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梁子村的致富之路

2020年07月31日18:51  來源:赤峰紀委監委
 

蔚藍的天空漂浮著朵朵涌動的白雲,蒼茫的林海綿延了漫漫起伏的草甸,汩汩泉水穿過鶯飛草長的土地,一路向東……

寧城縣城向西一百一十公裡,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名叫二道梁子村。

世世代代居住在土地上的人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守護著這片土地。到了村支書李桂軍這一代,二道梁子村已經是黑裡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

2016年,二道梁子村被列為重點貧困村,成為寧城縣紀委監委的對口幫扶村。

“精准扶貧的概念就是補齊短板,群眾發展生產缺什麼我們就幫什麼,絕不能追求高大上、一窩哄。”縣紀委監委的領導們經過調研確定了幫扶宗旨。

二道梁子村民祖祖輩輩都有牛羊養殖技術,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后實施封山禁牧政策,傳統的放牧式飼養顯然已經行不通了。於是,縣紀委監委領導和駐村干部與村干部一道抓住舍飼畜牧這個產業做實文章。

貧困戶張國英帶著一個讀小學的孫子生活,她和晚老伴李桂珠成家后,家有又多了一個多病的老母親,新組成的四代四口之家, 沒有經濟來源生活貧困。寧城縣紀委書記趙亞東主動幫扶了這一戶,在每月入村一次的對接幫扶中,他幫助張國英一家養起了肉牛,由於經營有方,母牛連下了幾胎雙胞胎。趙亞東又協調其丈夫李桂珠當上了村裡的公益林護林員,去年一年下來,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13137元。

據了解,村裡像張國英這樣由貧轉富的已不是少數。在縣紀委監委的幫扶下,村裡幫助貧困戶統一購進基礎母牛53頭,基礎母豬7口,基礎母羊24隻,現在舍飼畜牧已成為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支撐點,至2019年,貧困戶養殖收入達到2萬元至4萬元不等,養殖戶現有存欄牛88頭、豬29 口、羊38 隻。

貧困戶楊振榮 ,兒子肢體四級殘疾,務工很難找到工作, 孫子小宇帆言語一級殘疾、智力二級殘疾 ,生活不能自理,奶奶舍不得把孫子送進學校。駐村第一書記劉桂廷與村支書李桂軍多次做楊振榮的思想工作,終於把小宇帆送到寧城特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貧困戶楊志民腦梗死留下后遺症,妻子身體也不好,還有一個讀小學的孫女,生活沒有著落,考慮到他們老兩口有一定的養殖經驗 ,駐村工作隊就幫助他家買了4頭母牛,現在已經發展到5頭大母牛和2個牛犢 。

大山裡交通不便,有相當一部分類似楊振榮家有病人有殘疾人的家庭,駐村工作隊按照扶貧政策給他們整戶兜底,讓他們衣食無憂。

有多少貧困戶就有多少幫扶的故事。四年來,縣紀委監委四任八名駐村干部和機關干部職工的足跡踏遍了小村的溝溝岔岔,用真情鋪出了小村的致富之路。

駐村書記劉桂廷經常穿梭在各家各戶的棚圈裡指導養殖技術,為貧困戶保駕護航,貧困戶臉上流露出的笑容,是對他們幫扶成效的最好認可。

姜浩,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這個從紀委監委機關大院走出的80后,在與村民百姓耳濡目染的交往中,真正理解了什麼叫做“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存有多少情感”這句話的分量,身體力行的實踐了精准扶貧的概念。

在紀檢監察干部的駐村扶貧日記中,記錄了這樣一組詳實的數字:四年中,全村貧困戶23戶危房22戶予以修繕和推倒重建,補貼資金達50余萬元,無意願改造危房的隋某1戶1人,妥善安置到托老院居住。駐村工作隊協調農電部門給村庄增容3台變壓器,縣紀委監委投入資金改造村部辦公室,購置電腦、打印機、空調等辦公設備,出資四萬元幫助村裡進行人居環境整治﹔協調交通、環保、自然保護區等部門升級村級路,由原來3.5米拓寬至5米,修建橋梁8座。曾經的爛泥沼澤河灘地已經郁郁蔥蔥生長起870畝山楂林。

如今,走進小村,出門有超市、健身有廣場、就醫有衛生室,網絡信號暢通了,山更美了、水更清了……

一代又一代的二道梁子村委會干部和縣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用真情守住了綠水青山,也真正為村民們撐起了致富的脊梁! (張夏聞)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