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打造农牧民转移就业“全链条”服务模式

2021年03月08日09:26  来源:通辽日报
 

  “你看,这就是我上班的地方。这边也太暖和了,花都开了。”科左中旗宝龙山镇毛敖海套布嘎查外出务工人员白宝连到达江苏南通后马上和家人通了视频电话。

  在当地人力资源机构的直播平台上,白宝连看中了一个焊工岗位,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让他动了心。经过与家人商量,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正月初八,白宝连坐上了公司提供的免费专车,前往江苏南通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从正月初四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专班陆续向外输送,每日300—500人不等。通过‘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服务和‘专人、专车、专线、专厂’的方式,把农牧民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说。

  为帮助像白宝连一样的蒙古族农牧民找到合适的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配备蒙汉兼通的教师教授理论课和实操课。在宣传政策时,首选蒙汉兼通的工作人员,深入到苏木乡镇嘎查村实地走访,现场解释和回答农牧民外出务工、转移就业方面的政策。

  “先把政策讲透了,再根据农牧民的年龄、性格、特长、健康状况等,来搭配相应的工作岗位。如果他对这份工作不满意或不适应,那就进行二次、三次调整,直到达到‘科学匹配、人岗相宜’,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心里舒服,才能干得长久。”市人社局农牧民工科科长高航介绍,通辽市2020年有40多万农牧民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转移就业,其中稳定就业35.7万人。

  为确保稳得住人心和岗位,真正实现稳定就业,市人社部门更重视后续跟踪保障服务,针对以往“输得出、留不下”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在省外输入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选派专职驻企人员,以及劳动保障协理员动态反馈、劳务输出服务中心统筹协调等措施,持续提供跟踪和维权保障服务,确保农牧民稳定就业。

  “目前通辽市已经在北京、山东、浙江等劳务集中输入地建立了6个服务站,大多数人力资源公司都向重点企业选派了驻企人员,为务工人员提供全过程服务,还有近2000名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定期与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电话或视频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向旗县市区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反馈。市劳务输出服务中心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统筹协调,对不按时支付工资、承诺的福利待遇不兑现等问题,及时与用人单位、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协调,全面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市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主任邵志勇介绍说。(记者 管炜 通讯员 王海霞)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