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對話地方領導”系列訪談

龔明珠代表:“建設亮麗內蒙古,我們信心更強了”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

白建平 富麗娟

2020年05月27日16:44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受訪者本人供圖)

“我們要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准確把握內蒙古在國家生態安全大局中的戰略地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民網記者: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在全國“兩會”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您有怎樣的體會?

龔明珠: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領袖為人民的濃厚情懷,這些既是對內蒙古一以貫之的期望要求,也是內蒙古長期不懈貫徹落實的行動綱領。

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堅持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提出在“四個著力”和“五個結合”上保持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希望我們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時隔一年,又一次在現場聆聽到總書記重要講話,十分激動,充滿自豪,倍受鼓舞。十分激動,是因為總書記對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高度重視,在審議現場,總書記傾聽民意、叩問細節,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內蒙古2500萬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充滿自豪,是因為過去一年來,全區上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新路子,各項工作又邁上新台階,向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備受鼓舞,是因為總書記對我們做好各項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為更好建設亮麗內蒙古指明了前行方向,我們的底氣更足了,信心更強了,斗志更堅了。

人民網記者: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裡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牢記總書記囑托,近年以來內蒙古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績?有哪些好的經驗和模式?

龔明珠:總書記多次強調,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內蒙古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我們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准確把握內蒙古在國家生態安全大局中的戰略地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今年以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內蒙古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及草原補獎政策,全年共落實中央投資200.6億元,完成營造林面積1363.1萬畝、種草3210.74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944萬畝,生態狀況實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轉變,美麗內蒙古呈現出嶄新局面,生態文明建設邁上了新台階。

一是防沙治沙效果顯著,荒漠化和沙化面積持續減少。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較第四次監測(2009年)分別減少625萬畝和515萬畝。五大沙漠周邊重點治理區域沙漠擴展現象得到遏制,沙漠面積相對穩定。五大沙地林草蓋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內收縮。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生態狀況呈現持續向好逆轉態勢,呼倫貝爾沙地實現沙化面積縮減、沙化程度減輕的重大轉變,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長400公裡、寬1—10公裡的鎖邊防護林體系和陰山北麓長300公裡、寬50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形成,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建成長191公裡的鎖邊防護林,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建成間隔長110公裡、寬3—5公裡的生物治沙鎖邊帶,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建成間隔長350公裡、寬3—10公裡綠色防風固沙林帶。庫布其沙漠三分之一面積完成治理,探索出了一條“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四輪驅動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為國際社會治理環境生態、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中國經驗。

二是森林面積、蓄積持續“雙增長”,林業生態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森林面積達到3.92億畝,森林蓄積量15.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2.1%,同全區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2013年)結果比較,森林面積淨增1905萬畝,森林蓄積量淨增1.8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1.07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量持續“雙增長”。

三是草原生態惡化趨勢得到緩解,項目區明顯好轉。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4%,與本世紀初相比提高近14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末提高7個百分點,地上生物量和草原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草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已接近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最好水平。禁牧、休牧實施力度較大的中西部地區草原生態趨於好轉,全區草原生態處於退化趨緩、局部好轉的恢復起步階段。

四是水土流失治理和濕地保護成效顯著。依托國家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全區水土流失治理以每年924萬畝以上的速度遞增。項目區水、旱、風沙災害明顯減少,區域生態環境和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濕地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出台自治區濕地名錄管理辦法等制度,全區濕地面積保持在9000萬畝以上,已初步建立濕地生態管理體系,累計設立濕地自然保護區83個、國家濕地公園53處。

人民網記者: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內蒙古在經濟轉型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龔明珠: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進一步轉變思路舉措,堅決從結構調整、動能轉換、質量提升上做文章,下決心把結構調過來、動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

一是做好“有中生新”文章,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堅持煤電油氣風光並舉,從原煤向開發生產下游產品延伸,打造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推進有色金屬探採選冶加一體化,提高特種和優質建材比重,打造有色金屬和稀土生產加工基地。實施“蒙字號”綠色農畜產品品牌戰略,培育壯大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打造若干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

二是做好“無中生有”文章,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著力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在大規模儲能、石墨烯、稀土等領域開展前沿技術攻關,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工程。推動發展5G、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等數字經濟,建設一批超千億級新興產業。發揮軍工優勢,制定實施“軍轉民”“民參軍”激勵政策,建設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

三是做好“深度融合”文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面深化互聯網技術在農牧業生產、經營、管理領域應用,推動農牧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圍繞智能制造、工業控制、信息系統集成等重點環節,實施一批“兩化”融合工程,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醫療”“人工智能+旅游”等產業,推動服務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人民網記者: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自治區發改委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具體舉措?

龔明珠: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開展自治區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深入開展源頭治污專項行動。2019年,全區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89.6%,較2015年提高3.3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氨氮排放提前完成“十三五”減排任務。深化對“一湖兩海”綜合治理規律認識,科學修編治理規劃方案,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呼倫湖、岱海水域面積保持穩定,烏梁素海整體水質得到改善。

二是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啟動編制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將87%的國土面積劃定為限制開發區域,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51.4%。突出抓好草原生態治理,嚴格執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全區實施禁牧4.05億畝、草畜平衡6.15億畝。全面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森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量持續“雙增長”。加強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建立國家濕地公園53處、保護濕地19.32萬公頃。

三是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的意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試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 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決定》《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確立了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