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霍林郭勒在行動

2020年07月24日11:05  來源:通遼日報
 

  盛夏,漫步霍林郭勒大地,處處都能欣賞到山川流彩的怡人景色,感受到加快發展的火熱氛圍。在扎實推進“生態霍林郭勒”“千億霍林郭勒”“幸福霍林郭勒”的征程中,霍林郭勒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奏響高質量發展奮進樂章,力爭把新時代霍林郭勒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寫好生態霍林郭勒篇章,讓幸福有品質

  “這兩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路上灰少了,山上綠多了,城裡變美了。”霍林郭勒市靜湖南苑居民海龍說到,“以前可不一樣,那些排土場,遠遠看去光禿禿一片,風一刮,全是土。”

  近年來,霍林郭勒市積極行動,把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擺在事關地區發展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抓落實,將全市33家礦山企業納入整治范疇,堅持“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全力推進治理工作。2018年下半年以來,累計投資5.2億元,修復治理20554畝,投資超過去40年的總和,治理面積超過去40年的50%。

  霍林郭勒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扛起“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祖國北疆萬裡綠色長城”的政治責任,在建設“推開窗是森林、走出門是花園、出了城是草原”的全域生態城市上打出了“組合拳”。牽住源頭防控的“牛鼻子”,從煤炭、電力、電解鋁三大板塊著手,全力推動煤電鋁全產業鏈深度減排。

  煤炭方面,嚴管煤炭產業採、運、儲、燃各個環節,實現了“儲煤不見煤、運煤不露煤、產煤不散燒”。

  電力板塊,投資6.8億元完成14台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新建火電機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標准建設。

  電解鋁板塊,投資4.8億元建成了7套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工程,二氧化硫、氟化物、顆粒物較國家標准整體減排90%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榮獲2019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同時,投資1.77億元,完成了38項電解鋁無組織排放技能改造,再一次走在了全國鋁行業綠色轉型的前列。

  構建生態治理的“大格局”,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礦系統治理。做好“護”的文章,科學節水治河管湖﹔做好“退”的文章,全面退耕還林還草,累計退出耕地22.5萬畝,封堵修復草原便路4977畝。生態為底繪新卷,綠色添彩展新顏。如今的霍林郭勒——綠色多了。據衛星遙感監測顯示,2018年至2019年,霍林郭勒市平均植被覆蓋度從69%上升至80%,高覆蓋度佔比由62%上升至76%,低、劣植被覆蓋度佔比已“清零”﹔空氣好了。據環保部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達到93.3%,空氣質量排名全區各旗縣市區第36位,空氣常新漸漸實現﹔沙塵少了。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沙塵天數由過去45年的年均15.3天,下降到近三年的年均5.1天,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寫好千億霍林郭勒篇章,讓發展加速度

  縱觀霍林郭勒經濟,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愈加凸顯,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變逐浪而高,從“積累量”向“提升質”的轉變勢不可擋,經濟沿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軌道乘風破浪、闊步前行,讓“千億霍林郭勒”的美好願景加速變為現實圖景。

  煤電鋁產業佔霍林郭勒市工業總產值的95.9%,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也是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霍林郭勒市工業經濟不再單純追求“量”的增加,而是全面追求“質”的提升,攥穩“轉型升級”這把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緊緊抓住煤電鋁主導產業的“終端”,大力引進和發展高端鋁箔、汽車用鋁、鋁染料、鋁壓鑄型材等高精尖、少冒煙、高附加值的鋁后精深加工項目,實施了旭陽球形鋁粉鋁銀漿、亞歐鋁型材及中間合金、創源高強高韌鋁合金、聯晟雙零箔、金輝粉體、福耀精鋁擴建、信興新材料等補鏈延鏈強鏈的項目,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鋁箔軋基地、鋁粉鋁銀漿生產基地、汽車用鋁飾品加工基地。

  同時,推動產業鏈多元發展,布局廢棄物綜合利用、文化旅游會展、生態環保、現代物流等全產業鏈,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吃干榨淨”工業生產伴生的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固廢資源,越來越多“新”板塊的熱力加盟,持續刷新著人們對這座資源型工業城市的固有印象。

  從數字看“新”變。目前,該市已形成3325萬噸煤炭、443.75萬千瓦電力裝機、188萬噸原鋁及189萬噸鋁后加工產能。發電量、規上工業用電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噸煤產值增加約14倍,鋁加工產品增幅高達171.3%,煤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下降到12.5%,鋁及鋁加工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上升到79.5%,工業總產值佔通遼市的45%,用電量在自治區103個旗縣市區中名列前茅,資源轉化效益逐步攀升、產業鏈條后端持續發力,工業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邁進。

  寫好幸福霍林郭勒篇章,讓城市有溫度

  “小區門口建筑垃圾多,影響環境,出行不便。”前不久,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街道新六十棟社區居民在“智慧社區APP”平台反映這一情況。社區網格員秦恩和聞訊,第一時間聯系好住建部門,在清理建筑垃圾的基礎上,還在原地種植樹木,做好綠化。

  這是霍林郭勒市以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讓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為目標,以構建簡約高效基層管理體制、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裡”為重點,建立推行“民呼我應、黨群共治”工作機制,讓群眾訴求及時化解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翻開霍林郭勒的“民生賬本”,會發現當地把握民生脈動,將可用財力的70%投入到民生領域,全力推進“幸福霍林郭勒”建設進程,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化作溫暖的春風,拂過百姓心田。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霍市積極探索建立“民呼我應、黨群共治”工作機制,並將其納入“12345”市民服務熱線范疇,著力破解當前基層治理體系中的難點、痛點、堵點,進一步解決老百姓遇到問題該向誰說,該誰受理的問題,讓城市更有溫度,也讓市民的生活更有質感。

  提高為民服務效率。加大“放管服”改革,在通遼市率先啟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流程優化率58.3%,時限壓縮61.8%。實現企業開辦1小時辦結、一般不動產登記業務1小時辦結,“最多跑一次”覆蓋率達到93%,群眾滿意率達97.8%,讓“企業辦事不費事、百姓辦事不求人”。

  教育發展碩果累累。2019年以來,學前教育普惠式發展,審批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2所,將普惠率提高到57.45%。義務教育均衡式發展,義務教育學生就近入學率達到90%以上。

  醫療保障能力增強。深化“醫聯體”建設,合作醫院達到16家,已邀請醫聯體專家團隊60批次共200余人進行義診幫扶和復雜疾病手術帶教活動,惠及群眾4000余人次,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500余萬元﹔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人數4.88萬余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率82.29%,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率達到100%。

  2019年,霍林郭勒市榮登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百強榜、位列第18名,位列自治區內進入百強縣級城市第一名,成為東北地區唯一進入縣級市小康指數前50名的城市。(記者 邵南 本報特約通訊員 美麗)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