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

敕勒川草原生態恢復 釋放綠色發展新動力

閆嘉琪 王慧

2020年09月07日21:19  來源:人民網
 

八月的敕勒川草原,草色青青,野花綻放,一條木棧道通向草原深處。日落時分,白色的蒙古包披上霞光,虫鳴鳥飛,一群馬兒奔跑撒歡……

“從我家駕車半小時就到這裡了,漫步敕勒川草原,聞著青草的清香,沐浴著溫柔的暖風,望著近在眼前的大青山,心曠神怡。”家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區的陳雨說,僅僅前幾年,這裡還是一副樹枯草敗景象。

如今的敕勒川草原美景如畫。 (王慧 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是古代《敕勒歌》對敕勒川草原壯美景象的描述。

敕勒川,蒙古語意為“青色的草原”。敕勒川草原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區東北部,背靠大青山,地處陰山山脈中段地區,總面積超過2萬畝。這裡是距離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被當地人稱為青城的“后花園”。歷史上,敕勒川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生物多樣且豐富。但由於人為破壞和自然原因,敕勒川草原生態環境一度惡化,植被衰退,變成砂石大坑、黃土漫天之地。

2012年,呼和浩特市下定決心,開啟了大青山南坡生態治理工程,敕勒川草原生態修復是其中的一部分。

敕勒川修復前后對比。(蒙草生態供圖)

“修復前,我們要研究當地的歷史資料、並進行生態樣方調研,了解這個地方土壤狀況、原生植被信息等生態情況,通過大數據平台給出精准的植物搭配及修復方案。我們干的事情就是通過科學的方法,把本土植物還給這片土地,通過人工修復啟發敕勒川草原的生態自愈能力,實現生態的可持續性,最大限度地再現原生典型草原生態情景。” 承接敕勒川草原修復工程的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蒙草生態”)品牌總監陳睿玨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在蒙草生態看到一張敕勒川草原生態修復前后的對比圖片,2012年拍攝的修復前照片裡亂石滿地,空氣昏黃,2017年拍攝的修復后照片裡則草綠花紅,隔著照片似乎都能聞到花草的清香。

“我們實施草原修復工程尊重自然規律,生態修復前期會模仿天然草原進行人工干預,通過先鋒植物為基底,后期靠自然恢復的方案,應用科學配比的鄉土植物品種、配合科學的建植和管理技術進行生態修復。” 陳睿玨告訴記者,敕勒川草原現在已基本恢復了原有生態狀況,草原植物從播種時的20種自然恢復到50多種,牛羊、馬、狐狸、野兔、蜜蜂、蚯蚓等動物數量明顯增加,生態系統穩定恢復。

小朋友們在草原上開心地嬉戲玩耍。 (王慧 攝)

如今的敕勒川草原還建有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蒙古包會議中心、薩仁湖等多個功能區,成為集草原保護、草原修復、草原文化於一體,融合觀光、休閑、生態研學、體育運動、馬術、會議慶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態草原旅游區。

今年8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敕勒川草原榜上有名。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憑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草原文化,生態恢復后的敕勒川草原正在釋放綠色發展新動力,為當地開展生態旅游、文化建設、國際交流等帶來新的機遇。

敕勒川草原是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生態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

大青山是呼和浩特市的一道天然生態屏障,是控制風沙侵襲京津地區的重要防線。呼和浩特市將大青山前坡生態建設工程作為地方工作的重中之重。從2012開始建設到2019年,大青山前坡由東向西形成了五萬畝森林公園、萬畝草場、哈拉沁生態公園、千畝葡萄園、西烏素圖召廟景觀區、討合氣千畝植物園、畢克齊萬畝林果基地、察素齊北側休閑公園等精品景觀為主,生態帶、景觀帶、經濟林帶相輔相成、渾然一體的旅游休閑文化景觀帶。

大青山邊坡修復前后對比。(蒙草生態供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將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為了天更藍、水更淨、地更綠、空氣更清新,呼和浩特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