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綠水青山 留住美麗鄉愁——元寶山區重拳出擊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紀實

2020年07月09日17:28  來源:元寶山區黨委宣傳部
 

盛夏時節,站在赤峰市元寶山區北山公園的最高點,俯瞰平庄城區,往北眺望是郁郁蔥蔥綠色屏障式的園林景觀,向南望是高樓林立的城市風光。新鮮的空氣、秀美的景色,正訴說著元寶山區良好生態給人們帶來的舒適與暢達。

傍晚的平庄帶狀公園

鐵腕治污,守護藍天碧水、青山淨土。近年來,元寶山區持續加強自然生態保護,以開山劈路之勇毅、鑿山引水之智慧,扎實開展環境污染綜合整治,一個“碧水、淨土、藍天、青山”的元寶山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成為元寶山區人民的共同感受。數據顯示:元寶山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4%,地面水水質、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2015至2019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分別72.6%、73.5%、80.1%、84.6%、87.8%,2019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96天。

守護藍天,標本兼治

走進吉祥花園住宅小區二期項目現場,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上,場內道路都已硬化,路上不時有工作人員來回洒水。施工現場還做了圍擋處理,鋼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均有序堆放。

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改造終沉池出水方式及增加建設加藥池

“為了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揚塵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公司項目部買了洒水車輛和設備,安排專人負責日常打掃和洒水降塵,對裸露的地面,不定時澆洒,保持地表濕度,最大限度地減少空氣污染。”該項目建設負責人介紹說。

採訪中,一輛運輸車正在進行日常出入清洗工作。“我們要實現空置建設用地揚塵污染治理、城市裸地揚塵污染治理常態化和住宅小區揚塵污染治理規范化﹔實現施工現場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元寶山區住建局安監科的工作人員說,同時加大檢查力度,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整改。

環境是最稀缺的資源,生態是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元寶山區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多措並舉、綜合治理,打響保衛藍天攻堅戰。

保衛藍天,元寶山區採取“改、治、禁”等綜合措施,嚴控大氣污染——元寶山發電有限公司投資11481萬元,對4號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於2019年12月開工建設,於2020年6月11日完工並網投入運行﹔赤峰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拆除現有兩台10蒸噸燃煤鍋爐,投資884.08萬元安裝兩台全自動燃氣鍋爐﹔改造平庄城區周邊25974戶平房居民燃煤灶具﹔關閉42家儲煤場、119家洗煤廠和矸石煤泥加工廠﹔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運轉率達100%﹔全區11家重點工業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58套,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元寶山區扎實細致地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全力實現“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不黑一塊田”。農牧業局工作人員介紹:“元寶山區2019年第二批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完成后,預計年可規模化轉化利用農作物秸稈11.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空氣質量漸漸由差變好,人們看在眼裡,感受在心頭。

治水興水,利民惠民

昔日被稱為臭河溝的旱河,如今被打造成了帶狀公園。清晨,沐浴著溫暖的霞光,晨練的居民絡繹不絕。一條環形的生態走廊,入目皆是風景。

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新建缺氧池

為了保護“碧水”,元寶山區堅持剛性治標,系統治本,穩步推進河長制,全力打造水清岸碧優質水環境,針對元寶山區14條河溝推行“一河一策”管理,治理河道11.3公裡。除此之外,加強涉水企業監管,加快推進元寶山鎮污水處理廠和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技改工程﹔督促新建五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和五家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加快施工﹔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管工作,對老哈河流域斷面開展巡查11次,每單月對老哈河、英金河11處監測斷面進行採樣監測,增設區內監測斷面8個,將監測結果作為地表水水質改善情況及執法監管的依據﹔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調整元寶山區平庄鎮城區南水廠地下水型水源地,定期對水源地水質進行監督監測。

老哈河元寶山鎮玉皇村段沙坑治理

“目前,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單線運行,日處理能力為25000立方米,2020年1-6月份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共處理污水343.0656萬立方米。”開發試驗區管委會主任隋玉峰說,自2020年4月1日至今,污水處理廠各項出水指標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

一項項扎實的舉措,折射出元寶山區“治水”的堅定信念,伴隨著“讓碧水與發展同行”的科學理念,和諧發展的美麗元寶山,正在點點滴滴中鑄就,在每個人的心中眼中豐盈。

再建新綠,守住淨土

元寶山區的土壤污染防治可以說是以建設綠色礦山為開篇。豐富的煤炭資源,曾經給這片土地帶來過無限榮光,但時光境遷,榮光的背后是給這片土地留下了巨大創傷。

清潔公司工作人員在平庄鎮嶺上村進行垃圾清潔工作

綠色發展,從曾經的選擇題變為如今的必答題。為了答好這道題,元寶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從向專家尋醫問診,組建專業團隊,到會議專題研究實施,一系列工作為探索治理之路鋪基墊石。2018年,元寶山區成立了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嚴格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赤峰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思路,牢固堅守生態底線,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全過程,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共10家礦山完成了綠色礦山創建工作。

一塊塊遍體鱗傷的山體重新披上了綠裝,煥發出勃勃生機﹔一方方沉寂多年的廢棄礦地又起死回生,成為投資的熱土。

洗煤廠拆除后的土地

除了礦山治理,元寶山區從廢舊地膜的回收和再利用環節入手,建立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市場化推進、項目補助的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機制,構建較為完善的地膜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長效機制,促進廢舊地膜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人們輕盈地呼吸,庄稼明亮地生長。元寶山區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變化,不僅讓城市和鄉村的美景日益呈現,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越走越寬廣。

美麗鄉村,留住鄉愁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元寶山區委區政府聚力農村環境整治,擘畫美麗鄉村。

元寶山鎮建昌營村景

“收垃圾嘍,收垃圾嘍……” 每天上午8點,負責嶺上村保潔工作的大連萬順通環境清潔有限公司的董志超戴上口罩,騎著三輪車,挨家挨戶吆喝著。喊聲未落,村民們便提著垃圾走出院子,分類倒在三輪車上的兩個垃圾箱裡。

隨后,董志超將垃圾拉到中轉站,將剛剛收集的垃圾分別倒入不同的壓縮機槽口,整個操作非常熟練。

門前花園,房后菜園,村容整潔、綠樹成蔭的嶺上村,讓人心曠神怡。

然而,許多年前,嶺上村留給村民的記憶卻並不美好。

在村民王有田的記憶裡,從前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為了圖方便,個別村民把垃圾和污水任意丟棄、排放到村頭、路邊和河渠裡。“房外臟亂差、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王有田用一句順口溜調侃道。

有如此困擾的不只是嶺上村。過去,由於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滯后於經濟發展,大量生產生活垃圾被隨意堆放,“垃圾圍村”成為元寶山區大部分村庄的普遍現象。

元寶山鎮南荒村金河家園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全面提升農村環境,實現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將農村打造成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元寶山區積極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讓村庄真正美起來。

環衛一體化垃圾處理方式,就是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站處理”的方式,在垃圾源頭進行分類收集,再分類集中處理,最后進行回收再利用,達到了減量化和資源化的效果。

2020年,元寶山區財政支出2134萬元引進大連萬順通環境清潔有限公司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項目,預計在9月30日前完成64個行政村垃圾分類屋、128個垃圾待運點、6座中轉站的建設工作。

治理后的廢棄礦山區土地

目前,元寶山區除城中村以外的64個行政村現已配齊工作人員461人,配備環衛車輛設備共計103台,其中垃圾收運電動車64台,機掃車4台,側挂車、勾臂車等區間收集車26台,大中型垃圾清運壓縮車7台,水車2台。已到位環衛垃圾收集設施44128個,其中240L鐵質垃圾桶4000個,20L分類垃圾桶40000個,4m3勾臂箱128個。

“顏值”高,環境好。元寶山區的農村正在美麗蛻變,干淨整潔的雅致民居,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正實現著村民家美村富的質朴願望。

環境的改善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元寶山區的環境攻堅戰也只是破題、起步和開頭,未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不少困難要克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元寶山,正在續寫著人與環境的美好故事,走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劉曉冉)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