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建立“黨建+”扶貧模式促群眾增收

2020年12月14日10:40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呼和浩特市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突出黨建引領,打造脫貧攻堅紅色引擎。探索建立“黨建+”扶貧新模式,走出“支部+合作社”“支部+扶貧車間”的新路子,引導貧困村黨組織選准產業、項目和載體,引導貧困群眾“粘”在產業鏈上,實現支部領航、農村發展、群眾增收。

  清水河縣宏河鎮聚寶庄村59歲的秦海全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身體殘疾,之前想找一份工作維持生計都很難,自從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之后,他在葡萄大棚裡打上了工。“我們老兩口一年能掙7萬多,春夏秋冬都有穩定的收入,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聚寶庄村黨支部書記王萬斌介紹,該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圍繞蔬菜、畜禽、瓜果三大主導產業形成產業鏈,貧困戶一方面可以通過種植托養分紅,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收益,除此之外還可通過進棚務工獲得勞務報酬。

  武川縣大青山鄉烏蘭不浪村的扶貧項目車間裡,幾位村民正在縫制編織袋,70歲的孫毛眼穿針引線,動作干淨利落。

  孫毛眼告訴記者,自己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編織廠也能讓咱這樣的貧困戶賺點錢,我每天能做700多個編織袋,說話這會兒功夫我就能賺4塊錢了,感謝黨的好政策呀!” 一提起在廠裡的工作,孫毛眼老人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孫毛眼所說的是武川縣鼎盛手套編織縫制廠,負責人陳月軍向記者介紹,該廠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個京蒙扶貧協作產業車間,主要生產用於馬鈴薯、葵花等農作物在運輸、銷售過程中使用的塑料編織袋和勞保手套,目前已吸納9名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長期參與日常生產工作,實行按件取酬。

  為強化基層組織,呼和浩特市開展新一輪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注入脫貧攻堅紅色動力,大力培育致富帶頭人,不斷夯實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截至目前,全市965個行政村全部都有集體經濟收入,集體經濟薄弱貧困村全部清零。

  “老鄉,您家裡現在幾口人?年收入大概多少?有哪些收入來源?看病有沒有醫療保險?”近日,在武川縣上禿亥村,市紀委監委包聯干部正在挨家挨戶走訪剛脫貧摘帽的貧困戶,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飲水問題、收入來源、看病醫療等保障情況。

  為鍛造過硬扶貧隊伍,呼和浩特市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理念,在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堅持把作風建設挺在前面,讓脫貧攻堅紀律的“紅線”變為貧困群眾脫貧的“底線”。(記者 楊彩霞)

(責編:趙夢月、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