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
按下過去一年自治區政協工作回放鍵:以強化質量和效果為導向,更加主動地把政協工作放在全區工作大局中謀劃推動,進一步優化協商議政的程序和方式、編印《政協委員履職導引》、加強中長期課題研究、成立應用型智庫……一項項工作讓自治區政協資政建言的“含金量”更高、“靶向性”更准。
數字是生動的注腳。2019年,自治區政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2次、專題協商會2次、月協商座談會4次、對口協商會2次、提案辦理協商56次,開展視察考察活動10項、界別活動16項,一批高質量的履職成果進入了黨政決策視野,轉化成有關部門的實際行動,有力助推了經濟社會問題和民生關切的解決。
這一年,自治區政協始終與黨委政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把組織實施年度協商計劃、深入調查研究、開展視察考察和界別活動等,作為圍繞中心履職、服務大局盡責的重要抓手。
自治區政協堅持以新的視野和觀點來認識人民政協事業,將政協工作放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大格局中去衡量審視,放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中思考謀劃,放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進程中去推進落實。抓住制約我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將“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列為年度協商計劃議題﹔圍繞“加大產業扶貧力度,促進穩定脫貧”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召開“加強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月協商座談會,召開“加快科技創新,驅動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一年來,自治區政協以全委會議為龍頭、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為重點、月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及對口協商為常態,把協商民主貫穿落實到履職全過程和各方面。
協商就要真協商。為有效行使協商議政的“話語權”,自治區政協始終強調“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召開知情明政吹風會、深入一線開展調研,努力做到察實情、聽實話、出實招、求實效,夯實協商議政的基礎。
履職就要見實效。為加強協商互動和成效,自治區政協進一步優化協商程序和方式,協商前安排黨政有關領導專題通報情況,以便於委員全面了解情況﹔參會有關部門重點回答常委、委員提問,加強了協商的互動性﹔開通網上議政通道,推動線上線下交流,為委員建言資政搭建高質量協商平台,提升協商質量。
這一年,在自治區的“大事”“難事”上,在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中,都能看到政協的“身影”,聽到政協的聲音。
——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圍繞營商環境改善、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等重要問題,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落實落地等監督性議題,深入一線開展調研視察,赴浙江、上海等發達地區學習考察。
——聚焦打造開放發展新高地獻計出力。組織住區全國政協委員赴重慶考察“一帶一路”建設和對外開放,形成專題報告報全國政協,推動國家層面重視和支持我區對外開放工作。圍繞推動口岸大區向口岸強區轉變等議題深入調研協商,推動轉變“酒肉穿腸過”現狀﹔聚焦興邊富民、固邊戍邊等積極開展專題協商、視察考察和界別活動。
——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獻計出力。組織委員就脫貧攻堅推進情況、發揮婦女在脫貧增收創業中的作用,開展視察考察和界別活動。主席會議成員多次深入包聯貧困旗縣開展調研指導,協調解決突出問題。組織委員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積極開展扶貧助困活動。
——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獻計出力。緊盯“加強沿黃生態帶保護與建設”開展協商,圍繞粉煤灰綜合利用、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等議題,深入開展對口協商、視察考察、界別活動。推動河套灌區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聚焦民生改善和社會發展獻計出力。圍繞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等議題開展協商議政,就整合開發社會科普資源、實現科學素質綱要目標進行專題調研,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民間博物館現狀與發展建言獻策。
這一年,自治區政協一批高質量履職成果被採納和運用,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參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問題的解決。
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為政協點題出題,對政協報送的協商報告等作出批示,進一步激發了委員的履職熱情。
“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營造優化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扎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營商環境的軟實力……”去年,自治區政協在調研報告中就“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出了七個方面的建議。自治區政府領導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針對“七條建議”認真整改、督查室盯辦。
去年6月20日,在“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健康內蒙古建設”專題協商會上,政協委員和智庫專家積極發言,與廳局負責同志充分交流互動,大家直面問題、坦誠相見。專題協商報告上報后,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批示,自治區體育局充分吸收協商報告中的意見建議,在《自治區關於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中得以充分體現。
一次次履職活動,一個個協商成果,彰顯著政協的責任與擔當。會同沿黃省區政協主席提出黃河生態帶建設列入國家戰略規劃,引起國家相關部委重視,11個部委聯合深入調研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充分發揮社情民意信息在政協履職中的經常性、基礎性作用和直通車優勢,全年編報的258期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和自治區黨委採用74期,自治區黨政領導批示27期,推動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圍繞民生領域466件提案,以提案督辦、提案協商、調研交流等方式推動提案高質量辦理,助力一批涉及教育、醫療、住房、食品等民生問題的解決……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站在新的起點上,自治區政協將進一步准確把握主軸、主線、中心環節,著力提高協商議政質量和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