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又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至此,該市累計確診的2名患者全部治愈,成為自治區首個確診病例清零盟市。但當地並未放鬆防控措施,退役軍人郝磊所開飯店依然在為防疫一線人員免費送著工作餐。
這個地處包蘭鐵路線上的工業城市,之所以能把疫情控制得如此令群眾滿意,除全市上下織密防護網之外,街頭活躍的永不褪色的“迷彩”--退役軍人群體,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作為曾經受過部隊錘煉的退伍軍人,有義務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自願前往疫情第一線,隨時聽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2月2日凌晨,烏海市首例新冠肺病例確診﹔當日上午,17名退役軍人在《請戰書》上按下鮮紅的指印。
“若有戰、召必回。”此前的1月31日,烏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市愛心協會聯合組建“應急救援突擊隊”時,短短一天多時間就有280多人報名。
2日晚,海勃灣區一線出現突發事件,40名退役軍人組成的小分隊迅速上崗配合社區工作,從21點到次日凌晨4點半,片刻未休息。
哪裡有活兒,就往哪裡沖。市紅十字會急需人員接收物資,微信群通知剛發,一支隊伍就迅速趕赴現場。2月5日接收的物資更多,老兵們“流水線”搬運,熱情高漲。
近1個月來,全市300多名退役軍人搶干急、難、險、重工作,累計搬運消毒物品49噸,牛奶、礦泉水等1.5萬多箱。無緊急任務時,分組值守在140多個小區、6條進出市區道路卡口,對往來車輛人員進行登記、測體溫,並廣泛宣傳防疫知識。
男兵如鋼,威武不屈﹔女兵似竹,柔中帶剛。“大娘,您這個棉口罩效果不好,來--戴我們這個--把鼻梁上的金屬條捏一下。”在柳園小區門口執勤的女退役軍人謝冬梅說著,將社區配發給她的防護口罩,幫老人戴好。
退役19年、自主創業的郝磊,所開飯店因疫情,正月的訂餐全部取消。但他的飯店從1月19日開始,已免費為一線防疫人員提供工作餐7000多份。有人提出要付錢,他一口拒絕。
“退伍不褪色。”就連81歲的馬風清老人也坐不住了。他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打電話說,要給武漢捐款1萬元。工作人員趕到老人家裡了解到,他是困難企業退休軍轉干部。老人說:“醫護人員和大家那麼辛苦,我十分感動。黨和國家培養了我,雖然不能上一線,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作點兒貢獻。”(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