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豐嘎查:“方寸地”變成“增收園”

2020年10月29日09:07  來源:內蒙古日報
 

  深秋時節,天氣漸冷,經過了一年的辛勤耕耘,農民們終於可以享受片刻輕鬆時光。然而,興安盟科右前旗索倫鎮聯豐嘎查村民呂井平這兩天卻依然忙碌著,他要趕在下雪前把自家院子裡的2畝多蒼術地整理好。“先要把落葉和雜草清出去,然后適當培土保護根芽,再澆點水,確保蒼術苗冬季水分充足。”呂井平一邊細心清理殘枝落葉一邊說。

  這幾年,聯豐嘎查掀起了庭院種植中草藥的熱潮,嘎查60%的群眾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種植蒼術、赤芍、桔梗等中草藥,把庭院裡的“方寸地”變成了“增收園”,呂井平就是種植戶之一。

  “我以前是收中藥材的,趕上好年頭能掙些錢,年頭不好還要倒賠錢。后來我索性開始自己種藥材,如今已有6個年頭了,種植中草藥比種糧食強太多,現在自己還學會了育苗。”呂井平說,“中草藥本就是野生植物,不怕下冰雹,也不用施肥,種著省心。今年赤芍苗已經出售了,收入了3萬塊,等明年開春,10萬株蒼術苗至少能賣出7萬多元。”

  位於科右前旗北部的索倫鎮聯豐嘎查群山環抱,洮兒河、滿族河、哈干河三條河流交匯於此。秀水青山生奇草,嘎查周邊盛產中草藥材,尤其是蒼術備受青睞,村裡人素來有上山採藥的習慣。

  “以前,村民們上山採藥一天就能賺到300-500元,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聯豐嘎查黨支部書記鞏立偉介紹說,隨著保護綠水青山的號角吹響,保護野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成為當下重任。山高路遠又缺乏產業支持,一時間,靠山吃山的村民們收入減少了,聯豐嘎查陷入了“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困境。

  近年來,索倫鎮在綠水青山中“尋寶”,打造“好地種糧食、薄地種藥材”的“中藥養生福地生態索倫小城”,以蒼術、防風、桔梗、赤芍、黃芪為主的中藥材產業,成為索倫鎮百姓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富礦”。

  聯豐嘎查緊抓鎮裡的發展機遇,結合自身資源環境稟賦和傳統優勢,積極爭取發展中草藥種植,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2017年,安徽省井泉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入駐聯豐嘎查,並建立了“政府+龍頭企業+基地+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當年,聯豐嘎查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19棟日光暖棚園區建設完成,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相對完備。

  “為發展本土中草藥產業,壯大嘎查集體經濟,我們嘎查兩委與黨員村民代表共同商議,將集體日光暖棚發包給井泉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進行中藥蒼術育苗。”鞏立偉介紹說,每棟暖棚每年承包價格5000元,僅此一項,嘎查集體經濟每年可增加收入9.5萬元。

  與此同時,企業流轉聯豐嘎查農民土地1060畝,種植蒼術1000萬株,這不僅使農田耕地效益實現翻番,同時還吸納了附近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如今,育苗基地每年雇佣農牧民40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人次,從事草藥的種植和管理,形成了“藥材基地+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模式,加速了當地中藥材規模化發展的步伐,讓群眾脫貧有“業”可就,有“路”可循,讓農戶致富有“路”。

  “一株小草藥改變了聯豐嘎查產業發展格局,助力百姓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良方’,為村集體增強了‘造血’能力,嘎查原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38人全部摘下了貧困的‘帽子’。”鞏立偉說,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聯豐嘎查已基本形成了以中草藥種植為主導、農畜商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格局,相信伴隨著索倫鎮中草藥產業良好的發展勢頭,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會蒸蒸日上,越過越有勁頭。(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