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員:
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黨和國家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中央出台《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自治區黨委及時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召開黨委政協工作會議,出台《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這一系列重要會議、講話和文件,為人民政協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勁動力,使2019年成為人民政協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在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政府大力支持下,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協工作會議要求和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三大攻堅戰、實現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建言資政,各項工作緊張有序、扎實推進,較好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在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邁出新步伐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証。一年來,我們進一步健全以政協黨組中心組學習為引領、各類學習活動相配套的學習制度體系,推動理論學習常態化制度化,全年舉辦中心組集體學習11次、常委會專題講座3次、重大專題宣講3次,舉辦了第3期委員培訓班。通過理論武裝和回顧新中國7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政協70年的光輝歷程,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堅定了跟著中國共產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的自覺﹔進一步加深了對人民政協從哪裡來、現在何處、到哪裡去這些基本問題的認識,明確了人民政協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職責使命、目標任務和實踐要求,增強了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更加牢固。
(二)充分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作出新貢獻
一年來,自治區政協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選擇涉及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問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提出意見建議,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體現了高度自覺、盡力而為。就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建立穩定脫貧機制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動健康內蒙古建設,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加強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推動口岸大區向口岸強區轉變,實現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目標,民間博物館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承接產業轉移,產業工人培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增收化債,綠色農牧業發展,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邊境牧業旗縣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全覆蓋等問題,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和界別活動﹔圍繞粉煤灰綜合利用,煤化工企業污染防治和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草原畜牧業發展等內容開展專題調研﹔組織住區全國政協委員深入鄂爾多斯、烏蘭察布考察能源經濟發展,赴重慶考察“一帶一路”建設和對外開放,豐富委員對高質量發展的認知。全年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專題協商會、月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10次,開展視察考察10項、提案辦理協商56次、界別活動16項。石泰峰書記、布小林主席等黨政領導親自為政協出題點題,參加協商議政活動,對協商報告作出批示指示,激發了委員履職熱情和協商積極性。黨政各部門對提案辦理高度重視, 2019年辦理提案718件,辦復率100% 。通過提案辦理,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一批民生和社會問題。在開展民主監督方面,組織民建、民進、農工黨區委就包頭、烏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赤峰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聯合開展監督性視察﹔組織九三學社界委員就錫林郭勒盟固邊戍邊工作,開展監督性視察﹔組織民革、民盟界委員就通遼脫貧攻堅,聯合開展監督性視察,對落實黨和國家相關政策、推動相關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年來,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和自治區黨委採用75項,草原網圍欄建設亟待優化、巴丹吉林沙漠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提升畜牧種業發展質量等28項得到自治區黨政領導批示。主席會議成員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以身作則,多次深入包聯貧困旗縣,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動員、組織政協委員各盡所能,延攬扶貧資源助力農牧民早日脫貧。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自治區政協與沿黃八省區政協聯合提出將黃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列入國家戰略規劃的集體提案﹔與東北三省共同建立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機制,助推東北地區西部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推動河套灌區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落實自治區黨委要求,深入一線協調指導,推動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
(三)廣泛凝聚共識,在匯聚改革發展正能量上展現新作為
在建言資政和思想政治引領兩方面雙向發力,是人民政協制度設計的初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一年來,我們在各類學習培訓、履職活動、委員走訪和團結聯誼中,著力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闡釋中央大政方針,在旗幟、道路、制度等重大問題上,推動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實現思想上的共同進步﹔著力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路徑選擇上,在化解債務風險、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重點工作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匯聚正能量。我們把在一些關鍵節點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同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凝聚共識實效。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理論研討會,舉辦書畫攝影聯展,錄制“我與我們的政協”委員專題節目,開展升國旗唱國歌活動,邀請老紅軍講述革命經歷,組織住區全國政協委員赴烏蘭浩特開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主題考察活動。通過學習研討和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增進對祖國、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和自覺,激發珍惜“模范自治區”榮譽、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熱情和動力。組織港澳委員深入鄂爾多斯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積極參加澳閩台蒙四地文化經貿交流聯誼活動和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系列活動。針對香港“修例風波”,及時召開港澳委員座談會,鼓勵支持港澳委員以愛祖國愛港澳的鮮明態度和實際行動,帶動更多港澳同胞愛祖國愛港澳。為更好凝聚共識, 2019年,我們首次向委員印送《政協委員履職導引》﹔定期召開知情明政吹風會,邀請黨政部門負責同志通報重點工作,加強對委員履職的思想引領,幫助委員了解黨政工作全局和工作重點,增強履職實效﹔首次開辦委員講堂,搭建委員交流新平台﹔
建立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專委會負責同志走訪看望委員機制,完善委員列席政協常委會制度,邀請相關界別委員參與政協專題協商會議,將委員按界別全部劃入各專委會,實現聯絡服務全覆蓋﹔在政協全會期間,首次開通委員通道,開設委員話“兩會”專欄,引導委員面向社會積極發聲,擴大凝聚共識半徑﹔完成《蒙古族百年實錄》征稿審核,出版發行“烏蘭牧騎”“改革開放四十年”“人民政協七十年”“守望興安”專輯,開展口述史料征集工作,充分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
(四)強化質量導向,在推動政協履職提質增效上實現新突破
注重工作質量和效果,創新工作方法,努力實現從注重數量、注重程序向追求工作質量轉變,從注重“做了什麼” “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麼效果”轉變。進一步優化協商議政程序和方式,協商前邀請黨政負責同志專題通報有關情況,協商中堅持把互動交流作為必經環節﹔建設內蒙古“政協雲”,開通網上議政通道,探索協商議政新模式,擴大協商議政參與面和便利度﹔成立內蒙古政協應用型智庫,邀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參加,為協商議政提供智力支撐﹔選擇涉及自治區長遠發展的一些重要課題,建立由相關專委會牽頭、若干界別參與、智庫專家支撐、學習調研基地和數據庫建設一體推進的工作模式,就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草原保護,草牧業發展,高校“雙一流”建設,向北開放等內容開展中長期跟蹤研究,加強積累,努力提升協商議政專業化水平﹔為提高提案工作質量,制定提案工作提質增效辦法,加強集體提案培育,增加界別提案比重,嚴格提案質量審查﹔推動落實自治區政府領導批辦重點提案、自治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牽頭督辦重點提案制度,配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開展對黨政部門提案辦理績效考核工作,與自治區政府督查室聯合通報提案辦理情況。經自治區政協推薦,董恆宇等4位全國政協委員《關於建立草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的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成立70年來100件有影響力的重要提案。為更好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激發委員履職主動性,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委員履職情況統計、常委提交履職報告等制度,加強政協重要活動、協商成果和委員履職情況宣傳,探索建立委員履職評價及激勵機制。為提高履職規范化程度,啟動編寫《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履職工作大綱》,明確三級政協履職“做什麼、誰來做、怎麼做”﹔制定《加強對盟市政協工作聯系和指導的意見》,形成加強協同性、發揮人民政協制度整體優勢的新思路。
(五)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推進黨的建設上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我們按照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要求,充分發揮政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相關決策部署在政協落到實處。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配合自治區黨委精心籌備政協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建設﹔依托專委會分黨組、黨支部,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
一年來,全區各盟市、旗縣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克服工作基礎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等困難,積極作為,雙向發力格局逐步明晰,提質增效導向更加鮮明,各項履職工作進一步規范,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有了新的提升,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在協助黨委、政府做好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上體現了擔當。
一年來,全區廣大政協委員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思想境界明顯提升,履職能力進一步增強,聯系界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展現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新形象。自治區人民政協事業的新發展新成效,凝結了每一位委員的智慧和汗水。
各位委員,一年來的工作成績,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決策部署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自治區政府有力支持、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幫助的結果,是政協各組成單位同心同德、同向發力和廣大政協委員盡心履職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十二屆政協常委會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適應之處:協商需求不足與協商質量不高交互影響﹔民主監督工作相對薄弱﹔工作規范化程度不高﹔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問題比較突出,政協委員隊伍、政協機關干部隊伍、專委會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黨委領導和政府支持下,逐步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做好全年工作至關重要。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黨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為牽引,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准確把握政協工作主軸、主線和中心環節,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實現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一)把牢主軸,進一步提高履職活動的政治水准。引導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跟進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時事政策,學習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和統一戰線歷史、人民政協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大局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尊重和維護人民政協制度,提高工作站位,通過有效工作,努力使人民政協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
(二)把准主線,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人民政協是專門協商機構,要把服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為工作主線,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在協商中凝聚智慧和力量。一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打贏三大攻堅戰,建立常態化貧困識別和貧困救助機制,完善就業促進政策措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基層文化教育醫療體育建設等開展協商議政,加強民生領域提案辦理協商。二是圍繞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就沿黃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增加科技有效供給、助推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充實完善草原生態保護措施,“一湖兩海”治理,主動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進一步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等議題開展協商議政、民主監督。三是加強協商平台、協商制度、協商文化建設,堅持調研於協商之前,提高協商互動質量,在對接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中逐步對協商的內容、參加范圍、討論原則、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具體規定。探索建立協商議政質量評價體系和評價辦法,發揮應用型智庫作用,推動協商質量穩步提升。創新界別協商、遠程協商、網絡議政,培育與時代和任務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文化,唱出協商建言好聲音,唱好協商民主大合唱。
(三)把握中心環節,進一步匯聚共識與合力。堅持把凝聚共識融入視察考察、學習調研、協商履職各項活動中,在建言成果、思想收獲上一體設計、一體落實。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在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中廣泛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精神,用黨的創新理論和黨的主張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傳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的信心,傳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定力,力所能及地做好解疑釋惑、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聚人心、添助力、增合力。二是加強團結聯誼。堅持經常走訪看望委員,開展寓思想政治引領於團結民主之中的談心談話。加強座談交流和聯合調研,積極為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履職創造條件。探索開展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為主旨的委員學習座談和黨外委員專題視察活動。做好港澳委員聯誼工作,發揮港澳委員優勢,鼓勵港澳委員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探索開展蒙港澳台四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三是加強凝聚共識平台建設。繼續辦好知情明政吹風會、委員講堂,編印《政協委員履職導引》 (2020年版),宣傳闡釋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解讀各項政策舉措,助力政協委員高效履職。
(四)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制度執行力。健全的工作制度是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體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提出了人民政協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建設的新任務,中共中央和全國政協有關部門正在按照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從堅持和完善黨對政協領導的制度,堅持和完善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制度,堅持和完善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的制度,堅持和完善專門協商機構制度,堅持和完善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的機制,堅持和完善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制度,堅持和完善專門委員會工作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制度,堅持和完善市縣政協工作制度,堅持和完善政協系統聯系指導工作制度等十個方面,加強頂層設計。我們要加強跟蹤對接和對標對表,做到成熟一項、落實一項,不斷提高制度化水平和制度執行力。同時,要加強對盟市旗縣政協工作的指導,建立和完善政協系統協同調研、合作培訓、聯動協商、信息互通、共同開展民主監督機制,更好發揮政協制度整體優勢。
(五)加強自身建設,努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加強政治思想和履職能力建設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根本保証。一是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優化委員學習培訓,健全委員聯絡機構,落實委員履職工作規則,加強委員服務管理,支持和保障委員履職,引導委員強化政治責任、引領界別群眾的責任,全面增強履職本領,當好人民政協制度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做“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好委員。二是加強專委會建設,突出人民政協工作機構特點,發揮基礎作用,理順工作關系,健全工作制度,做好“搭台”文章,抓好團結聯誼,加強中長期課題研究,形成專業特色。三是加強政協機關和機關干部隊伍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鞏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教育引導機關干部更加崇尚學習、積極改造學習、持續深化學習,弘揚嚴實作風,提升素質能力,推動各項工作嚴起來、緊起來、動起來,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更好服務委員履職。
各位委員,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使命呼喚新擔當。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飽滿的工作熱情,以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的良好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圓滿收官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