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聞南村花果香

2021年04月15日09:15  來源:內蒙古日報
 

  四月春色俏,南村花果香。走進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鎮南村,平坦的巷道干淨整潔,樹上鳥鳴陣陣,一排排白牆紅瓦的磚房鱗次櫛比,一座座大棚內閃動著農民忙碌的身影……

  修枝、撿葉、澆水……一大早,42歲的池振英在自家蔬菜棚裡就忙活上了。池振英包了7座蔬菜大棚,大棚內誘人的西紅柿挂滿了枝藤,密實的豆角格外水嫩,青翠的黃瓜頂花帶刺兒。“我每天下午摘好黃瓜、西紅柿、豆角,第二天凌晨兩點就送到集寧惠民園了,咱們的東西純綠色,在惠民園很受歡迎。”池振英是一個有6年大棚蔬菜種植經驗的老手,種植7個大棚,年均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

  池振英說:“以前種植蔬菜,生長周期長、品質低、效益差,2004年以后,在察右前旗政府的帶動下,投資7多萬元搭建起了溫室大棚,採用科學種植技術和方法發展設施蔬菜,種出的蔬菜品質好、效益高,不愁賣!”

  在村民馬小英的大棚內,一壟壟翠綠的植株間,隨處可見鮮紅嬌嫩的草莓,她正在指導游客採摘。大棚內幾名游客手裡提著的小籃子裝滿了草莓,歡聲笑語不斷。馬小英有兩個女兒,以前依靠傳統農業,日子過得窘困。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馬小英和丈夫不懈奮斗,去年7月開始嘗試種植草莓大棚,採摘價格每斤30元,大棚和種地收入加起來一年有18萬元左右。

  “種植大棚讓我心裡有了底,現在日子過得好,還在集寧區買了房子,感覺特開心。”馬小英一邊給顧客稱草莓一邊跟記者分享她的幸福。

  有了產業作保障,南村人發展的信心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鄉親也加入到發展設施農業的隊伍中,目前,南村擁有595座溫室大棚,經過幾年的實踐,種植技術基本成熟,1.2畝的日光溫室年收入達到6-8萬元。

  從大棚出來,記者見到了察右前旗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晶。

  “察右前旗境內有G6、G55高速公路,110、201國道穿境而過,便利的交通為發展種植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了提高農戶的種植熱情,建設了蔬菜交易市場。”張晶說道。

  據張晶介紹,自從南村蔬菜交易市場建成后,南村蔬菜交易逐漸形成規模,並不斷擴大,開始輻射周邊地區。交易量增加帶來了種植規模擴大,同時影響著南村周邊花村、大喇嘛營村和陳家村等地。

  經過10多年發展,南村蔬菜種植成為助力村民致富增收的產業,橄欖、長白菜、青椒等果蔬開始走出烏蘭察布,熱銷北京、天津、山東等地。

  現在,南村蔬菜種植規模達6400多畝,通過交易市場運送到全國的反季節蔬菜超2萬噸,交易額達1300多萬元,周邊村民靠著種植蔬菜,年人均收入達到15020元。

  瓜果飄香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南村在自己的家門口,利用綠水青山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增收,走出了一條扶貧生態雙贏的旅游之路。

  “我們規劃的旅游路線,既要讓大家有吃有住、還要有玩的有看的,把大棚採摘和沿線鄉村游結合起來,這樣大家能留得住,有看頭,還能住的下來。同時南村作為察右前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一隅,未來還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張晶談及未來南村的發展充滿信心。(記者 皇甫美鮮 實習生 張舒君)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