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定產 量水而行 讓西遼河流域山清水秀

2020年11月09日10:24  來源:通遼日報
 

  西拉木倫河流經位於開魯縣義和沙拉村的台河口水利樞紐后一分為二,一支匯入西遼河干流,另一支與老哈河匯合。記者 張啟民 攝

  圖為西遼河紀行採訪路線圖。

  在通遼市版圖的最西端開魯縣麥新鎮義和沙拉村附近,西拉木倫河與新開河滋潤著通遼大地,在通遼市版圖的最東端科左中旗巴彥塔拉鎮小瓦房村附近流出通遼,最終匯入遼河。

  這條河流有多條支流匯入,幾千年來,孕育了燦爛的西遼河文明。近年來,西遼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長期以來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西遼河干流2001年以來全年斷流等問題,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重要指示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圍繞量水而行、以水定需,採取綜合措施,推動解決西遼河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問題。

  2019年6月,自治區水利廳、通遼市水務局、赤峰市水利局等單位配合水利部完成了《內蒙古西遼河流域“量水而行”以水定需方案》,提出了“通過節水、減少配水面積、調整種植結構、控制用水總量、增加外調水補給、增加再生水利用等措施,提高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治理對策。

  2020年3月,水利部印發《關於明確內蒙古西遼河流域水資源管控目標的函》,明確了西遼河流域用水總量、河道下泄水量、地下水水位等管控目標。2020年6月,批復了《西遼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協調推進壓減用水的綜合措施。

  讓西遼河流域山清水秀,成為西遼河兩岸人們的共識。

  量水而行,保護母親河

  緩解西遼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必須“量水而行”。

  2020年7月,自治區水利廳實施西遼河流域水量調度,推進西遼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優先保障河道生態用水。按照《內蒙古西遼河流域“量水而行”2020年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要求,通遼市積極推進各項重點工作。開展取水口核查登記,全面摸清全市取水口現狀,依法整治存在的問題,規范取用水行為,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自2020年7月至9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取水口核查登記工作。

  在通遼,“量水而行”已經展開,成為保護“母親河”——西遼河的重要舉措。

  開展“以電折水”等方式對農業用水進行監測計量。為全面掌握農業灌溉用水情況,選擇典型井進行“以電折水”系數率定。以典型井為基礎,為通遼市西遼河流域內的全部規模以上農灌機電井確定“電—水”折算系數,達到“一井一系數”的目標,並整合電力部門的農業灌溉用電量數據,建立“以電折水”計量平台。組織制定《通遼市科爾沁區西遼河流域量水而行綜合試點實施方案》,自治區確定通遼市科爾沁區作為西遼河流域量水而行綜合試點地區,市水務局正在組織編制試點實施方案,預計2020年底前編制完成並印發實施。

  農業用水是通遼市經濟社會用水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通遼市農用機井大多數沒有安裝計量設施,難以對用水量進行統計,給水資源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2020年5月,市水務局印發了《通遼市機電井管理暫行辦法》,辦法明確指出:取水單位和個人必須安裝經依法檢定合格的取水計量設施,並定期進行檢查核驗,不得擅自拆除或者更換取水計量設施。對於不具備安裝計量設施條件的農業灌溉機電井,可以採取“以電折水”等方式計量水量。

  為深入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發展總基調,全面摸清通遼市取水口及取水監測計量現狀,依法整治取用水突出問題,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 市水務局決定自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活動,對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進行核查登記,摸清取水口現狀。截至目前,已制定《通遼市取水口核查登記項目實施方案》,正在組織開展取水口核查登記工作。

  為規范機電井管理工作,2020年5月,通遼市制定並印發了《通遼市機電井管理暫行辦法》,實行機電井登記卡管理制度,目前已為1.9萬余眼灌溉機電井辦理了取水許可証。通遼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嚴格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通遼市人民政府分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執行,超採區范圍內不再審批新增地下水取水量,對其所管轄的主要工業用水項目安裝用水計量設施,逐步落實工業項目自備井計量設施安裝,對工業用水大戶進行遠程監控。

  市水務局編制並印發了《通遼市主城區封閉(關停)自備水源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自備水源井封閉(關停),有計劃地封閉主城區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井。針對地下水超採突出問題,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按照“總量控制、節水優先、統籌調配、系統治理”的原則進行了超採區綜合整治工作,組織編制了《通遼市科爾沁區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方案》《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方案》,並採用農田節水灌溉減壓、工業減壓等措施推動科爾沁區超採區地下水採壓工作。隨著超採區治理工作的有序進行,2020年6月,市水務局委托第三方對科爾沁超採區治理效果進行評估,編制了《通遼市科爾沁區大型孔隙淺層地下水超採區2020年治理效果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農業方面截至2020年底,科爾沁區及開發區共完成210萬畝淺埋滴灌配套設施安裝並投入使用,農田節水灌溉減壓地下水15691.6萬立方米(相對於2014年)。工業方面,實施調水工程及非常規水源利用,停產注銷工業項目﹔封井措施,截至到2019年底,已封閉16眼自備井,其中工業自備井12眼。

  “量水而行”,可持續發展,西遼河兩岸人們不斷地努力著。

  增加外調,愛護母親河

  7月2日—7日,自治區水利廳依據《內蒙古西遼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對西遼河實施了首次水量調度,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水量調度旨在加快推進西遼河流域生態修復。

  內蒙古西遼河流域地處半干旱區,屬草原沙地農牧生態區。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多年來,由於無序用水導致下游西遼河干流斷流加劇,水生態惡化。

  近年來,自治區水利廳緊緊圍繞水利部《西遼河流域水資源管控目標》,出台了《西遼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內蒙古西遼河2020年水量調度方案(試行)》,要求赤峰市、通遼市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水資源管控、全面推進工農業節水改造、適當退減不合理灌溉面積等方面入手,統籌謀劃、綜合考慮,制定實施方案,推進西遼河流域“量水而行”試點工作。

  7月2日,西拉木倫河巴林橋站過流達到122立方米每秒。針對本次來水,自治區水利廳及時分析研判,連夜進行工作部署,搶抓戰機,7月3日一早下達了第1號西遼河水量調度指令,明確西遼河麥新站以上西拉木倫河、西遼河干流沿線除海日蘇灌區少量取水外,其余水利工程全部實施“閉口下泄”。

  在自治區水利廳的統一指揮下,赤峰市和通遼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自治區及兩市水文部門、紅山水庫管理局和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接到調度指令后,第一時間組織骨干力量30余人到達現場,克服人員少、工作時間長、強度高、自然條件惡劣等困難,積極組織實施斷面流量監測、適時調度和監督。

  沿線海日蘇灌區、台河口樞紐、孟家段水庫等重點取用水工程管理部門以大局為重,嚴格執行調度指令,最終實現了調度目標。據統計,本次共調度水量3548萬立方米,其中有87%的水量作為生態水量下泄到西遼河干流河道內。

  通過5個晝夜的奮戰,西拉木倫河、西遼河干流河道過水總長度達244公裡,赤峰市向通遼市下泄水量945萬立方米,水頭最終到達通遼市西遼河干流蘇家堡樞紐下游30公裡處,使10多年未過流的西遼河干流主河道重新得到甘霖的滋潤,煥發出新的生機。

  以水定需,養護母親河

  2019年,市人大啟動了《通遼市節約用水條例》地方立法工作,經過充分調研論証已形成《條例(草案)》,明確了農業節水、工業節水、生活節水、節水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為通遼市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特別是節約利用水資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目前,全市積極推廣淺埋滴灌為主的農田高效節水灌溉技術,2019年,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2.26萬畝,2020年為20.6萬畝。原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大水漫灌為300立方米/畝、管灌為220立方米/畝,實施高效節水后,畝均用水量為140立方米/畝,畝均灌溉用水可節約120立方米—160立方米。2018年—2020年6月,累計完成高效節水工程(水價改革面積)593.2萬畝。

  通遼市按照“穩糧優經”要求,全市糧經比例由去年的65.9:34.1調整為66:34。一是糧食面積穩定增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52.79萬畝,較上年增加75.87萬畝。二是經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播種250.48萬畝,較上年減少10.87萬畝。

  開展通遼發電總廠、通遼熱電有限公司水源置換,地下水置換為中水,預計2020年底前完成水源置換,封閉水源井。加快引綽濟遼建設步伐,積極推進“LXB”供水內蒙古支線工程的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可實施外流域調水,緩減西遼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可置換當地地下水開採量,有利於恢復地下水水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水利部批復的《引綽濟遼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水許可決[2017]38號),分配給通遼市總水量為2.87億立方米,引綽濟遼工程前期工作已圓滿完成,目前已進入一期工程建設階段。工程批復施工總工期56個月,2018 年1月開始施工准備,2018年3月開始主體工程開工,2019年11月通遼段管線完成征佔地工作,2020年5月施工單位進場,開始通遼段管線建設工作,預計至 2022年8月結束。

  “LXB”供水通遼支線工程自遼寧境內的清河水庫取水,向科爾沁區、科左后旗、庫倫旗、奈曼旗供水(其中,科爾沁區1953萬立方米,科左后旗3000萬立方米,庫倫旗2078萬立方米,奈曼旗3802萬立方米),年供水量1.0833億立方米。目前,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水利部審查,並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通遼市共有污水處理廠15座(西遼河流域13座),通遼水務綜合水處理廠1座,現污水處理廠計出水水質標准均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目前各旗縣市區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水務綜合水廠均在推進中水回用工程。對全市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全市157個“四亂”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並上報自治區,中央環保督察指出的西遼河流域斷面水質問題已全面達標,河湖環境持續向好,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氛圍愈加濃厚。全市規模以上28條河流、29個湖泊的劃界工作和扎魯特旗、奈曼旗、庫倫旗採砂規劃工作已全部完成。

  保護“母親河”,通遼人民始終不渝。堅持以水定產、量水而行,嚴管地下水、巧用再生水、爭取外來水、留住地表水,集合推廣淺埋滴灌、水價改革等措施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大力實施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設施及管網建設,加快推進引綽濟遼二期、遼西北供水、烏蘭哈達水庫、嘎海山水庫等引調蓄水工程,涵養西遼河流域豐美水草……力爭讓優美生態成為通遼最寶貴的資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記者 楊朝東 張啟民 通訊員 馬飛華 李建國 彭雅麗)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