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星期二、五早上8點,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黨史學習教育“黨史晨鑒”讀書班准時開講。“利用40分鐘時間,縣處級領導干部集中讀書聽課、討論交流,學習的效率高、氛圍好。”4月22日,東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閆春霞說。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是前提、是基礎,學習到位,才能理解到位、領會到位、貫徹到位。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勝區注重把“學”字放在首要位置,明確“方案書”、制定“時間表”、畫好“路線圖”,貫通線上線下兩條通路,大力推進內容、形式、方法、載體創新。在線下,各部門立體鋪開專題宣講、研討交流、理論測試、主題黨日、現場實訓等活動,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在線上,充分運用好微視頻、微宣講、指尖課堂、音頻故事等新興傳播手法,扎扎實實做好“基本功”。
“裝在衣兜裡,干農活兒也不耽誤聽學。”在罕台鎮布日都梁村袁家梁社,85歲的老黨員袁文明摩挲著巴掌大小的隨身聽,樂呵呵地對記者說。273台隨身聽送給各村老黨員,罕台鎮的“送學上門”讓廣袤鄉村的老黨員隨時隨地學黨史。
送學上門、送書到家,東勝區把黨史知識送到黨員的手上、指尖、心裡。區委組織部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重點任務,納入各類培訓班教學計劃﹔區委宣傳部聯合民委編印蒙漢兩種語言文字的《黨史知識口袋書》,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東勝區融媒體中心錄制《中國共產黨簡史》音頻,內置在收音機內向黨員群眾免費發放﹔天驕街道為行動不便的老黨員貼心打造了“1+1”幫學等“流動課堂”﹔公園街道組織35名黨員赴城川民族干部學院開展學習,接受紅色革命教育洗禮﹔東勝區法檢兩院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精品課程“百年黨史天天讀”﹔教育體育局開展“聽黨課、銘記歷史”——黨史小故事100講主題活動﹔在鄉村田野,16處“村村響”定時循環播放黨史知識﹔紅色教育基地讓黨史教育更生動,清明期間,東勝區各部門、企業、中小學等6300余人次在烈士陵園獻花紀念,現場聆聽英雄故事,追憶革命先烈。
多源引領、多元傳播,黨史學習教育“熱起來”。
這幾日,東勝區烏蘭牧騎隊長王曦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預約黨史學習教育公益演出的人絡繹不絕。黨史故事情景短劇、原創歌曲《百年紅船百年夢》、好來寶《信仰的光芒》……一個個接地氣、精品化的節目讓這裡的“文藝范兒”黨課成了爆款。王曦告訴記者:“線上發布預約通知后,短短一個星期就接到了76場‘訂單’。”
東勝區融合烏蘭牧騎和“百姓宣講”志願服務力量,成立黨史學習教育“草原學習輕騎兵”小分隊,把黨史講述、文藝再現、知識宣傳有機結合,實行黨員群眾“點單”、志願者“上菜”,目前已開展志願服務120余場﹔組織教體系統名師成立“師說黨史”特色宣講小分隊,圍繞5個專題學習設計了《歌聲中的黨史》《詩詞中的黨史》《繪畫中的黨史》《圖片中的黨史》等系列精品特色黨史課,推動宣講工作系統化、特色化、生動化。
“學”字當頭、質量為要。東勝區廣大黨員干部從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斷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前行力量。正如東勝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劉慧彬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東勝區將持續用力,讓紅色歷史深植廣大黨員心中,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記者 王玉琢 實習生 廉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