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扶貧種” 收獲“致富果”

——科右前旗步履鏗鏘邁向小康路

2020年10月21日09:04  來源:興安日報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2020年3月4日,26784平方公裡的前旗大地上傳來脫貧摘帽的好消息,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7.12%降至0.34%。6月底,剩余的998名未脫貧人口也已全部具備脫貧條件。自此,科右前旗5萬多貧困人口都已擺脫貧困,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284元增加到2019年的11661元,年均增率50.3%,40萬各族群眾為此奮勇高歌。

  回首來路,才知道前旗的脫貧攻堅路走出了多遠。有數據為証:2014年,前旗共識別貧困戶15589戶、50200人,佔全旗人口的八分之一,因病因殘致貧率高達65%以上。貧困人口如何脫貧、鄉村如何實現振興?

  萬裡路遙,賦予前旗委、政府的擔與責。面對如何打開貧困人口脫貧這把鎖,前旗委、政府精確定位、精准施策、捋順環節,掌控脫貧鎖背后的交通、教育、產業、疾病等多重因素的疊加而產生的“阻梗”鏈條,堅持把產業扶貧定性為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

  “我們要推動支柱產業實現全覆蓋,保障貧困戶都有一個支柱產業實現穩定增收。”前旗委、政府在打響脫貧攻堅戰役之初就為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定下了主調子,並總結出,“要想打好脫貧攻堅戰就必須要做到‘全黨抓扶貧、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的工作思路。”

  這份主調子裡的“核心精准”是緊握前旗“無牛羊不成家”的歷史稟賦,把扶持肉牛產業作為脫貧人口的主要增收方式,牛產業覆蓋了全旗65%的貧困人口,帶動輻射效應已惠及14個鄉鎮蘇木,1.62萬貧困人口通過資產受益式、產業發展式跨過“貧困線”。

  “養牛來錢快,1.5畝青貯玉米就可以養活1頭牛,以‘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個頭’的發展速度計算,那收入可不是增加‘一星兒半點兒’。”兩年前就已脫貧的前旗察爾森鎮察爾森嘎查村民董德巨對此深有感觸,自從養上了牛,年收入從不足1000元一下子增長到8000多元,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

  在前旗大石寨鎮三星村,幾代人致力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恢復理念,從1990年栽下第一株林果樹,到2020年林果栽植面積達到5000多畝,再到全村187戶村民借林果生財。全村林果收入從1990年的3萬余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多萬元,人均收入也從最初的750元增長到如今的9600多元。10年間,人均收入增長了12.8倍,三星村森林覆蓋率也提高到了80%,三星村走上了“生態修復、果業生金”的生態良好發展之路。

  這不僅僅是森林覆蓋率的改變,以三星村為核心的林果栽植帶動了全鎮的林果業發展,該鎮林果種植面積達到4.8萬畝,林果業產值超過2400萬元,300多名貧困人口依托林果業實現穩定脫貧。而在前旗,果業現已成為全旗重要脫貧產業和生態產業,(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年均以2萬畝面積增加,年林果收入達1.7億元,畝均增收1000多元,1000余戶果農借果生“金”。

  多年來的產業脫貧政策實施,前旗肉牛、林果、甜菜、水稻、蔬菜、肉羊、生豬等等,一大批特色脫貧產業掘金而起,形成了“長抓林果、設施農業,中抓水稻、甜菜、中草藥,短抓養殖”的脫貧產業格局,共投入產業類扶貧專項資金共計8.01億元,實施精准扶貧產業到戶項目、特色產業發展項目313個,探索出了“兩帶五保一幫”、整村推進、扶貧車間、“借雞還雞、借雞還蛋”等一批產業扶貧模式,完成貧困戶產業扶持10580戶、24800人,直接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相對於產業脫貧來說,在脫貧目標上,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的“兩不愁”相對容易,實現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難度較大,卻也是提升貧困人口脫貧質量的關鍵所在,為此,前旗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下足“繡花”功夫,制定出了既不脫離實際、拔高標准,又不降低標准、影響成色的階段性目標。

  “在外面混了大半輩子了,老了回村住上了新房,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啊!”外出務工40余年的前旗俄體鎮團結村村民礎蘭,指指新建的水泥房眼含熱淚。同樣受到國家脫貧政策扶助的歸流河鎮烏蘭格日樂圖嘎查脫貧戶劉曉香,通過健康扶貧政策為其丈夫解決后續治療問題。剛剛升入大學的楊雪、支教老師幫助過的學生夏瑩、通過技術培訓自主創業的染香河……

  前旗通過實施“兩不愁三保障”,逐步解決了54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難題。106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保障范圍,真正實現貧困人口“有病可醫”。解決了1059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安全飲水問題。教育扶貧資金9.08億元,資助貧困學生23.03萬人(次),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44個,國家營養改善計劃覆蓋38所義務教育學校、受益達10萬人(次)。落實“三提一補一免”政策,投入資金620.3萬元,資助建檔立卡困難學生10630名……

  碧雲天、豐收地,前旗如畫裡。行走在前旗大地,總能被鄉親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感染。這些笑容綻放在興牧嘎查貧困戶們走出“村屯”奔向新居的途中﹔綻放在三星村3.5公裡出山路運送果品的忙碌中﹔綻放在牧民老額吉飛針走線闖市場的快樂中﹔綻放在貧困兒童圓了多年小心願的欣喜中……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站在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起點上。前旗委、政府正逐步將這些成果建立在深化區域合作中,實現長期協作發展,把推動減貧戰略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時秀霞)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