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索倫鎮:藥材福地醉美鄉遇

2020年09月16日10:23  
 

洮兒河、滿族河、哈干河三系河流交匯處的清晨總是雲霧茫茫,似輕盈的銀帶纏繞山腰﹔直至太陽露出半邊臉,燦爛的陽光片片散落在霧氣上,折返出溫柔的暖色照得低山丘陵漸顯,潺潺流水漸聞,橢圓形盆地宛如在仙境中時隱時現﹔直至日出之后,霧帶惜別青山,藥王峰上神農氏腳下,一座紅磚藍瓦的小城才揭開面紗顯現在眼前。興安日報社“六山六水看興安”採訪組記者穿行在索倫河谷,穿行在這個演繹無數歷史之地,探索這個從不招搖混世的小城——科右前旗索倫鎮,藏匿在低調、靜謐下未知的驚喜。

它有老天眷顧的邊境風光,茂密的森林、奇石林立的山峰、精美別致的清溪和廣闊無垠的森林﹔它有多民族的淳朴風情,蒙古族、滿族、漢族相處融洽﹔它有歷史留下的文明痕跡,自古以來就是兵家重鎮、邊塞重地,曾被康熙封為御用獵手場﹔它見証了抗日時期中俄兩國協同作戰的深厚情誼﹔它是索倫慘案發生地,是聖旨金牌遺落的地方。當然,索倫的故事遠不止這些。

悠悠歲月,一代天驕,攜金牌開疆拓土之烽火,留藥草澤被於蒼生,巨匠之功耀古爍今。或言近者,索倫木植運道,聯九渡於奉天,七烈士慷慨激昂,蘇聯紅軍與倭抗爭,軍旅保家衛國,英雄豪杰重整山河。

歷史的記憶演繹著昨天的傳奇,伴隨著新時代奔跑的高速列車,如今的索倫河谷不再有槍聲,這些年小城變了樣,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變身為以發展生態綠色現代農業經濟為標志的新農村、新城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成就,但仍保存了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原生態美景,保存了淳朴的街巷和無憂的笑臉。

祖國的自然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時時牽挂。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索倫鎮地處大興安嶺向鬆嫩平原過渡地帶,屬高寒山區、農牧林結合經濟類型,轄區面積2110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2萬畝,草原面積6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6%。隨著拍賣荒山、荒坡和誰造誰有政策的落實,群眾造林積極性高漲,造林面積逐年擴大,僅1998年至2000年就造林2.1萬畝。

索倫鎮全貌

索倫湖公園一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植樹造林素有建設“綠色銀行”之說,既能近期得利,又能起到長遠儲蓄作用,是學校勤工儉學活動中一舉多得的生產項目。至今,索倫中學在石門溝造林基地堅持造林十幾年,已擁有林地5500畝,營造落葉鬆50余萬株。

“從我14歲時在索倫中學讀書,到現在我50多歲在索倫中學工作,幾十年來,索倫中學始終在石門溝造林基地堅持造林。”索倫中學黨支部書記朱峰不禁感嘆起時間過得飛快,就像是大樹的一圈又一圈的年輪,送走了不知多少屆學生,但索倫中學仍在堅持樹木育人。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洮兒河是嫩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貫穿索倫鎮將其一分為二,“河南重商,河北重文”,依托水資源建設沿洮兒河流域城市公園,形成了瀑布、河流、湖泊、濕地、護岸相統一的城市景觀帶,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享受沿著河邊走一走的健康生活。

“這河道兩邊原來總有人家亂扔垃圾、倒臟水,一到夏天蒼蠅亂飛。現在好了,河道清理的干干淨淨,政府建了小廣場,環境徹底變樣了,尤其是晚飯以后,逛公園的人可多啦。”庄稼地裡正忙著割豬草的張金生手指著不遠處的公園開心地向記者介紹。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道整治,僅是索倫鎮守住生態環保底線一個掠影。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需求從‘盼溫飽’轉向‘盼環保’,對清新的空氣、干淨的水源、優美的生活環境需求日益強烈,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重大政治問題、重大社會民生問題。”自治區黨委常委、盟委書記張恩惠的話語在耳邊回響。

匯鬼斧之萬仞,聚天工之千峰,布神秀於諸嶺,成平川於三河,合野趣於自然,蘊淳朴於民風。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索倫鎮圍繞四面環山、三河交匯的索倫實際,在做好山水保護文章的同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做好水源地變更,啟動生態濕地保護項目前期工作。按照要求嚴格規范管理好自然資源領域的建筑、沙場、礦山、魚塘等,嚴查私自亂採亂挖、違規出售等破壞自然資源領域的違法行為。做好飲水安全的檢測及監管,嚴格對轄區內排污企業的管理,建設並投產運行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三大設施。為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工人正在爭分奪秒加緊施工建設,全力以赴搶工期,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力度。以上種種無一不凸顯出“馬上辦”和“事上見”的索倫風格。

由洮兒河北望向對岸,靜謐的小城似水中倒影般翻轉出另一番模樣,川流不息的人群,攤販的叫賣聲,火車進站的鳴笛聲,鄰居間的談笑聲,聲聲入耳,交織成最溫馨的曲調,惹人疾步跨過橋,融入其中感受小城熱鬧的煙火氣。

走在小鎮上,街邊的門市門窗通透敞亮,牌匾規整統一。“餃子王”飯店負責人趙秀娟,手裡忙活著晒蘑菇,眼睛瞄到過往的行人,還不忘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屋裡坐。趙秀娟從2007年開始經營飯店,三層小樓是早些年自己家蓋起來的,十幾年了一直是老樣子,直到今年6月中旬,索倫鎮政府對站前門市的門、窗、牌匾、樓體進行了免費的統一更換和修繕。

“以前,門也吱嘎響,窗戶也小,顯得屋子裡黑,現在,店面敞亮多了,生意都比以前好了。”趙秀娟是個爽朗的人,直言自己經營的雖是小買賣,但最了解近幾年鎮裡的老百姓的經濟狀況,每到趕集的時候,看老百姓點的菜硬不硬就知道腰包鼓不鼓。

農民的腰包鼓不鼓,關鍵在產業。

“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鄉村產業的發展也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特色。群山環抱之中的索倫鎮,在綠水青山中“尋寶”,緊緊抓住國家復興中醫藥的契機,根據農民的自願,提出了“好地種糧食、薄地種藥材”的科學主張,全力打造“中藥養生福地 生態索倫小城”,立足當地林地資源充裕、生態環境優良、氣候條件適宜等有利條件,兼顧經濟與生態的新路子,發展特色產品經濟,堅持把中草藥作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的優勢特色產業來抓,以蒼術、防風、桔梗、赤芍、黃芪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就是索倫鎮百姓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富礦”。

一場大雨過后,生命力旺盛的小草又探出了頭,索倫鎮聯豐嘎查村民呂井平的中藥材地裡卻一根多余雜草都沒有,“以前我就是收中藥材的,趕上好年頭能掙些錢,年頭不好還賠錢,后來我索性開始自己種藥材,如今已有6個年頭了,自己還學會了育苗。現在主要是賣苗,去年僅賣苗收入就達4萬余元。”收籽、賣籽,育苗、賣苗,呂井平院子裡種了大小不一的好幾茬蒼術和赤芍,他笑稱,“種植中草藥比種糧食強太多,本就是野生植物,不怕下冰雹也不用施肥,好掙錢。”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索倫鎮生動的發展實踐。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2017年,經過前期實地走訪考察,索倫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多次與國內大企業聯系,成功地引進了安徽省井泉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在索倫鎮聯豐嘎查建立了“政府+龍頭企業+基地+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致力於以龍頭企業為引擎發展鄉村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當年,索倫鎮聯豐嘎查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19棟日光暖棚園區建設完成,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相對完備。“19棟日光暖棚以每棟每年5000元的價格發包給井泉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僅此一項,嘎查集體經濟每年可增加收入9.5萬元,再加上擴面流轉聯豐嘎查農民土地1060畝,種植蒼術1000萬株,農民每畝收入達2萬元。”聯豐嘎查黨支部書記鞏立偉介紹。

茁壯成長的中草藥幼苗

不僅使農田耕地效益實現翻番,同時還能吸納附近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王坤秀就是受益人之一:“我在這兒已經干了3年了,每年忙3個多月,一天工資120元,主要從事草藥的種植和管理,每十天結算一次工資,勤快些一年能掙1萬余元不成問題,比到處打零工強多了。”井泉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每年雇佣村民400余人次,形成了“藥材基地+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模式,加速了全鎮中藥材規模化發展的步伐,讓群眾脫貧有“業”可就,有“路”可循,讓農戶致富有“路”可走。

通過育苗基地的示范引領,聯豐嘎查大部分村民開始轉型種植中草藥。村民王永春種植的蒼術已經四年了,是起根的最好時節,但他不急著起根賣錢,他想留籽繼續種在樹地裡,“種玉米每畝地也就300余元收入,種蒼術每畝收益在3000元以上。”由濫挖亂採野生藥材到種植中草藥,既杜絕了村民上山無節制採藥、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不良現象,保護了草原生態,又增加了集體經濟與庭院經濟的收入。

索倫鎮為加快脫貧攻堅建設步伐,針對每個嘎查的特色,制定了具體方案。索倫鎮聯勝嘎查依托地產桔梗資源,利用扶貧資金,投入110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為2400平方米的醬菜廠並承包給了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向嘎查集體交承包費6萬元,主要用於小廣場建設、各街道的亮化、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下一步,打算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教育方面,通過發放獎勵的方式,調動嘎查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索倫鎮聯勝嘎查主任李玉香介紹,加工生產所需的桔梗採取“種植+收購”的方式,好收益使嘎查百姓種植桔梗熱情高漲。

小小的農家院裡,玉米、茄子、青椒、柿子、菇蔦、白菜、小蔥……把院子擠得滿滿的,但村民們仍留出了一席之地種上開滿淡紫色小花的桔梗,近幾年,索倫鎮發展庭院中草藥種植的農戶有很多,一戶挨著一戶,就連街道兩側的閑置空地也都種上了藥材,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發展庭院經濟作物,逐步把“閑置地”變成村寨“靚化點”和致富“增收點”,正朝著小庭院、大產業、高效益的趨勢發展。

索倫鎮圍繞“減糧增經擴飼”的思路,減少玉米種植面積,調減至3萬畝以下,種植綠色農作物4.5萬畝,有機農作物4萬畝,發展綠色有機農作物、雜糧雜豆、甜玉米、桔梗、瓜菜種植等,使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

產業興旺了,農民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農村也有了生機和活力,鄉村振興才有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斗轉星移,山河依舊。當此時日,有群賢畢至,愈添山川錦繡﹔恰宏圖待展,更壯索倫聲威。小城絕奇風光令四海傾心,鄉民得天地護佑衣食豐足。環觀四海,眾山之中我自獨踞﹔俯仰今古,萬千榮耀非今莫及。

經過幾年的努力,索倫鎮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依靠結構調整、主打精品特色種植品牌,已經闖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索倫鎮緊緊圍繞“把旅游業打造成最具發展潛力的幸福產業”的發展定位,在已有豐厚而獨特的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正積極推進藥王峰景區、中草藥五彩大地旅游區、索倫鎮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景點創建工作,並以“提升公共服務、提升度假設施、提升度假產品”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客棧、民宿、農家樂、現代觀光、採摘農業等旅游項目,並且已著手完善旅游產品項目,增加旅游特色產品,規劃確定旅游景點精品路線,提高旅游檔次,設法增加旅游收入,為廣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旅游服務……讓“來索倫、住一宿、玩兩天”的周末游成為現實。

如今,“望得見水、觸得到綠、品得到歷史、享得到文化”已成了索倫鎮每個村民都可以擁有的愜意生活,索倫河谷的槍聲被歡聲笑語沖淡,走在夜光棧道上,望向滿眼生綠的“聚寶盆”,深吸一口空氣,清冽裡夾帶著微風送來的藥草香和小康生活幸福的甜。(興安日報融媒體記者 格格 騰淼鑫)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