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廟鎮:“加減乘除”列式解答服務重大項目建設新“試卷”

2021年01月20日15:38  來源:鄂爾多斯新聞網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堅持以工業發展為引擎,以建設“三區四帶”為抓手,以突出“三優服務”為保障,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讓“工業樹”枝繁葉茂、“產業林”生機盎然。

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做好助力綠色發展的“加法題”

上海廟鎮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以工業為主導,以延伸產業鏈為主題,以服務重大項目為主線,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一批重大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工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同時,努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文章,採用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電力外送基地。累計引進中國煙草、國家能源、國家電網、山東能源、山西晉煤、華能、華星新能源等大型企業30多家,引進各類重大項目40多項,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完成投資約710億元。

推進企地協調服務

做好影響穩定負因素的“減法題”

長城電廠2×1000兆瓦機組工程項目的開工,標志著鄂托克前旗規劃的4個2×100萬千瓦電廠項目全部落地。上海廟鎮統籌安排,科學調度,主動採取“指揮調度在一線、服務幫助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的“一線”工作法,穩步推進土地收儲工作,確保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土地收儲任務,強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大突破。截至目前,全鎮共完成土地收儲1783.52畝。

立足經濟園區發展需要,積極推行“三優服務”。優質服務園區,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全力實現企地雙贏。上海廟鎮堅持優先服務園區經濟發展,傾全力協調解決土地收儲、矛盾調處等問題,引導群眾睜亮眼、看長遠,齊心協力推動經濟發展。今年來,協調解決企地糾紛54起,解決6家企業項目施工臨時用地1052.4畝。優質服務鄉村,構建幸福和諧美好家園。抓好村企共建共享,強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關聯度,依托園區建設開發城鎮新功能,壯大支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優質服務群眾,為民辦實事,穩步推進礦區農牧民搬遷補償安置工作。妥善安置礦區塌陷區居民是採礦區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企業和政府的職責。目前,完成礦區塌陷區搬遷農牧民16戶財產清點工作,簽訂並辦理礦區塌陷區農牧民搬遷補償安置協議6戶,搬遷補償面積2100畝,兌付礦區搬遷補償安置資金1043萬元,全力保障轉移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讓有限的土地發揮發展經濟、利民惠民的最大效益。

構建多元產業格局

做好培育經濟增長新支點的“乘法題”

上海廟鎮始終緊盯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初步構筑起了“煤炭為基礎,煤電為支撐,煤化工為主導”的循環產業發展集群。

積極探索“企地共建、和諧共贏”新做法。搭載山東盛魯、國電雙維等各大煤電項目以及煤制氣等大型化工項目落地建設的有利契機,總投資為122萬元的沙章圖村集體經濟信和貨運公司綜合物流園項目投入運營,成為全旗輻射蒙、陝、寧的綜合性物流樞紐節點。2019年底,沙章圖村信和貨運公司盈利近百萬元,現場分紅45萬元,不僅帶動了3戶貧困戶穩定就業,更是讓全村416名村民享受到了集體經濟項目帶來的紅利。企地共建為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依托工業企業發展優勢,上海廟鎮審時度勢,立足各嘎查村(社區)實際和發展特點,鼓勵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拜圖嘎查建設了集“屠宰、加工、包裝、儲藏”全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風干肉加工基地﹔沙章圖村、水泉則村、八一村則抓住臨近工業園區的有力地位優勢,建設了集停車倉儲、貨運物流、機械維修為主的公路沿線經濟帶﹔上海廟社區引進龍贏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果蔬冷藏保鮮一體化項目……各嘎查村(社區)集體經濟項目先后投產見效。

深化拓展“百企幫百村”行動,企地共贏拓寬消費扶貧新渠道。深化村企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培育建設蔬菜、林果、山羊(肉羊)、肉牛、礦業服務等扶貧產業聯合體,著力在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上用力,做優做強本地農畜產品,通過訂單生產、保底收購、產銷合作等方式,把集體經濟項目、種養殖合作社和貧困戶納入產業聯合體中,形成更加穩定的利益共同體。與駐地企業簽訂包銷協議,定期向八一村、上海廟社區、特布德嘎查等周邊嘎查村收購農畜產品,確保農牧戶長期穩定收益,拉動消費累計近千萬元。

推進環境整治工作

做好祛除污染防治的“除法題”

扎實開展上海廟能源化工基地污染防治工作,集中整治自開發建設以來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結合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抽調骨干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全覆蓋排查了一批違章建筑和衛生死角,科學制定了一張攻堅任務清單,逐條逐項落實到具體的每一項工作任務,明確整治要求和整治時限。全鎮境內16家工礦企業投入約320萬元開展環境整治,83處違章建筑全部拆除,總面積達1.8萬余平方米﹔拆除周邊留居群眾臨建違建46處,清理整治農村牧區、鎮區和礦區衛生死角198處,垃圾1萬余噸,鏟除了煤礦企業遺留的違章建筑,為推動“和諧礦區、綠色礦區”建設、助推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王琦)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