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让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发展 把生态优势转化经济优势

初春时节,绿意尽染山冈,乡间杏花飘香。准格尔大地,天蓝、地绿、水清,处处生机勃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从城市到乡村,写在人们脸上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准格尔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写好生态大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作为转型主抓手,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构建绿色转型发展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夯实生态农业
杏花是准格尔旗的报春花。如今,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的福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杏花村”。有炫丽的花儿看,自然就会有香甜的果子吃。当地企业依靠收购村民的山杏进行深加工,推出了一系列主打“山杏”的特色产品,自2007年起,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针对生产原料不足的实际困难,在准格尔旗建起了“211”工程原料基地,即2000亩育苗基地、1万亩杏林博览园、100万亩杏林原料基地。
如今,“高原杏仁露”已成准格尔旗一张亮丽名片。位于福路村的万亩杏仁原料基地仅仅是公司发展林果产业的一个缩影,十余年来,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经纪人”的模式,大力发展杏树种植,现在原料基地遍布全旗10个苏木乡镇,已建成80万亩杏树基地,带动农户17000多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
产业调优,改革是关键。 2021年,准格尔旗大路镇创新开展稻、蟹、鱼、鸭立体种养模式,在确保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下,建设鱼池、高标准稻田、环沟等新型农业设施,发展“循环水养鱼+稻渔共作”模式,实现了水产模块、农作物模块、畜禽的生态综合利用。
通过稻渔立体种养,当地重塑了农田生态系统,优化了水稻种植、养殖产业布局。去年,稻鱼综合种植区内种、养的有机水稻、蟹、鸭亩均净收益达到3000元,收入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1倍多。
摒弃传统的农耕习惯,大批农民站立产业革命的潮头。稻蟹种养殖户孟宪宝就是受益者,2019年他承包经营了村子近300亩撂荒盐碱地,在其中的100亩稻田里进行了套养螃蟹试验,并成立了准格尔旗蟹稻香米种养殖合作社。2021年底,他将稻蟹种养殖规模扩大到近300亩,光螃蟹产量就达到了15000多斤,稻米产量3000斤。“螃蟹的体重在1.8至2.5两之间,今年套养的螃蟹肯定比去年还要肥美,预估能产10000多斤,按照市场价格每斤60元计算,光螃蟹一项就能收入60多万元。”孟宪宝说。
农业产业的创新与革命,孕育了集天地灵气的农特产品。准格尔旗成功培育了准格尔羯羊和准格尔糜米两个地理标志著名商标;“暖水山地”苹果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十二连城草莓荣获中国草莓品牌大会“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准格尔旗依靠暖水有机苹果种植基地、沙圪堵布尔洞沟万亩小杂粮基地等生态农业,辐射带动近万人就业。生态农业已成为准格尔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生态工业
随着节能减排的层层推进,“工业废料”如何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成了许多企业的难题。对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而言,生态环保早已从负担和成本转化成红利、新增长点。
在准格尔旗国资燃气热电厂内,将废料“吃干榨净”成了沙圪堵镇工业园区废物高效利用的一个缩影:电厂需要的脱硫湿粉的原材料是来自园区内东屹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电石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和电能源源不断地为园区内各个企业提供能源保障,而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弃物粉煤灰则被旁边的伊东铸成水泥厂再加工成水泥销往各地。
“除了粉煤灰,公司正在探索高盐水循实践。”准格尔旗国资燃气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项目办主任卢玉麟介绍,高盐水处理零排放项目,是对高盐水进行回收浓缩,提取出高品质氯化钠、硫酸钠,实现高盐水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再利用,该项目采用国内煤化工废水处理零排放先进工艺,高盐水废水均来自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各大企业。目前,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可实现年处理浓高盐水50万立方米。
当前,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已形成陶瓷和高岭土加工,低阶煤分级综合利用产业板块、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也在快速壮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有机融合发展正在推动、国内领先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中区正在建设,风光组件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重卡制造产业已入驻园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正在快马加鞭,全面发力,让多元产业集群集聚、齐头并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日的准格尔大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工人来往,到处都是如火如荼建设景象......
今年1月17日,准格尔旗举行2022年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准格尔旗政府与36家企业集中签约30个项目,累计协议金额1025.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及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既有国内领军企业合作项目,又有极具成长性的“专精特新”项目,目前,天合光能、远景能源、上海重塑、氢晨、徐工等一系列头部企业已经落地。
“强力去污”腾空间、“循环利用”降能耗。准格尔旗通过优化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在构建绿色矿山、智慧矿山,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等方面力促节能减碳、清洁高效,准格尔旗生态工业从概念阶段进入创新实战阶段已成定势。
育强生态旅游业
浊浪滔天,泥沙滚滚的黄河为什么在准格尔旗却是碧波荡漾?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黄河流经地的准格尔旗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水土流失,培育森林植被从源头涵养水土,上下游兴建的库坝工程也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眼前的黄河鬼斧神工般的成了人们手中的“调色盘”。
向大地俯瞰,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宛如玉带飘落,河岸上长城耸立,村落中古迹遍布,神秘静远。
河山嵯峨藏古塞,不知身在此画中。作为“全景准格尔、全域旅游”的引爆点,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这个国家级4A级景区已然成为准格尔旗山水地标。依山傍水的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成为人们摄影、徒步、美食品鉴、民宿休闲等旅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2021全年共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2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4%、195%,游客接待量和经营收入实现双增长,今年我们与220余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携程、同程、美团等OTA旅游达成线上销售平台合作,客流量和收入预期会更好。”黄河大峡谷景区负责人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准格尔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众参与产业建设,依托乡镇景区、蔬果观光采摘园,带领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踏上了“致富路”。
登上大路镇小滩子村稻鱼空间景观塔,沐浴着夕阳的黄河朴实而安静,默默的守护着准格尔这片土地。抬头眺望,一条银龙跨河而立,那是连接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纽带,呼啸的动车穿行而过,俯看景观塔脚下盐碱地改造的立体景观田图案惟妙惟肖......
随着一大波游客“打卡”而来,稻鱼空间观光一时间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红地”。为此,大路镇抢抓机遇拓展“三产”,以稻渔共养区为基础,重点开发富有生态田园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建成稻田画观赏区、生态渔蟹养殖区、大米加工展示区、绿色果蔬采摘区、户外烧烤休闲区等主题功能区,配套完善景观塔、玻璃栈道等设施;同时开展“跨业融合”,将区域内的大米、螃蟹、蔬果等农产品打造成旅游产品进行销售,辐射带动带火了小滩子村及周边几十家农家乐,极大的增加了本土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出了集休闲、科普、体验、创意为一体的“生态文旅”聚集区。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参与旅游饭店和家庭旅馆运营、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农特产品生产等方式实现转移就业,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农牧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最直接有效的渠道。
小滩子村发展“生态+”旅游,是准格尔旗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准格尔旗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加强挖掘准格尔旗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黄河文化、漫瀚文化和红色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上铆足了力气,形成礼俗祈福游、黄河览胜游、沙漠探险游、工业观光游、漫瀚风情游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打响了“漫瀚调艺术节”“沙圪堵镇杏花节”“十二连城乡甜瓜节”等一系列旅游品牌。
准格尔召镇、薛家湾镇长滩村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录;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黄河大峡谷“峡谷雅宿”入围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准格尔旗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矿产资源富集的准格尔让生态绿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善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巧思,如今的准格尔推窗可见绿、出门有公园、抬头是蓝天,城乡产业旺、准格尔大地到处欢声笑语。
处于提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的准格尔旗,将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答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刘浩)
来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