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花:讓昔日“風沙灘”變成富民“綠洲地”

2020年05月06日09:50  來源:內蒙古日報
 

這段時間是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牧民寶花最忙碌的時候,每天天不亮,她和丈夫就早早起床,來到梭梭林種植地,為種植的梭梭苗澆水。

“3月中旬至4月是種植梭梭最好的時期,5月是植種的梭梭成活期,一定要把水補好,這樣梭梭苗成活率高。在做好給新種植的梭梭苗補水的同時,我還要逐戶給嘎查梭梭種植戶傳授梭梭嫁接蓯蓉的知識,動員鄉親們多種梭梭,走綠色生態之路,增加收入。”寶花說。

在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提起寶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在大家眼裡,她既是遠近聞名的防沙治沙帶頭人,也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寶花可是我們嘎查的功臣,為了改善嘎查生態,增加收入,她帶領我們種梭梭林發展沙產業,還成立綜合養殖公司帶領大家一起增收致富,我們村民打心眼裡感激她。”嘎查牧民劉明說。

最初,寶花沒種樹,而是種地。2000年初,寶花和丈夫響應退牧政策,搬遷到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種地,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當地惡劣的風沙天氣經常讓早上撒播的種子,晚上一場風全部卷走﹔剛出土的幼苗,往往是大風過后,農田變成了荒蕪的沙田。一年種田下來,有的農牧民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惡劣的自然環境嚇退了許多搬遷的農牧戶,讓和寶花一起搬遷過來的80多戶人家逐漸減少到十幾戶,當鄰居勸寶花和他們一起離開時,這個倔強的蒙古族女人卻說:“我不走,我要留下治沙。”她打算用梭梭這種頑強不屈的植物來改變這片土地的面貌。

2001年,寶花購買了幾萬株梭梭苗,和丈夫一起開始在嘎查周圍的沙灘中種梭梭。“在沙灘中種樹的艱辛是常人很難想象的,初春的天氣還冷,我們就穿上厚皮襖、戴上棉帽子栽種梭梭苗。夏天給梭梭補水時,荒沙灘裡陽光毒辣,沒遮沒攔,但我們仍是頂著高溫酷暑經常一干就是一天。沙灘中風大,沙子打得臉生疼、睜不開眼、邁不開步,可我和丈夫相互鼓勵著,一定要種出成效。”寶花說。

沒有水車,寶花和丈夫在沙地邊上挖個大坑,鋪上塑料,把井裡面的水抽到坑裡面,再用桶一桶一桶提著澆梭梭﹔為了種梭梭,經常是中午餓了就吃個饅頭、喝幾口涼水湊合一頓。就這樣,日復一日種下去,從幾畝到幾萬畝,再到幾十萬畝,讓昔日的“風沙灘”終於變成了“新綠洲”。

堅持種了幾年,梭梭連片成林,嘎查風沙也小了。寶花開始嘗試在梭梭上嫁接蓯蓉,第一次實驗就收了1000多斤蓯蓉,掙了2萬多塊錢。

看到種梭梭嫁接蓯蓉回報高,於是寶花帶頭發動嘎查的牧民一起干,在她的帶動下,嘎查種樹的人越來越多。如今在嘎查周圍,造林面積已達55萬畝,而寶花一個人就種樹16萬畝﹔在梭梭林中嫁接蓯蓉8萬多畝,僅此一項,每年就讓嘎查戶均增收2至3萬元。

種梭梭改善了嘎查生態環境,也給嘎查農牧民帶來了收益,如何進一步讓嘎查農牧民增收?寶花經過考察了解,她決定依托梭梭林這個綠色“銀行”和當地口碑出眾的羊肉為基礎發展特色養殖。2012年,寶花帶頭成立了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育肥山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出資購買了100隻小羊分給3戶農牧民飼養,通過自己隻收回成本其余收入都歸養殖戶的形式,吸引農牧民紛紛入社。為充分發揮企業在特色養殖發展方面的靈活性和帶動性,寶花又注冊成立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綠洲沙草產業綜合養殖公司,並申報啟動實施5000隻規模鎖陽羊特色養殖基地項目,建成了10座棚圈及草庫,還配套建設了冷庫、加工廠、青貯窖、消毒室,以 “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的方式,吸引了19戶農牧民入股,組織購進2000隻基礎母畜,形成了年養殖達5000隻(頭)規模,通過農牧民入股年底分紅的形式,每年每戶創收達10多萬元,帶動了嘎查一大批農牧民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此后,寶花又於2017年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的經營模式籌建養雞合作社,合作社引進廣州優良品種土山雞,以每戶5000元入股、年底分紅的形式幫助嘎查3名貧困戶脫貧。

19年來,寶花帶領嘎查農牧民種梭梭林改善嘎查生態增加收入,並通過成立綜合養殖公司拓寬嘎查農牧民致富路,贏得了鄉親們的贊譽,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大漠梭梭女人”。2016年和2019年,寶花先后被評為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和全國三八紅旗手。“下一步,我和鄉親們在種好梭梭發展特色沙產業的同時,通過以‘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的方式,進一步把綠洲沙草產業綜合養殖公司做強做大,讓鄉親們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寶花說。(記者 劉宏章)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