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濘小路到寬闊大道,從破舊土房到紅磚瓦房,從懷揣希望到產業興旺……近年來,奈曼旗切實扛起“脫貧攻堅、富民強旗”的歷史責任,凝聚脫貧之力,找准脫貧之策。廣大黨員干部盡銳出戰,奔赴一線,與人民群眾心連心、手牽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決勝戰。
集中精力 盡銳出戰
曾經的奈曼,貧困面廣、程度深,1986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扶貧開發重點旗縣,當年貧困人口21.7萬,貧困發生率為67.7%。
精准扶貧之於奈曼,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民生之首、發展之要,脫貧需下持久功。黨的十八大以來,該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扶貧開發擺在首要位置,深入推進各項政策落實,全旗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0207戶、28856人,截至2019年底,減少到215戶、57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9%,17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退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底的8043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2593元,年均增長10%以上。
今年,奈曼旗繼續堅持從機關單位科級干部或科級后備干部中“擇優派”,蘇木鄉鎮干部中“擇優選”,新調整選派駐村工作隊178支、駐村干部604名。配備科級以上干部184人,佔駐村干部總數的30%﹔178名第一書記中,配備旗級以上干部122名、佔第一書記總數的69%,副科級以上干部 125人、佔第一書記總數的70%,切實做到盡銳出戰。同時,為全旗11697戶貧困戶統籌選派2565名幫扶責任人,實現未脫貧戶和正常脫貧戶幫扶全覆蓋。
如今的奈曼旗,以創新突破的改革思維,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努力開拓一條“黨建引領定向、產業培育支撐、多方同頻發力”的致富增收路徑,全力構筑“安心上學、安心看病、安心住房”的兜底保障體系,著力探索“產業發展+扶志扶智+兜底保障”的長遠脫貧機制。從老哈河到青龍山,從田間地頭到村頭巷尾,奈曼44.7萬干部群眾,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有的放矢 精准施策
青龍山,以響亮的名字和怡人的景色名揚四方。
山腳下,青龍山甘薯以頑強的生命力,成為當年老百姓的“救命糧”。而今以其天然香糯的品質,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肴。
“以前就是種點自己家吃,送給城裡的親戚一點,二三分地就夠,別說50畝,就是5畝都不敢種。”青龍山鎮互利村村民王瑞財說,他家今年光種甘薯一項就收入15萬元,比往年所有土地的收入還多。如此大的變化得益於甘薯加工企業的引進和甘薯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為了讓農民的甘薯種出高產量、賣出好價錢,互利村成立甘薯種植合作社,引進了騰格裡溪公司入駐青龍山鎮,正式開啟甘薯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青龍山粉條”注冊商標瞬間響徹大街小巷。如今,全村甘薯種植面積由曾經的100多畝達到了2200畝,價格也由每斤的幾毛錢飛躍到近2元錢,全村近2/3的農戶通過種植甘薯脫了貧致了富。
在甘薯產業的帶動下,該鎮以農業產業為基礎、鄉村旅游休閑為脈絡、自然歷史景點為襯托的旅游小鎮建設也步入了“快車道”,一個以政府主導、企業帶動、合作社引領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規劃也呼之欲出。
甘薯產業的發展,只是奈曼旗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奈曼旗始終堅持“發展產業、保障民生、完善基礎”的工作思路,結合實際,把穩方向,精准施策,確保持續穩定脫貧。2019年奈曼旗投入3.1億元,共實施59個產業扶貧項目進村,同時注重培育群眾身邊的當家產業。東明鎮達木嘎筒村村民趙春雲這幾年在村兩委班子的引導下,開始大面積種植紅干椒,15畝板椒實現年收入3萬余元,如期脫了貧。
就業扶貧也是奈曼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該旗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為主要對象,建立起就業政策、就業服務、就業保障“三個體系”。整合投入京蒙扶貧資金、就業創業扶持資金1800余萬元,鼓勵扶持4855名貧困家庭勞動力穩定就業,2019年實現就業收入5500萬元以上。
產業幫扶、轉移就業、易地搬遷、醫療救助……一項項精准脫貧政策在地處沙海深處的奈曼落地生根,該旗因地制宜、多元發展,改變了昔日的貧窮圖景,也振奮著貧困群眾的精氣神。
在這場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歷史性戰役中,應該永遠銘記的,更有來自北京市通州區的溫暖陽光。通州區委、區政府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推動京蒙扶貧協作。圍繞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殘疾人就業、社會扶貧、招商、消費扶貧等領域,開展對接幫扶,情牽奈曼,愛撒草原,並與奈曼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從2017年至今,北京通州區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6億元,慈善援助資金624.5萬元,組織社會捐款捐物折資334萬元。通州區11個鄉鎮和6個街道與奈曼旗15個蘇木鄉鎮場全部達成對口幫扶協議。通州區21個村、9個社區與奈曼旗30個嘎查村建立了對口幫扶關系。
在脫貧攻堅中,為有效破除少數貧困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奈曼旗還堅持把“思想脫貧”作為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的治本措施,在“扶志”上用心、在“扶智”上發力、在“扶德”上用情。以“一約、一講、一評、一榜、一特色”五項活動為載體,精准破解“不想脫貧”、“不敢脫貧”、“不能脫貧”、“不會脫貧”、“不愛脫貧”五大難題。並將“精神扶貧五個一”工作機制的落實與新時代農牧民培育“千村示范萬村行動”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有機結合。2019年,該旗共開展教育培訓近50次,累計培訓7000余人次﹔開展“奈曼光榮榜365”宣傳工作,每天宣傳一個嘎查村先進典型事跡,宣傳各嘎查村先進模范人物600余人次﹔壯大全旗鄉村文化文明志願輔導隊伍,已達到551人。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隻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全部美好都有理由屬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目前,正是決戰決勝全面“清零”的關鍵時期,奈曼旗各族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記者 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