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村淨景美人和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2021年03月26日09:26  來源:內蒙古日報
 

  近年來,包頭市東河區緊盯“三年行動目標”,聚焦關鍵部位、抓牢薄弱環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七大工程”,重點推進11個示范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農村人居環境呈現出“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新局面。

  在農村人居環境諸多頑疾中,農村垃圾治理是塊“硬骨頭”。按照城鄉環衛一體化思路,東河區在2個鎮深入推進“戶積、村收、鎮運、區處理”的垃圾集中處理模式,聘用專業保潔公司、配備保潔員開展農村日常環衛保潔作業,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同時,不斷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和採購力度,累計建成高標准垃圾轉運站16座,配備垃圾清運車輛30輛,垃圾箱2000余個,對農村生活垃圾全部進行無害化填埋處理。

  水污染治理也是必須攻克的“難關”。東河區根據村庄不同區位條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整治模式,通過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措施,33個村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科學實施溝塘疏浚連通,優先整治和保護重要飲水水源地周邊環境,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方便的事要方便”的整治原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需要,東河區全面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和改造,大力推廣建設標准化、規范化公共廁所,全面提高糞污無害化處理和公共廁所衛生水平。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新建公廁22座,改造177座,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85%。同時,組織實施東富村污水管線鋪設工程,將污水接入市政排水管網,什大股村、阿都賴村、海岱村、沙一村等多個村建設了集中式污水處理站,實現衛生廁所入室。

  “自從我家院裡建成生態廁所,足不出戶就能如廁,再也沒有過去那種臭氣熏天的味道了,幸福感一下子就上去了。”家住沙爾沁鎮什大股村的李大姐說。

  那麼,如何實現農牧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東河區的答案是: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將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項目,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對48家飼養戶糞污綜合利用情況與糞污設施設備進行調查摸底,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集中處理模式,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

  此外,東河區積極推廣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模式,全力提升機械化水平。截至目前,培育秸稈收集專業化合作社6個,建成秸稈收集加工儲運站6個,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圍繞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農膜回收,開展測土配方施肥4000畝,化肥總用量減少100噸,棚膜回收率達100%,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為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落到實處,東河區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年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農村公共設施管理維護辦法(試行)》等一系列環境治理長效管護機制,全力推進農村環衛保潔和公共設施管理維護常態化、精細化和制度化。

  如今,東河區廣大鄉村正展現著全新的面貌,錯落有致的美麗庭院,秀美如畫的田園風光,蜿蜒鄉間的柏油馬路,一幅村淨、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向平 東河區融媒體中心 楊程宇)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