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河套灌區特色的農牧業現代化之路

常志剛

2021年03月12日16:37  來源:內蒙古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現代化,心系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戰略部署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於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高起點高標准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確定的重點任務,推動河套灌區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探索特色農牧業現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綠色發展實踐踐行“兩個維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包括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在內的“一湖兩海”水生態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重要特征和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產業發展、人民生活改善有機結合起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地域、全要素綜合治理為基礎,把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作為第一戰略,堅持以畝均效益論英雄,以“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以平台載體建設為示范,以健全社會化服務為保障,全面整合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不斷提升規模化、產業化、標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動農牧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向集約高效轉變,農畜產品由原料、初級產品銷售向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轉變,產品質量由一般向優質特色高端轉變,市場營銷由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轉變,努力建成國家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市。

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基礎,發展綠色現代農牧業是治理保護生態環境的治本之策,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2020年9月,在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巴彥淖爾市委、政府協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中國現代經濟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城鄉發展一體化智庫,承辦了黃河流域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生態保護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交流協作會議,會議發布了《黃河流域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生態保護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地市級交流協作機制巴彥淖爾共識》,標志著黃河流域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生態保護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地市級交流協作機制正式建立。

推動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在構建綠色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我國第八大淡水湖,承擔著調節黃河水量、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區域氣候等重要功能,是黃河生態安全的“自然之腎”。多年來,由於農田退水和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進入烏梁素海,加之生態補水不足,烏梁素海水質曾一度惡化為劣五類,湖區面積大幅縮減,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包括烏梁素海在內的內蒙古“一湖兩海”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們深刻認識到,烏梁素海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必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全流域全要素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才能徹底消除生態隱患,為河套灌區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為保障黃河中下游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各地各部門統一思想,以問題為導向,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整體布局的思路,編制了烏梁素海全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以及礦山、林業、草原、沙漠等專項治理規劃,推進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同時,超前謀劃、搶抓機遇,爭取並實施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在烏蘭布和沙漠、城鎮和工業園區、河套灌區、農村牧區、烏梁素海湖區及周邊以及烏拉山、烏拉特草原,同步實施點源、面源、內源治理。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如今,巴彥淖爾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烏梁素海水質總體穩定在五類、局部達到四類。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烏梁素海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控肥、控藥、控水、控膜行動,既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質,又促進了農產品品質提升,一舉多得。總書記的肯定,進一步激發了我們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干勁。要搶抓國家實施黃河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的機遇,積極推進烏梁素海生態補水專用通道工程、黃河生態廊道、大型現代化灌區建設、渠系網格化生態化治理等重大項目,進一步打牢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爭創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進河套灌區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是巴彥淖爾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套灌區農牧業資源得天獨厚,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黃金種植帶,水土光熱組合條件好,年光照時長3200小時,晝夜平均溫差14度左右,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四季分明,有利於農作物養分積累,黃河流經345公裡,有1100多萬畝耕地,農產品種類多、品質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

堅持高起點規劃,做強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套灌區發展現代農牧業、提高農畜產品質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實施意見,明確現代農牧業發展方向和重點。聘請國內權威農牧業專家與本地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研究找准河套平原農牧業的特色和優勢,編制糧油、果蔬、肉乳絨、蒙中藥材、飼草、生物質能等六大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形成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布局。

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全面提升耕地質量。河套灌區有不同程度的鹽鹼地484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44%。我們與清華大學、南京土壤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引進73家企業,實施5萬畝鹽鹼地改良試驗示范項目,該項目成為全國樣板。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兩個機制”:一是制定涉農涉牧資金統籌整合實施辦法,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和“河套灌區現代農牧業產業發展基金”,搭建政企合作平台,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二是制定土地流轉實施辦法,建立土地流轉費用優先高標准繳納農民養老保險、分年度支付、定期增長的機制,保障農牧民長期可持續受益。

加強平台載體建設,科技支撐、示范帶動現代農牧業發展。以國際視野和一流標准,引進整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生產模式,建設中外合作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正在建設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積極創建國家農高區,示范帶動和倒逼農牧業經營主體轉變生產方式,直接與先進生產技術和模式接軌,體現后發優勢,不走彎路。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柔性引進知名院士和權威專家,為生態治理和現代農牧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指導。

堅持畝均效益論英雄,推動農牧區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品牌引領、龍頭企業帶動、規模經營、產業融合等綜合措施,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全市三分之一的優質耕地畝均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萬元的目標。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扶持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建立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功能拓展、技術引領等多種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創建並打響“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價格。“河套”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2018年成功創建注冊,並全面打響“天賦河套”品牌,統領優勢特色農產品走向高端市場,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創建當年就榮登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第二位,2019年獲得中國農業最具影響力品牌、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等十項大獎。“天賦河套”品牌已成為帶動優質農畜產品進入高端市場、實現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經過接續奮斗、不懈努力,巴彥淖爾市已初步找到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示范點的引領效果開始顯現,城市化地區、農畜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合理優化、相得益彰。實踐証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指針、不竭動力﹔加強黃河河套灌區生態保護治理,是我們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必須擔負的重大責任、必然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是我們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治本之策,是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面對現實中仍存在的一些碎片化、粗放式生產等問題,要始終把優化結構作為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把生態優先作為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把品牌引領作為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抓手﹔把創新驅動作為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依托﹔把產業融合作為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編制好實施好“十四五”規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牧業現代化之路。

(作者系巴彥淖爾市委書記)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