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四月天,萬物復蘇春滿園。進入4月份以來,包頭市達茂旗石寶鎮腮吾素村萬畝綠油油的田地裡,幾台大型機械正在一壟一壟起挖黃芪苗,150多名村民緊跟在機械后面,整理根苗,准備栽種。
1.3萬平方米的黃芪晾晒場內,去年起收回來的黃芪經過半年時間的晾晒,40多名村民正在抓緊時間對其修剪、扎捆、打包、搬運、裝車,即將出售。
春天的腮吾素村,已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達茂旗天創科技藥業有限公司農場場長張月旺告訴記者:“這些打包好的黃芪共有1500噸,即將銷往廣東、吉林、天津等地,今年預計純收入600多萬元。”
腮吾素村位於達茂旗石寶鎮西北部,氣候干燥,土質肥沃,光照時間長、熱量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是黃芪種植的絕佳適宜區。
一直以來,腮吾素村的黃芪規模小、種植分散、成品黃芪的質量參差不齊,又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小打小鬧”沒有使當地村民致富,一部分村民失去了種植的信心。
2015年,隨著天創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進駐,沉寂的腮吾素村,一場圍繞著“土地流轉”,改變觀念,謀劃發展,防控風險,脫貧致富的思想大討論在700多名村民中熱烈展開。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說:“窮的根子就是觀念落后,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想法,悟出了土地流轉的意義,現在我們徹底脫貧了。”
很快,天創藥業有限公司就以每畝200元的價格與村民簽訂了5700畝水澆地的流轉合同,又投資3000余萬元購置大型拖拉機、播種機、起收機、切片機等設備,建起了1萬平方米的倉儲車間,1.3萬平方米的大型晾晒場和500平方米的切片、包裝流水車間,並與村民簽訂了“優先用工”合同。
與此同時,村黨支部全力構建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三位一體利益聯結機制也正式啟動運營。
“過去,我們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人多地少,剩余勞力多,且大部分是老弱病殘的人,不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很難實現脫貧,更談不上致富。”村黨支部書記栗天喜介紹說。
的確,要想脫貧致富,土地必須流轉,但流轉后的剩余勞力反而增多了,怎麼辦?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推動建立貧困戶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和廣大群眾種植黃芪,村兩委和企業通過投資性分紅、免費發放黃芪種苗、吸納勞動力、以高於市場價收購等多種幫扶辦法,切實解決了全體村民的就業難題,同時還輻射帶動了周邊30多個自然村。
“公司每年從4月份開始起苗移栽,6月份拔草除草,10月份起收黃芪粗加工,次年2月份修剪黃芪、打包,工期大約10個月,這期間用工需求量非常大,平均每天不低於50人,忙的時候能達到300人。”天創科技藥業有限公司農場場長張月旺介紹說,這裡種出來的黃芪品相好,藥效強,甲苷和多糖成分的含量超過國家標准4倍以上,銷路不成問題。
看到腮吾素村的黃芪產業風生水起,周邊30多個自然村也將部分土地流轉了過來。目前,流轉給天創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的土地,從2015年的5700畝擴展到現在的1萬畝。今年,隨著黃芪種植面積的成倍增長,企業又投資100萬元擴建晾晒場地和倉儲庫,並計劃新建黃芪成品加工車間,發展黃芪深加工產業,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
“過去,我家養點兒羊、種幾畝地,一年下來也就掙個萬把塊錢,自從村裡有了這家企業,不出村就能打工,我跟媳婦兒兩人一年少說也能掙8萬多塊錢,日子富裕多了。”村民溫虎虎說到家裡的變化,眉飛色舞。
如今,全村2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也每年有5萬元的收入,村黨支部書記栗天禧欣慰地告訴記者:“從貧窮走向富裕,全靠黨的政策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即便受疫情影響,今年也一定是個豐收年。”
疫霾漸去,黃芪斗艷。達茂草原上,腮吾素村的產業發展逆勢前行,如火如荼。(記者 劉向平 實習生 原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