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強化巡察成果綜合運用推進共性問題集中整治

2020年08月26日09:52  來源:通遼日報
 

  開展巡察工作,發現問題是生命線,推動解決問題是落腳點。通遼市委始終高度重視巡察整改工作,堅持把巡察成果的綜合運用作為檢驗巡察成效的“試金石”,通過打造“1234”工作法,著力推進共性問題集中整治,將巡察“后半篇文章”做好做實。

  “一把手”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市委始終把巡察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實巡察工作主體責任和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市委書記每輪巡察結束均及時召開書記專題會聽取巡察情況匯報,並對重點問題當場點人點事達201件次。凡聽取巡察情況匯報時必聽上一輪巡察整改督查情況,對巡察整改工作進行安排部署。2018年以來,市委書記、副書記及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多次組織召開巡察整改推進會、通報會,向全市黨組織通報巡察發現的問題,要求舉一反三,對未巡單位進行前置整改,發揮巡察“抓一點、帶一片”的效果,進一步壓實巡察整改主體責任。

  雙向反饋加強分類處置。書記專題會后,市委巡察組第一時間將本輪巡察發現問題按照“分層反饋,直指問題”的要求,嚴肅認真地向被巡察黨組織和主要負責人反饋,傳導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對發現的體制機制和共性問題,市委巡察辦進一步進行抽象和歸納,提出治標和治本的對策建議,報送相關部門和領導,為推進改革提供有益參考。截至目前,市委前十輪巡察已提交專題匯報53件次,提出意見建議300余條。尤其是開展煤炭資源領域上下聯動專項巡視巡察期間,發現行業監管責任缺失、違規兌現優惠政策、煤礦企業違規違法佔地、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問題157個,移交問題線索24件,迅速推動解決了煤礦開採導致群眾住房地基下沉、房屋開裂、耕地塌陷、飲水受污染等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有效提升了農牧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三級聯動整治共性問題。對每輪巡察發現的共性問題,市委採取三級聯動的方式推進整改。一是針對巡察反饋問題,巡察辦統籌協調、跟蹤督促,紀委、組織部、巡察辦和被巡察黨組織共同建立“3清單1台賬”,聯合開展巡察整改督查評估,確保整改落地見效。二是針對基層黨組織制度執行不規范、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執行不嚴、民主集中制落實不到位等黨建工作共性問題,市委組織部以召開全市黨建工作通報會的形式下發問題清單,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對照清單從嚴落實黨建工作,並派出督導組進行全面督導驗收。今年8月,市委組織部開展選人用人工作專項檢查,重點圍繞五屆市委以來各地區、部門在選人用人、干部人事檔案、年輕干部選拔培養等方面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全面規范選人用人工作,淨化選人用人風氣,杜絕每輪巡察中經常出現的共性問題發展成體制頑疾。三是針對巡察通報問題,要求全市黨組織對照認領,舉一反三,自查自糾,做到共性問題未巡先改,即知即改。

  四項機制鞏固成果運用。市委巡察機構在督查整改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建立四項機制,鞏固巡察成果。一是建立“邊巡邊移邊查”工作機制,對巡察發現的重要問題線索迅速移交,紀委監委提前介入,在巡察組進駐一周內成功辦結了庫倫旗國土資源局原局長在通遼市的留置第一案,查處了霍煤集團原董事長涉嫌挪用公款、受賄、濫用職權案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件,使巡察監督威力進一步凸顯。二是建立“整改報告聯合會審”機制,將各單位的整改方案、整改報告由市委巡察辦牽頭,邀請市紀委監委和市委組織部相關科室工作人員共同會審“把關”,巡察辦及時把會審意見提供給相關部門並協調各類監督力量對各單位整改情況進行日常監督。三是建立“巡察整改實地督查”機制,巡察整改2個月后,市委巡察辦會同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成立聯合督查組,對被巡察單位整改情況進行實地督查評估,對整改不合格單位黨組織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其對未完成整改的問題進一步整改。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徹底打消少數被巡察黨組織存在的“過關心理”,維護巡察監督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四是建立巡察整改“回頭看”機制,每輪巡察,市委均隨機抽取1—2個部門單位黨組織開展巡察“回頭看”,對巡察整改情況“再體檢”。巡察組把落實問題整改作為“回頭看”的重中之重,全面檢查被巡察單位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過程、整改結果,著力發現被巡察黨組織及其主要領導整改責任不落實、推動整改工作不力、敷衍整改等問題,持續形成“再震懾”。

  五屆市委以來的前九輪巡察,共下發立行立改通知書160個,推動立行立改問題244個,向88個被巡察黨組織反饋問題1706個,目前已整改1613個,完成率96.55%,累計建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1891個,督促清退或上繳相關違紀違規資金1800余萬元,追責問責536人次。(勛察)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