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於洋:打出庭院經濟牌 村集體收入翻番漲

2020年07月15日10:35  
 

6月的暖陽普照大地,風景秀麗的大楊樹鎮新華村內,雞犬之聲相聞,成群結隊的白鵝悠然自得漫步在鄉間小路,處處彰顯著寧靜祥和。從村裡的蔬菜暖棚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筆者撩開門帘,眼前一片豐收景象——綠油油的西紅柿地裡果兒紅紅。遠處,於洋和村民正忙著摘果。

“現在正是柿子的採摘季,市場價6塊多一斤,每斤比外地柿子高出了近2塊錢呢。”說著,於洋便將一顆紅彤彤的西紅柿遞到了筆者的手裡,“放心吃,這可是純天然綠色產品。”

於洋是大楊樹鎮新華村第一書記,自2018年擔此重任后,他便把整個心扑在了新華村脫貧攻堅事業上。提到過去,他說:“剛到村裡時,村裡集體經濟非常單一,隻有集體耕地出租的收入。沒有產業,大家就看不到是實在的收益,就缺乏脫貧致富的動力。”

發展村集體經濟,才能帶領村民致富。“爭取到京蒙扶貧項目幫扶資金100萬元后,就在村裡建設了3溫室暖棚,一年種4茬蔬菜,每座棚每年預計收入2萬元。蔬菜大棚不但豐富了村集體經濟的種類,而且提高了村集體收入。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7萬元,今年預計能達到33萬元,其中自主經營收益可達到5萬元以上。”於洋說。

在村民楊鳳香家的大棚內,一根根瓜藤順“繩”而上,一個個渾圓飽滿的西瓜長勢喜人。楊鳳香老兩口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6年開始,通過大楊樹鎮的產業幫扶措施,合理規劃庭院,發展庭院經濟養殖、蔬菜種植、增加了特色中草藥種植,不僅美化了自家庭院環境,收入也翻倍增長。楊鳳香的老伴因為掌握電工技術,村裡為他設置了公益性崗位,每月還有600元的收入。不等不靠,憑著智慧和勤勞的雙手,老兩口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成為了村裡的脫貧致富典型。

“建大棚給補貼,種大棚還給補貼,就連蔬菜的銷路村裡都幫我找好了,真是要感謝這些駐村干部們,真心實意為我們著想。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必須努力奮斗,才不枉費他們的一片苦心。”楊鳳香感激地說。

據了解,近年來,大楊樹鎮積極推動發展庭院經濟,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庭院經濟種植經濟的開發,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提高種植技術,提供金融扶持,拓寬增收渠道,挖掘發展潛力,提供銷售平台,每周日開展“抓黨建促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農產品大集,不僅解決了貧困戶自家蔬菜的供應,減少家庭開支,還為貧困戶帶來了收益。

“在鎮裡舉辦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農產品銷售大集’活動中,我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為貧困戶站台,推銷貧困戶家農產品。通過大家的努力,兩次大集的銷售額分別達到了5500元和9960元。‘大集’的成功舉辦,不僅解決了貧困戶的農產品銷售難問題,也使我們與貧困戶的心貼的更近了。”於洋說。(付饒  孟健)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