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风景惹人醉: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2020年10月30日15:27  
 

上海庙镇是什么样子?

有人说5月的上海庙盛开着万亩马兰花,紫色的花海美不胜收;有人说7月的上海庙绿草悠悠、一望无际,悠然的草原流连忘返;有人说10月的上海庙欢歌笑语,骑马、射箭、摔跤,那达慕盛会上看不够的蒙元文化;有人说12月的上海庙香气四溢,酥油、奶茶、羊羔肉,牧家乐里飘出阵阵幸福的歌声……这是上海庙镇“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上海庙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着力转变发展观念。迷人的草原、美丽的村庄已从图纸跃然变为现实,凭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毗邻宁夏的区位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因地制宜 实现华丽转身

上海庙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有水洞沟古人类活动遗址、隋明长城遗址、哈日哈腾庙等历史古迹,有以草原大舞台为载体的民族风情狂欢体验基地、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苏力德祭祀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草原那达慕为代表的民族节庆文化。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展现出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

一直以来,上海庙镇始终坚持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域美丽”的总体创建目标,实现了“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深度转型。重点打造以敖银线、察靖线、布上线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为轴,以特布德嘎查、八一村、水泉子村,乌提嘎查、阿勒台嘎查、公乌素嘎查和拜图嘎查、哈沙图嘎查、陶利嘎查9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点,以沿线150户“农牧家游”示范户为面的3条“1350”乡村旅游经济带;主动融入宁夏旅游圈和我旗“红色资源”,挖掘马兰花草原、水洞沟旅游区等景区潜力,依托民俗文化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每年常态化开展马兰花旅游文化节、草原那达慕等大型特色活动,开展百日消夏广场文艺汇演、民俗文化体验拓展等特色活动,年吸引入境游客80万人次,成为上海庙镇经济发展新起点。

抢抓机遇 擂响致富战鼓

上海庙镇人文环境独特,汇集蒙元、齐鲁、黄土、西夏等多种文化,文化遗产品类丰富、分布广。这片独特的文化草原孕育了许多牧民作家、民族传统刺绣爱好者、传统剪纸爱好者、传统秧歌爱好者、民间乡土文艺能人、懂传统文化习俗的内行人或传承人,成为了上海庙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

依托当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建设民族文化体验拓展训练基地吸引、嘎查村活动阵地积聚、文化能人传帮带、群众积极参与”模式,全方位挖掘乡土文化潜能,组织带领民间、乡土文化艺术爱好者,从事文化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文化产业活动。基本构建起了集图书、文献、报刊、音像资料采编,民间艺术采集、表演,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工制作,传统特色饮食文化与民族服装首饰文化研究、发展,民俗礼仪文化活动服务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除此之外,上海庙镇纯朴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长城过境28公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水洞沟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众多影视拍摄之地;特布德庙始建于1926年,保存完好,被确定为全旗宗教活动点;鄂尔多斯民俗文化旅游村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上海庙欢乐大草原列入银川滨河新区八大景点之一,上海庙旅游景区纳入银川滨河新区全域5A创建体系,水洞沟北区启动建设,上海庙欢乐大草原、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纳入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景区……一系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繁荣文化 补给精神食粮

上海庙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覆盖率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均达到100%。建有2117平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实现“十个一”标准;3个社区、11个嘎查村全部按照“四个一”标准建有文化室;培育“传承非遗”文化户20户;民间文艺组织14个。依托上海庙镇“一网一报三平台”全力宣传报道成功推出了全新历史舞台剧《一代天骄》。持续打造那达慕大会、马兰花艺术节、敖包祭祀活动、大漠越野音乐节、“快乐牧场·快乐骑行”自行车挑战赛等品牌节庆活动,进一步对外展现了上海庙镇的草原美景和民俗文化;积极组织沙日塔拉艺术团、阿勒台艺术协会、八一村秧歌协会等民间优秀艺术团举办文艺演出,文化惠民活动日趋常态化,年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服务活动近80场次,惠及人民群众超过25000人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获得极大提升,有效提升了上海庙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画的草原,承载着“远方”的梦想,携手起航,书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篇章,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全力推动上海庙镇各项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建设富裕、美丽上海庙。(周爱)

(责编:刘泽、张雪冬)