭處誨撰寫的《明皇雜錄》中有詳細記載:開元中,嶺南獻白鸚鵡,養之宮中,歲久,頗聰慧,洞曉言詞。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性既馴擾,常縱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幃間。上令以近代詞臣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上每與貴妃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必飛入局中鼓舞,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忽一日,飛上貴妃鏡台,語曰:“雪衣娘昨夜夢為鷙鳥所搏,將盡於此乎?”上使貴妃授以《多心經》,記誦頗精熟,日夜不息,若懼禍難,有所禳者。上與貴妃出於別殿,貴妃置雪衣娘於步輦竿上,與之同去。既至,上命從官校獵於殿下,鸚鵡方戲於殿上,忽有鷹搏之而斃。上與貴妃嘆息久之,遂命瘞於苑中,為立塚,呼為鸚鵡塚。

  《頌經圖》又名《楊貴妃教鸚鵡頌經圖》。多年來,墓主人在墓中繪制這幅壁畫的意圖不斷被人們解析,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是:墓主人被貴妃和鸚鵡的故事感動,在生死之際也希望通過念誦佛經而求得實現“抖擻垢穢衣,脫度生死輪”的願望。

  淒美故事 繪於石壁

  畫於寶山遼墓2號墓石房南壁的壁畫《寄錦圖》,畫面清晰、色澤飽滿,所畫內容是在晉唐時期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蘇若蘭織寄迥文錦”。

  壁畫的中央位置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也是故事的主角蘇若蘭。她頭梳蝶形雙鬢髻,滿插金釵,柳眉鳳目,臉龐豐盈。身穿紅花藍地交領窄袖衣,紅色曳地長裙外套藍腰裙,著垂蝶結絲帶,肩披淡黃色迥紋披帛。在貴婦前側有一個男僮和一個侍女,身后另有4名侍女。侍女發型、裝束與貴婦相似,但服裝的花紋、色彩各不相同。

  南壁的榜題詩記述了壁畫中的故事內容:蘇娘名為蘇若蘭,夫婿遠行征遼,年深不歸。蘇娘思念不已,精心織成迥文錦,寄與遠方的征人,表達眷戀之情。

  東晉王隱撰著的《晉書·列女傳》中曾描寫過這則故事:“竇滔妻蘇氏,善屬文。符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詩以寄滔,循環宛轉以讀之,詞甚淒切。這則故事在晉以后有多個版本流傳,武則天也親自撰寫過一篇《織錦迥文記》,除詳細記載蘇若蘭與竇滔的家世之外,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完整,人物形象也更為生動豐滿。

  《寄錦圖》題材中蘇若蘭在才情上“善屬文”,編織的迥文錦“五彩相宣、瑩心耀目”,不僅錦緞華美,其上所附詩詞更是“縱橫反復皆成文章”﹔在品德上,她不移其志,“謙默自守,不為顯揚”的崇高品德令世人感嘆。

  唐代以來,蘇若蘭織寄迥文錦的故事開始入畫。據《宣和畫譜》著錄,北宋宮廷收藏有唐代畫家張營的《織錦迥文圖三》,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也曾畫過一幅《織錦迥文圖》。

  可見,蘇若蘭的形象和故事被歷朝歷代的人們所欣賞,有見賢思齊的作用。對品德高尚的女性的贊美與推崇,滿足了大眾的審美需求,也得到了遼代貴族的認可,遂將其畫於墓中。

  互通互鑒 寄情於畫

  寶山遼墓壁畫聞名於世的重要原因,一個是形成反差的繪畫風格,另一個則是嘆為觀止的精美畫工。

  這些壁畫的技法深得周氏畫風(唐代擅長繪制貴婦仕女的大師周昉等人)的真傳,具有晚唐遼初時期高超的繪畫技巧。

  壁畫中垂柳、竹林、芭蕉、棕桐、菩提樹等亞熱帶植物畫得形象逼真,如果不是北方人親自到南方目睹這一場景,或者南方畫家來到北方作畫,光憑想象是很難做到的。由此人們推測,壁畫很有可能是契丹人聘請中原畫師所畫。

  絢麗多姿的寶山遼墓壁畫採用多種繪畫技法,集渾厚與細膩、素雅與濃艷、寫實與夸張於一體,描繪生動、構圖准確,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水准,是遼代初期的杰出畫作。這些典型中原文化元素的運用,也從側面說明在一千多年前,遼代先民已經生活在中原文化和遼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環境當中。

  據考証,寶山遼墓是迄今為止所發掘的建造年代較早的遼代貴族墓葬之一,墓主人下葬年代正處於唐遼交替之際,唐五代漢族文化對遼代契丹族文化的影響很大。中原的繪畫藝術潮流深深地影響著北方民族的審美和文化。

  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特色鮮明、文化多元的寶山遼墓壁畫能夠真切地反映出中原與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史實。濃郁的南方園林特色和經典的歷史故事情節是寶山遼墓壁畫向世人發出的一張邀請函,巧妙的藝術構思和巨大的文化寶庫亟待人們去挖掘。

  在浩瀚的遼墓壁畫宇宙裡,寶山遼墓壁畫只是冰山一角,豐富多彩的門吏圖、出行圖、散樂圖、備茶圖、花卉圖、射獵圖……如繁星般分布於不斷發現的遼墓之中。

  歷經千年,猶如新繪。(記者 徐躍)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