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科爾沁草原黨旗紅

富麗娟 李睿

2021年04月15日11:31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黨的基層組織就是要為人民謀福祉、為群眾謀幸福,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黨組織,我們就是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內蒙古通遼市木裡圖鎮公司村黨支部書記陳仕宇,指著村口的耕地向記者介紹,“我們要把村裡這4700畝耕地的黃玉米種好——為養牛羊而種,調整種養殖結構,種地不能再賣糧食、賣秸稈。”

在村裡的支持與指導下,公司村村民駱彤嬌(圖左)開始種植草莓,年收益達到10余萬元。人民網 李睿攝

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公司村這個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落后小村庄,在基層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村集體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員示范帶動思路的鼓舞下,村裡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帶頭發展的好黨員、好干部,有人搞設施農業,有人搞經濟作物種植,有人搞高效農畜養殖。如今,公司村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佔到全村總面積1/3以上,種植作物包括高辣辣椒、甜菜、草莓等,給農民帶來了超出種植玉米2—3倍的收入。

公司村取得的成績正是通遼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縮影。通遼市通過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初春時節,人民網記者走進內蒙古通遼市,看通遼市筑牢基層治理組織基礎,堅持為民辦實事、切實“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生動實踐。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為民辦實事解難題

“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大家要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擼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負革命先輩的殷切希望!”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稅務局機關黨委開展的“黨史之我說”活動上,有著62年黨齡的稅務干部楊寶昌說。

在科左后旗稅務局機關第二黨支部與通遼市科晶硅砂有限責任公司稅企黨支部共建活動中,后旗稅務部門主動幫助企業對接金融機構,通過“銀稅互動服務平台”幫企業申請到 70萬元的貸款。企業黨組織代表張炳儒介紹說:“這筆貸款切實解決了我們的生產難題,后旗稅務部門辦好惠民實事,點贊。”

“下一步,我們考慮將征管、納服等科室的黨支部與重點稅源企業納入稅企黨建范圍,在‘黨建促發展’上實現新的突破,探索互動共融的黨建工作新模式。”旗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陳昌說。

這段時間,扎魯特旗社區黨委書記卞興華每天都“忙得團團轉”,但即便再忙,他每天仍不忘打開線上平台學習黨史:“作為黨委書記,我不但自己學,還要帶動社區黨員和群眾學。”卞興華告訴記者,社區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營造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的濃厚氛圍。

扎魯特旗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馬志軍 攝

“社區黨組織應該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堅持把為民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基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卞興華看來,做好社區工作,應該關注的是居民需要什麼,要聚焦到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上來。

扎魯特旗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為民辦實事結合,開展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三問”活動。全旗89個黨委(黨組)通過新媒體公眾號,以及實地調研、座談了解等,及時了解掌握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對本地區本部門單位工作的意見建議。480余名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掌握實情,真正把情況摸清楚,把症狀分析透,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辦法舉措,推動各項工作安排貫徹到位,落地落實。

選好“領頭雁”,激活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激活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點在“領頭雁”。在通遼市,“樹典型、抓示范、帶全局”的“五面紅旗嘎查村”創建活動不僅讓黨旗穩穩扎在基層,鄉村振興帶富作用也日益凸顯。

“投入高、利潤低,人人都種地,收入上不去,該咋辦?”解決鄉村收入短板成為村民咨詢何勝君最多的問題。作為扎魯特旗西巴彥塔拉村的“領頭雁”,剛剛載譽歸來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何勝君決定先從“一村一品”上破題。“必須打破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種植模式,才能讓產業在村裡穩穩扎根。”何勝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何勝君在新建的小米加工廠調試生產設備。人民網 李睿攝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3年前。2018年,由村“兩委”牽頭,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大軍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西巴彥塔拉村注冊成立。該村確立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 “三權分置”改革機制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目標。有了定盤星,村民干事創業的熱情逐漸“翻滾”起來,全村303戶農戶紛紛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成為社員。

3年多過去了,群眾生活大幅改善。對此,村民王龍深有感觸:“土地流轉了,還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也有5萬元,日子整體就起來了。”面對西巴彥塔拉村從窮村、弱村到富村、強村的“蝶變”,何勝軍在新建的小米加工廠前說出了心裡話。

“當時辦合作社也是村裡三番五次動員,現在看來發展勢頭還挺好。”何勝君說。如今,大軍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資產達到1300萬元,實現多次分紅,全村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6萬元以上。

作為何勝軍的引路人,扎魯特旗巴彥特拉蘇木黨委書記陳杰對黨委領辦合作社的“錢景”信心十足。他的信心源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摸著石頭趟出來的一條鄉村振興路。

東薩拉嘎查牛舍內,黃牛壯碩。人民網 李睿攝

作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東薩拉嘎查今年乘上了農產品電商的數字化“紅利快車”。2020年一年,吳雲波個人在快手平台上的粉絲已超過103萬人,累計點擊量超過3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為農產品開辟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村集體產業發展中,依托黨建引領讓牧民變股民、村民變工人確實讓村裡的產業興旺起來。”吳雲波說。

通遼市以“五面紅旗”統籌全局,推動基層黨組織政治優勢和合作社經濟優勢有效結合。不僅在黨組織“末梢神經”強化了政治引領,也切實增強了黨員在基層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基層黨組織的帶富能力,是基層黨組織帶領大家共同發展的核心能力。”扎魯特旗組織部部長張寒鬆表示,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讓廣大農牧民群眾都參與到合作當中來,這樣才能讓鄉村振興的“果子”結得更飽滿。

織密“紅色網格”,創新治理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來咱們這吃飯的老人多,今天做饅頭和面的時候注意點,再軟和一些。”通遼市科爾沁區北苑社區食堂的劉師傅對自己的同事說。

走進窗明幾淨的社區食堂,“心願卡”上密密麻麻寫下居民對社區黨支部的訴求和建議。北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趙思源說:“現在看到的社區食堂,就是‘心願卡’上社區為民辦的實事。”

“心願卡”是北苑社區基層黨建“紅色網格”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舉措。社區居民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點、困點”,通過“心願”小卡片交給社區黨組織,社區黨支部掌握情況后及時為居民化解難題、滿足心願。

同時,社區還通過“三建三增”黨建主題活動,創先爭優機制,發揮黨員作用﹔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統籌區域力量﹔建文化活動陣地,引領意識形態,增加服務時效、文明程度、民生福祉。

“我們建立了明星機制、笑臉機制和清單機制。”趙思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用轄區居民的需求清單和本區力量的資源清單,每年建立了項目清單。分批次開展為民活動,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無獨有偶,160多公裡外的扎魯特旗魯北街道東城榆社區,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也在這裡落地生根——“卡卡大禮包”是該社區進行“黨建示范型”社區的探索。

“這是黨員一助一連心卡,是就業服務卡、法律援助卡、全程代辦卡、醫療保健卡……”該社區黨支部工作人員將“十卡服務”說得仔細——“一助一連心卡”上標明了黨員的姓名、任職崗位、技能特長、聯系電話和服務內容,由黨員本人送到自己聯系的群眾家中,建立起一對一的連心、幫扶機制。

社區黨支部工作人員為居民送“十卡服務”。人民網 李睿攝

目前,東城榆轄區黨員志願者慰問人數現超過150人,黨員走訪入戶,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困難。

團結社區打造“黨建共同體”。人民網 李睿攝

在基層黨支部建設方面,通遼市科爾沁區團結街道也有自己的“小妙招”。隨著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團結街道轄區相繼形成牛街、萬達商場、萬達步行街等商圈,非公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面對發展新業態、新要求、新問題,團結街道以引領、融合、集聚、創新、示范的理念建設團結“黨建共同體”。

“我們打亂之前的9個社區劃分模式,建設起‘七個陣地’。”通遼市科爾沁區團結街道辦事處主任尤均表示,黨性教育和群眾文化區、綜合服務區、意識形態引領區、民族事務管理區、經濟發展引領區、創業就業發展區、文化教育區在各個區域可以實現共建共享共用。

團結街道為支持轄區的非公經濟發展,依托萬達商圈的650多家商戶成立經濟發展引領區,從而不斷開展招聘會、技能培訓、銀企對接等為民服務活動,並幫助轄區內的中小企業打開融資渠道。尤均說:“商會成立后,轄區內的企業發展得更好了。”時至今日,轄區內650多家企業用工達到了6400人左右。

如今,通遼市通過社區、單位、企業、商戶、社會組織“五位一體”共同發展,形成黨建工作、經濟發展、履行責任、服務群眾“四融合”的開放式城市黨建工作新格局,讓黨旗在草原深處高高飄揚。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